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进展内容摘要:

不良反应发生率 % 停药率 % 结论:胺碘酮降低心衰死亡率及病残率,安全、有效 尚未证实长期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可改善心衰预后: 尚未证明抗心律失常药抑制室早、非持续性VT可改善生存率。 多数药物有负性肌力及促心律失常作用(尤多见于心衰时),对生存终点有不利影响,应避免使用,如 Ⅰ A类(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Ⅰ C类(氟卡尼、英卡尼)及某些 Ⅲ 类药物如 d索他洛尔。 对无症状、非持续性室性 /室上性心律失常,除了 β受体阻滞剂,不主张积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 2020中国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 》 解读 胺碘酮在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应用 急性治疗 • 胺碘酮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形性室速、不伴 QT间期延长的多形性室速和未能明确诊断的宽 QRS心动过速中应作为首选 • 在合并严重心功能受损或缺血的患者,胺碘酮优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疗效较好,促心律失常作用低 • 虽然有报道胺碘酮可以使持续性室速终止,但室速持续时间过长或血流动力学不可耐受时,应进行电复律 胺碘酮可作为各种类型室速患者一线用药 胺碘酮在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应用 急性治疗 • 本药的主要功效是预防复发,这种作用可能需要数小时甚至数日才能达到 • 当口服胺碘酮剂量过低而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复发时,若病情紧急,可以进行静脉再负荷 • 再负荷后的静脉维持用法与初始用法基本相同。 可以一直用到心律失常控制并开始新的口服维持量 胺碘酮在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应用 心脏骤停 • 在电复律及注射肾上腺素无效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中,胺碘酮可以改善电除颤效果,改善入院存活率 • 胺碘酮的此种作用好于利多卡因 • 但现在还没有改善出院存活率的证据 • 在无脉搏室速或室颤造成心脏骤停时,经常规心肺复苏、应用肾上腺素和电复律无效的患者,在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的情况下应首选静脉胺碘酮,然后再次电复律 室颤是最常见的心脏骤停心电类型 • 心脏骤停可以由四种心律引起: – 心室颤动 - 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 无脉性电活动 -心室停搏 • 美国和加拿大急救医疗系统治疗的院外心脏骤停的发生率是 5055/100000人 /年,其中 25%的患者是无脉性室性心律失常 • 来自 EMS或者院内资料显示 : 由于心脏病导致心脏骤停患者中,倒地时 80%90%是 VF 加强生存链连接,显著提高室颤存活率 生存链的各环节是: -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 -着重胸外按压的早期 CPR -快速除颤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心脏骤停后的成功复苏需要一整套协调动作,表现为生存链的各环节 - 加强生存链个环节的连接,能使被目击的发生室颤的心脏骤停存活率 提高到 50% 《 2020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 》 指出: 早除颤、早用药,显著提高患者存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