第七节耳针aricularacupuncture内容摘要:

眩晕,哮喘,休克,鼻炎,急性结膜炎,咽炎,过敏性皮肤病等。 (六) 对耳屏穴位  将对耳屏分为 4区,由对屏尖及对屏尖至轮屏切迹连线之中点,分别向耳垂上线作两条垂线,将对屏尖外侧面及其后部分为前中后 3区,前为对耳屏 1区(额),中为 2区(颞),后为 3区(枕),对耳屏内侧面为 4区(皮质下)。  [穴名 ]额  [定位 ]在对耳屏外侧面前部,即对耳屏 1区。  [主治 ]前额痛、头晕、失眠、多梦。  [穴名 ]颞  [定位 ]在对耳屏外侧面中部,即对耳屏 2区。  [主治 ]偏头痛、头晕、失眠、多梦。  [穴名 ]枕  [定位 ]在对耳屏外侧面后部,即对耳屏 3区。  [主治 ]头痛、头晕、失眠、哮喘、癫痫。  [穴名 ] 皮质下  [定位 ] 在对耳屏内侧面,即对耳屏 4区。  [主治 ] 痛症、间日疟、神经衰弱、假性近视,胃溃疡,腹泻,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  [名称 ] 缘中  [穴名 ] 在对耳屏游离缘上,对耳屏尖与轮屏切迹之中点处,即对耳屏 4区交点处。  [主治 ]遗尿,内耳眩晕症,功能性子宫出血。  [名称 ] 脑干  [穴名 ] 在轮屏切迹处,即对耳屏 4区交点处。  [主治 ] 眩晕,后头痛,假性近视。 (七)耳甲穴位 在耳轮的内缘上,设耳轮脚切迹至对耳轮下脚间中上 1/3交界处为 A点;在耳甲内,由耳轮脚消失处向后作一水平线与对耳轮甲缘相交,设交点为 D点;设耳轮脚消失处至 D点连线的中、后 1/3交界处为 B点;设外耳道口后缘上 1/4与下 3/4交界处为 C点,从 A点向 B点作一条与对耳轮耳甲艇缘弧度大体相仿的曲线;从 B点 向 C点作一条与耳轮脚下缘弧度大体相仿的曲线。 耳甲艇穴位  将 BC线前段与耳轮脚下缘间分为 3等份,前 1/3为耳甲 1区,中为耳甲 2区,后为耳甲 3区,分别对应上消化道(口,食道,贲门); ABC线前方,耳轮脚消失处为 4区(胃)。  将 AB线前段与耳轮脚上缘及部分耳轮内缘间分为 3等份,后1/3为 5区,中 1/3为 6区,前 1/3为 7区。 分别对应下消化道(十二指肠、小肠、大肠)。 将 AB线前段与对耳轮下脚下缘前、中 1/3交界处与 A点连线,该线前方的耳甲艇部分为耳甲 8区;将 AB线前段与对耳轮下脚下缘间耳甲 8区以后的部分分为前后 2等份,前 1/2为 9区,后1/2为 10区,分别对应泌尿系(膀胱、肾)。 在 AB线后段上方,耳甲 10区后缘与 BD线之间分成上下 2等份,分别为 1 12区,分别对应消化系肝胆胰。 由轮屏切迹至 B点作连线,该线后方、 BD线下方的耳甲腔部为 13区(脾)。 [穴名 ] 口 [定位 ] 在耳轮脚下方前 1/3,即耳甲 1区。 [主治 ] 面瘫、口腔炎、胆囊炎,胆石症,戒断综合征,牙周炎,舌炎。 [穴名 ] 胃 [定位 ] 在耳轮脚消失处,即耳甲 4区。 [主治 ] 胃炎,胃溃疡,失眠,牙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  [穴名 ] 十二指肠  [定位 ] 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 AB线之间的后 1/3处,即耳甲5区。  [主治 ] 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石症,幽门痉挛,腹胀、腹泻、腹痛。  [穴名 ] 小肠  [定位 ] 在耳轮脚消失处,即耳甲 6区。  [主治 ] 消化不良,腹痛、腹胀,心动过速,心律不齐。  [穴名 ] 大肠  [定位 ] 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 AB线之间的中 1/3处,即耳甲 7区。  [主治 ] 腹泻,便秘,痢疾,咳嗽,痤疮。  [穴名 ] 阑尾  [定位 ] 在小肠与大肠之间。  [主治 ] 腹泻,单纯性阑尾炎  [穴名 ] 肾  [定位 ] 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即耳甲 10区。  [主治 ] 腰痛,耳鸣,神经衰弱,水肿,哮喘,遗尿症,月经不调,遗精,阳痿,早泄,眼病,五更泻。  [穴名 ] 肝  [定位 ] 在耳甲艇的后下部,即耳甲12区。  [主治 ] 胁痛,眩晕,经前期紧张症,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高血压病,假性近视,单纯性青光眼,目赤肿痛。 肝  [穴名 ] 脾  [定位 ] 在 BD线下方,耳甲腔的后上部,即耳甲 13区。  [主治 ] 腹痛,腹胀,便秘,食欲不振,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过多,内耳眩晕症,水肿,痿证,内脏下垂,失眠。 脾 耳甲腔穴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