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医院输血科李碧娟内容摘要:

需做一次凝血功能检查 大量输血方案 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MTP 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 MTP: 012345678910 第一次 第三次 第五次RCCFFPPCCRYO大量输血方案 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MTP  由参与手术的外科医生或麻醉师通过电话或书面指令通知输血科启动 MTP  输血科立即准备血液和分发  每 30分钟输血科自动发送一次,直至出血被控制或病人死亡 大量输血方案 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MTP  法国普瓦西中心医院 MTP: RCC6~8U、FFP4U、手工血小板 1U/7kg,维持血小板数 50~70 109/L  如果出血加剧,可将 FFP调整到 6~8U  考虑使用冷沉淀和 rFⅦ a( 60~90ug/kg) 大量输血方案 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MTP  rFⅦ a( Niastase):在血小板磷脂表面,协同组织因子直接激活因子 Ⅸ 和 Ⅹ ,在受伤和出血部位生成大量凝血酶,起到局部止血的作用 大量输血方案 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MTP MTP的启动时机:  预计总需求 RCC> 10U  输入 RCC> 5U,出血没有得到控制  存在明显的出血性休克和进行性出血的证据 大量输血方案 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MTP  6:4:1更接近 Hct40%的全血成分  注意不同国情,不能简单套用国外模式  全血在 MTP中的作用 血液成分使用比较( %) 上海 湘雅 日本 美国 全血 0 红细胞 血浆 冷沉淀 血小板 白细胞 实验室支持的角色  凝血参数有利于指导 MTP  患者往往低体温,体外 37℃ 检测参数不能完全代表病人体内的凝血状态  所有参数回报的速度太慢,不能代表目前的凝血状况,不能指导下一步治疗  可以证实正在进行的治疗效果 MTP的目标  Hb> 80g/L  Plt> 75 109/L。 如果换血量达到循环血量的 2倍、合并多器官损伤、血小板功能 异常、脑外科及心脏手术,要求 Plt大于100 109/L, PT和 APTT<正常值  Ca2+>  纤维蛋白原> MTP的实施效果  提高了血液成分的发放速度,加快和优化血液成分的运输,降低了病人死亡率  输血科主动服务,这使得抢救人员集中精力进行复苏,而不必考虑血液问题  减少了血液成分的浪费  血小板比例是 MTP成功的重要因素 感 染 感染性休克 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是 ICU病房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死亡率高达 30%50%。 感染性休克患者微循环特点 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严重感染患者处于高凝状态, 脏器内微血栓形成、灌注减少,抗凝治疗可能有助于此种病理过程的逆转,临床观察并不推荐抗凝治疗。 肝素不能阻止细菌内毒素引起的红细胞及血小板凝集。 感染性休克患者微循环特点  反复感染释放炎性介质,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浓缩,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  反复感染时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增加,这些球蛋白吸附在红细胞表面,导致红细胞聚集。  酸中毒、渗透压改变、红细胞黏度增高、 ATP缺乏等均可影响红细胞膜的正常功能,变形性下降。  白细胞增多影响红细胞功能。  病情向 DIC进展。 严重感染患者的贫血原因 TNRα 、 IL IL6等大量释放,直 接抑制红细胞生成 感染减少铁利用 EPO合成减少 炎症或脓毒症激活补体,破坏红细胞 脓毒症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 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原则  抗感染。  改善微循环。  小剂量肝素。  少量多次输新鲜血。 肿瘤晚期患者  几乎一半以上的肿瘤晚期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输血,常常是反复输血。 肿瘤晚期患者微循环特点 血小板在肿瘤细胞转移中的作用 肿瘤晚期患者微循环特点  DIC 可做为多种恶性疾病的并发症出现。  恶性疾病中的 DIC临床症状表现常不突出,呈慢性渐进发展。  肿瘤患者 DIC可表现为出血或血栓形成。  肿瘤患者 DIC和血栓性微血管病在临床表现和病理学表现有重叠,常难以区分。 肿瘤晚期患者微循环特点  Miller等研究证实在妇科肿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