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5年09(下)评选结果_图文内容摘要:

“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5年09(下)评选结果_图文 戏剧之家2015年第10(上)期 总第211期 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 2 0 1 5年0 9(下)评选结果 为进一步提升刊物的学术质量、推动文艺理论研究、促进文艺事业发展,在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领导下, 在武汉华中师大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 “华师科技园杯”论文评选活动于2015年5月正式启动! 本论文评选活动由评委会的专家学者及戏剧之家杂志社的审稿编辑通过层层筛选,从戏剧之家每期刊发的 论文中进行评选,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点评,并对获奖论文给予表彰奖励! 以下公布2015年)的获奖论文名单,并由衷地对获奖的作者表示热烈祝贺! 奖项 获奖论文 作者 单位 一等奖 两颗不安的灵魂 鲍静旗 湖南师范大学 (奖励500元) 比较卡捷琳娜和周繁漪的形象关联 二等奖 吴兰征绛蘅秋戏曲的特点探析 李梓阡 安徽大学 李渔白话短篇小说中的“忠孝节义”观 李燕 江苏师范大学 (奖励300元) 评张元过年回家:情感的回归与意识形态的询唤 伊正慧 四川音乐学院 论黔东南侗戏的传承与保护 陈祖燕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扬克的认同与异化 朱翠云 延安大学 毛猿的心理分析批评 屈彩娥 三等奖 孙媛 (奖励200元) 话语场域视角下现代文学电影改编的意义生成 辽宁师范大学 庄君 孙磊 试论两汉时期西域屯垦吏卒中的音乐 石河子大学 董常睿 西班牙狂想曲演奏研究 明 明 江汉大学 扬州花鼓的演变与流传趋向 周袁泽方 扬州大学 汉宫秋昭君形象之我见 邢春蕾 梅兰芳纪念馆 牡丹亭摭谈 李珊 山西师范大学 浅探李白、杜甫写景诗中的内涵 魏琳 西藏大学 象征生命:中国画的符号化和比兴化 黄国飞 江西省艺术研究院 浅析尼金斯基春之祭的创作手法 侯侠 江南大学 鼓励奖 兄弟情、盐商志、巴蜀风 高殿银 四川大学 (颁发荣誉证书) 电视剧兄弟兄弟赏析 李艳 康定斯基艺术思想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建设的启示与借鉴研究 邹湘平 宁波大学 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舞蹈教学能力 张雯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美术专业聋人大学生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全玲 长春大学 余玲灵 浅谈儿童钢琴教育 华中师范大学 刘璨 扬琴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周邦春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专家点评(合议): 一等奖:两颗不安的灵魂比较卡捷琳娜和周繁漪的形象关联 鲍静旗(湖南师范大学) 俄国戏剧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中的卡捷琳娜,中国戏剧家曹禺雷雨中的周繁漪:一个因绝望迎向 死亡,另一个则因痛苦陷入疯狂。 世人普遍认为,她们都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她们的命运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但是, 本文作者却出人意料地提出,她们选择以自杀和疯癫来终结自己的生命,未尝不是她们反抗封建家长制和男权制的 彻底胜利。 这无疑是一个极为耐人寻味的观点,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的思索,有值得回味之处,而这,往往便是成功 论文的重要标志之一。 ·294· “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5年09(下)评选结果 作者以饱含同情与义愤的笔触,对卡捷琳娜和周繁漪的命运作了回顾,为她们的遭遇感到深深不平。 