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晶体结构内容摘要:

时:  ①正、负离子互相接触  ②负离子两两接触  则负离子互相接触(排斥力 ↑ ),而正、负离子接触不良,迫使晶体转为较小的配位数,如 4: 4配位(立方 ZnS型);  ( NaCl型面心立方, 6: 6配位)   正离子周围可以接触上更多的负离子,使配位数转为 8: 8( CsCl型简单立方) 4 1 (三 )半径比规则(续) 说明:  1.―半径比规则 ” 把离子视为刚性球,适用于离子性很强的化合物,如 NaCl、 CsCl等。 否则,误差大。  例 : AgI(c) r + / r = .  按半径比规则预言为 NaCl型,实际为立方 ZnS型。  原因 : Ag+与 I强烈互相极化 , 键共价性 ↑ , 晶型转为立方 ZnS( ,为 4: 4,而不是 NaCl中的 6: 6)  ,例外不少。  例: RbCl(c),  预言 CsCl型,实为 NaCl型。 半径比规则(续) 说明 :  3. 值位于 “ 边界 ” 位置附近时,相应化合物有 2种构型。  例 :GeO2 r + / r = 53 pm / 132 pm = .  立方 ZnS  NaCl 两种 晶体空间 构型均存在 .  r + / r 有关外,还与离子的 电子构型、离子互相极化作用 (如AgI)以至 外部条件(如温度) 等有关。  例 1 . CsCl 属于 CsCl类型;  高温 CsCl 转化 NaCl型。 三、分子晶体  (一)占据晶体结点 质点 : 分子  (二)各 质点间作用力 : 范德华力 (有的还有氢键,如 H2O( s)  (三)因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比共价键能小,分子晶体 熔点低、硬度小,不导电,是绝缘体。  (四)有 小分子 存在  实例: H O X2 …… H2O、 HX、 CO2 ……  多数有机物晶体、蛋白质晶体、核酸晶体 四、原子晶体(共价晶体)  (一)占据晶格结点的 质点 : 原子  (二) 质点间互相作用力 : 共价健  熔沸点高,硬度大,延展性差。  (三) 整个晶体为一大分子  (四) 空间利用率低 (共价健有方向性、饱和性)  金刚石 ( C的 .= 4),空间利用率仅 34%。  C 用 sp 3杂化,与另 4个 C形成共价单键,  键能达 400 kJ•mol1 ( 教材 P。 222图 920)  其他例子:金刚砂( SiC),石英( SiO2) 五、混合型晶体  例 1:石墨 ( graphite)   C单质  石墨 晶体:层状结构( 教材 P。 224图 922)  每 层内 :每个 C作 sp 2杂化,与另 3个 C以 共价键 结合,并有离域 键(整层上、下)  层与层之间 :以 范德华力 结合  过渡型晶体  导电率:沿层的方向高、垂直于层的方向低。  可作润滑剂。  分子晶体富勒烯混合型晶体石墨原子晶体金刚石)()g r a p h it e()()d iom o r d(五、混合型晶体(续)  例 2: 石棉  Ca2SiO4为主要成分  Ca2+SiO42静电引力( 离子键 ),  SiO42四面体, SiO共价健。   离子晶体 与 原子晶体 之间的 过渡型晶体。  离子的极化  把 “ 分子间力 ” ( 范德华力 ) 概念推广到离子 离子之间:  阳离子 阴离子 : 静电引力 +范德华力 一、离子极化作用  离子极化作用 ( 教材 918)  离子极化力( Polarizing主动 )  离子变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