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进展内容摘要:
不良反应发生率 % 停药率 % 结论:胺碘酮降低心衰死亡率及病残率,安全、有效 尚未证实长期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可改善心衰预后: 尚未证明抗心律失常药抑制室早、非持续性VT可改善生存率。 多数药物有负性肌力及促心律失常作用(尤多见于心衰时),对生存终点有不利影响,应避免使用,如 Ⅰ A类(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Ⅰ C类(氟卡尼、英卡尼)及某些 Ⅲ 类药物如 d索他洛尔。 对无症状、非持续性室性 /室上性心律失常,除了 β受体阻滞剂,不主张积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 2020中国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 》 解读 胺碘酮在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应用 急性治疗 • 胺碘酮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形性室速、不伴 QT间期延长的多形性室速和未能明确诊断的宽 QRS心动过速中应作为首选 • 在合并严重心功能受损或缺血的患者,胺碘酮优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疗效较好,促心律失常作用低 • 虽然有报道胺碘酮可以使持续性室速终止,但室速持续时间过长或血流动力学不可耐受时,应进行电复律 胺碘酮可作为各种类型室速患者一线用药 胺碘酮在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应用 急性治疗 • 本药的主要功效是预防复发,这种作用可能需要数小时甚至数日才能达到 • 当口服胺碘酮剂量过低而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复发时,若病情紧急,可以进行静脉再负荷 • 再负荷后的静脉维持用法与初始用法基本相同。 可以一直用到心律失常控制并开始新的口服维持量 胺碘酮在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应用 心脏骤停 • 在电复律及注射肾上腺素无效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中,胺碘酮可以改善电除颤效果,改善入院存活率 • 胺碘酮的此种作用好于利多卡因 • 但现在还没有改善出院存活率的证据 • 在无脉搏室速或室颤造成心脏骤停时,经常规心肺复苏、应用肾上腺素和电复律无效的患者,在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的情况下应首选静脉胺碘酮,然后再次电复律 室颤是最常见的心脏骤停心电类型 • 心脏骤停可以由四种心律引起: – 心室颤动 - 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 无脉性电活动 -心室停搏 • 美国和加拿大急救医疗系统治疗的院外心脏骤停的发生率是 5055/100000人 /年,其中 25%的患者是无脉性室性心律失常 • 来自 EMS或者院内资料显示 : 由于心脏病导致心脏骤停患者中,倒地时 80%90%是 VF 加强生存链连接,显著提高室颤存活率 生存链的各环节是: -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 -着重胸外按压的早期 CPR -快速除颤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心脏骤停后的成功复苏需要一整套协调动作,表现为生存链的各环节 - 加强生存链个环节的连接,能使被目击的发生室颤的心脏骤停存活率 提高到 50% 《 2020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 》 指出: 早除颤、早用药,显著提高患者存活。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进展
相关推荐
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2020/11/29 微观经济学 22 供 求 理 论 消费理论 厂商理论 基数效用理论 序数效用理论 生产理论 成本理论 产品市场理论 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 完全垄断 要素市场理论 工资理论 地租理论 利息理论 利润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 2020/11/29 微观经济学 23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
17 III类适应证 心功能正常,不存在室内阻滞者 18 三 . 心衰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不同步的诊断意义 心衰常规心动图检查的标准步骤 LVEF(左室射血分数 ) LVEDD(左室舒张期末直径 ) QRS宽度 /RR间期 (检测房室不同步 ) (检测左右室心室间不同步 ) (检测左室内不同步 ) 19 LVEF 正常值为 67%177。 8% 静息状态下左室射血分数
des de Pointes, TdP ) • 原有心律失常加重(发作时间延长、发作频率增加 ,病情加重) • 现常用 AADs • 抗心律失常作用与促心律失常几乎并存 • 正常心肌,抗心律失常作用小 • 病态心肌,促心律失常作用大 (缺血、肥大、心衰 ) 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AHA/ECS 2020指南 合并心功能不全 胺碘酮、 β 受体阻滞剂 心肌梗死后 胺碘酮、 β 受体阻滞剂
R散点图 • QT间期离散度 QTd • QT间期变异度 QTV • 心电图的逆问题 动态心电图预测 SCD • 直接记录恶性 AR及先兆 • 分时 HRV • HRT 交感活力降低征 • DC 迷走神经功能降低 • 涵盖体表 心电图大部分内容 • 检出率大大增加 • DCG有逐渐走向常规检查的趋势 心电图负荷试验预测 SCD • 运动诱发各种心电图指征 检出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