卡捷琳娜 勇敢地迈出了自己的脚步,周繁漪也不顾一切地奋力控诉,她们都拒绝隐忍,要挺身反抗命运的暴虐毒箭,纵然是 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纵然是陷入了疯狂,却远比默默度过这苦闷煎熬的一生更为有价值。 作者指出,她们用微弱的 光线,照亮了其他人的备受压迫的悲惨生活,让人们开始觉醒和反思社会的黑暗,去冲破封建制度的压迫,最后寻 找到了生命灵魂另一种意义上的自由与解脱。 或许,卡捷琳娜和周繁漪确实取得了胜利,但她们的胜利,却仍然是无可奈何的胜利,通过主动迈出绝境中的 最后一步,她们把自己连同不幸的根源一同拉人了深渊。 作者揭示出这种无可奈何的“胜利”,彰显出了人生之选 择与人生之意义之间的巨大张力,对于世人而言,更无异于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提出了“生存还是毁灭”的永恒之问, 令人不得不凝神深思。 在女性主义的征程上,人们应当感激卡捷琳娜们和周繁漪们所作出的抗争与牺牲。 同时我们也要感谢奥斯特洛 夫斯基和曹禺先生,他们以自己手中的笔,通过戏剧这样一种艺术形式,使卡捷琳娜和周繁漪的灵魂获得了永恒的 存在形式,关于她们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地在世界各地上演着,她们的命运,也由此被了解、被同情、被反思。 这是 卡捷琳娜和周繁漪的胜利,也是戏剧的胜利。 感谢本文作者,让我们重温了这份沉痛、勇气与担当,也让我们更好 地看清了这悲剧中闪耀的胜利之光。 二等奖:吴兰征(绛蘅秋>戏曲的特点探析 李梓阡(安徽大学) 红楼梦以男子之笔写闺阁之事,绛蘅秋则以女子之笔改写红楼梦二者之间的视角转换,以及 笔触的精微不同,自然是值得细细品味的。 本文作者通过认真对比红楼梦与绛蘅秋,重点探讨了绛蘅秋 的创作主旨、艺术特色,并指出吴兰征在红楼梦的基础上添加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对女性人物的心理、性格以 及精神气质等进行了更为细致、深刻的描写,将女性作者的文采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层次分明,举例精当,选题看似易于行文,但若非熟读红楼梦与绛蘅秋,却无法做到信手拈来, 举重若轻。 于字里行间,更可见作者对文学与戏曲的深入思考,以及对清代才女吴兰征的喜爱与推崇。 作者在文中 更进一步指出,与其说吴兰征描写的是红楼中女性的际遇,不如说是对自己生活情境的真实写照。 吴兰征的笔,为 红楼中的闺阁女子“画”了“像”,而本文作者的笔,则又将吴兰征的“画像”与红楼中人的“画像”一起生动地 勾勒了出来,亦使得文章更为精巧可读,值得品味。 二等奖:李渔白话短篇小说中的“忠孝节义”观 李燕(江苏师范大学) 李渔的作品中有许多鲜活的人物,他们身上有着朴素的爱恨与欲求,这些人物在李渔的笔下获得了生命,呈现 出世间百态,读来脍炙人口,却又有劝惩教化之功用。 这是由于李渔洞察世人“喜读闲书,畏听庄论”的特点,积 极顺应现实,以通俗文学之形式,化“庄论”为“闲书”,反而产生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影响。 本文作者准确提炼出李渔白话短篇小说中反映“忠孝节义”的典型作品,以凝练的文笔,对李渔的作品作了条 理清晰的梳理和主旨鲜明的解读。 前人早已指出,李渔的作品处处彰显“忠孝节义”,却又并非“全忠全孝全节全义”; 而本文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敏锐地辨别出,在李渔所弘扬的“忠孝节义”中, “忠孝义”的思想并没有突破当 时的社会认识,但是“节”的思想却超出了时代的局限。 对于不了解李渔作品的读者而言,这是一篇很好的导读; 而对于了解李渔作品的读者,亦不妨透过这篇论文,作一次更为深入的重温,并收获一些新鲜的视角。 =等奖:评张元(过年回家):情感的回归与意识形态的询唤 伊正慧(四川音乐学院) 两个破碎的家庭,重新组合成一个家庭,父亲和母亲带着各自的亲生女儿,却由于猜忌、冷漠和自私,无法真 正融合为“一个”家庭,最终导致继母的女儿杀死继父的女儿,锒铛入狱本文作者怀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悲悯之情, 对影片过年回家中的情感回归之旅作了细致的剖析,带给人们深刻的反思。 本文对影片中人物心路历程的解读是真切而深入的,为读者深刻地展现了一个家庭如何因情感天平的失衡,濒 临毁灭;又如何在艰难的回归之旅中,重新构筑起“家”所应该承载的意义。 作者的行文于沉痛中透露出坚定的力量, 足以唤起人们对于家庭关系问题、青少年成长问题的深切关注,具有不容忽视的警示作用。 特别说明: 评奖细则请见杂志封三关于“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