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种内与种间关系内容摘要:

取胜, N2灭亡 (b) N2取胜, N1灭亡 (c) 不稳定共 存(两种都有可能取胜) (d)稳定的平衡(两种共存) 4) 生态位( niche)理论 生态位 ( niche) :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 占据 的地位和角色。 栖息地 (habitat): 有机体所处的物理环境。 栖息地一般包括许多生态位并支持许多物种。 由 Grinell 在 1917年最早提出, Elton在 1927年再定义, Hutchinson提出 n维生态位的概念 生态位空间 (niche space) Hutchinson(1958) 提出 影响有机体的每个条件,和有机体能够利用的每个资源都可以被认为是一个轴或维( dimension),在此轴或维上,可以定义有机体将出现的一个范围。 同时考虑一系列这样的维,就可以得到有机体生态位的一个增强了的定义图,称为生态位空间。 基础生态位:物种能够栖息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 实际生态位:物种能够占据的生态位空间。 (由竞争和捕食胁迫造成,互利共生可扩大实际生态位)。 dw : 种间竞争小,种内竞争强度大。 w d: 种内竞争小,种间竞争强度大。 极限相似性: d/w = 1 5)生态位分化 三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 (a) 图生态位狭,相互重叠少; (b) 图生态位宽,相互重叠多。 d 为曲线峰值间的距离, w为曲线的标准差 6)竞争释放和性状替换 竞争释放 : 在缺乏竞争者时,物种扩张其实际生态位的现象。 性状替换 : 生态位收缩导致形态性状发生变化的现象。 2, 捕食作用 捕食 ( predation) : 一种生物摄取其它种生物个体的全部或部分为食。 前者称为捕食者 ( predator), 后者称为猎物或被食者 ( prey)。 • 食草动物( herbivores)。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