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子网内容摘要:

络失效 , 系统崩溃 ) , 不能自恢复。 目前已经比较少用。 ㈢ FDDI——光纤分布数据接口 是一种传输速度为 100Mbps的令牌环技术 , 双环结构。 通常被用作连接局域网和计算机的主干。 由主环和次环组成 , 次环的数据传输方向与主环的数据传输方向相反 , 称为反向旋转环。 正常工作时只使用一个主环。 当某台计算机发生故障而失效时 , 系统会在另一个环上实施反向传输 , 这样 , 可以自动又形成一个环 , 起到自恢复作用。 ( 见P89图 322) ㈣ VLAN——虚拟局域网 目前 , 对 VLAN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 一般大多数人认为 VLAN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一个广播域。 具体来讲 , 一个 VLAN可以看作是一组客户工作站的集合 , 这些工作站不必处于同一个物理网络上 , 它们可以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而像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上那样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换。 可以认为一个 VLAN实际上是逻辑上的链路。 VLAN的协议标准: IEEE VLAN的集中划分方式: ( P91) ⑴ 基于端口的 VLAN ⑵ 基于 MAC地址的 VLAN ⑶ 基于第 3层的 VLAN ⑷ 基于策略的 VLAN 目前 , VLAN已得到广泛应用 , 称为局域网的一项关键技术。 其优点有: ⑴ 借助网络管理软件实现动态管理 , 降低网络建设成本 , 减少管理开销; ⑵ VLAN自动形成广播域 , 通过 VLAN的划分 , 减少广播风暴; ⑶ 可以基于多种安全策略来划分 VLAN,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⑷ 可以限制用户的数量 , 相应减少服务方面的开销; ⑸ 可以实现有效管理和监控自动化。 MAN是一种比 LAN在距离上进一步扩展 , 一般拥有中型通信设备 , 在一个城市地域范围内。 一 、 MAN的协议标准为: IEEE , 称为:分布式队列双总线 ( DQDB) 城域计算机网络 基本原理: 两条平行的单向总线穿绕于整个城市 , 站点同时连接于两条总线上。 每条总线都有头端 ( headend) , 它会产生一个稳定的 53字节的信元流 , 用于启动传输。 信元从头端沿着总线往下传 , 当它到达终点时 , 就从总线中消失。 每个信元带有 44字节的有效载荷 , 用于装载要传递的信息。 目的计算机位于发送站点的右方 , 使用上方总线 A, 反之 , 用下方总线 B。 站点按照准备好发送的顺序进行排队 , 并按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发送。 系 统 工 作 范 围 : 160km , 速度: (T3)155Mbps(ATM) 二 、 实现模式 ㈠ CATV网 —— 有线电视网 用多个 Modem把带宽为 300MHz的电视电缆分割成多个子频带 , 可单独传输信息。 用户使用CATV Modem( “ 机顶盒 ” ) 接受信息。 ( 见P94图 324) 江门视讯宽带网 95年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来,江门市大力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特别是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 先后投入 ,建设光纤与电缆混合结构(HFC)综合信息传输网络。 目前 ,建成了上与广东省和全国连接,下通五邑各市、镇、行政村的光纤网络。 市区已建成一个 750MHz HFC双向环形 ATM宽带综合接入网,分配网共设300个光节点,每个光节点覆盖500个用户。 ㈡ ISDN—— 综合业务数据网 定义: P95第一段 历史: 20世纪 80年代由 CCITT( 国际电话与电报顾问委员会 ) 引入 , 用于提供语音 、 数据 、 图形和视频数字服务。 在 1984年和 1988年由 ITUT对 NISDN( 窄带ISDN) 进行标准化。 我国在 1999年才正式开始 “ 一线通 ” 业务。 特征: P95 体系结构:  中心思想:数字比特管道 , 各种信息通过时分多路复用方式在管道中双向流动。  几种设备: NT1——网络终端设备。 置于客户机房与电信公司的 ISDN交换机连接。 NT2——网络第 2终端 , 相当于用户交换机 ( PBX)和局域网等终端控制设备。 TE1——专用的 ISDN终端设备。 TE2——非 ISDN终端设备。 TA ——ISDN适配器 , 用于将非 ISDN设备适配后接入 ISDN网。  4个参考点: 定义各种设备之间的接口点。 U——是电信公司 ISDN交换机和 NT1之间的连接。 T——是 NT1上连接器提供给客户的连接点。 S——是 NT2( 如 ISDN PBX) 与 ISDN终端之间的接口。 R——是终端适配器 ( TA) 和非 ISDN终端之间的连接。 7种标准化信道: A、 B、 C、 D、 E、 H和组合信道。 ( P97) 3种标准化信道组合: 2B+1D、 23B+1D 或 30B+1D、 1A+1C ( P97) 宽带 ISDN和 ATM 从将来的发展来看 , NISDN不会是主流 ,它的前途是有限的。 由于网上视频点播 ( VOD)等的发展 , NISDN显得不足。 未来基于 ATM技术为起点的 BISDN将会是发展的方向。 BISDN的概念: P98。 一 、 广域网的定义 是覆盖地理范围相对较广的数据通信网络。 它常利用公共网络系统提供的便利条件进行传输 , 可以分布在一个城市 、 一个国家 , 甚至跨过许多国家分布到全球。 广域网一般由主机和通信子网组成 ( 见 P99 图 327)。 子网用于在主机之间传递信息。 广域计算机网 二 、 广域网工作特点 在许多广域网中 , 一般由公共网络充当通信子网 ,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传输线和交换节点。 传输线用来在计算机之间传送比特流;交换节点有时也叫做分组交换节点 、 中间系统或数据交换设备 , 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传输线。 数据沿输入线到达交换节点后 , 交换节点必须为其选择输出线并将其输出。 由于广域网会不断地有计算机或物理网络接入 , 因此 , 网络必须可扩展 , 一般扩展的方式有两种: 小规模扩展: 增加少量计算机 , 可用增加交换机的 I/O端口硬件或更换快速的 CPU。 在广域网中传送的数据单元称为分组 (packet)。 在广域网的交换节点 , 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 即当分组到达交换节点 (或称交换机 )时 , 交换机将其放入一个队列 ,直到交换机可以发送它们去目的地。 这项技术使得交换机可以缓冲同时到达的小批量的突发性的分组。 大规模扩展: 需增加新的分组交换机。 分组交换机就是一个小计算机 , 有处理器 、 存储器和用于收发分组的 I/O设备。 在现代的高速广域网中 ,分组交换机中由专门的硬件处理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机就是广域网的基本组件之一。 分组交换机互相连接起来 , 传递分组 , 构成广域网。 通过增加分组交换机可以扩展广域网 , 覆盖更多的地点 , 连接更多的计算机。 在路由中转发分组的功能是由一张路由表实现的 ,它包括通往目的地址的所有信息和最短路径。 举例分析路由选择的过程:见 P101102 交换机 1 交换机 2 交换机 3 交换机 4 目的地 下一站 目的地 下一站 目的地 下一站 目的地 下一站 1 2 1 [3, 1] 2 [4, 2] 2 [1, 3] 4 [2, 4] 2 [3, 2] 4 3 [1, 3] 1 [2, 3] 3。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