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_中国宏观经济分析(pdf(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国际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我们没有通货膨胀的危险。 ”  国发中心宏观部王召博士:“中国宏观经济正处在十字路口,往前再跨一步,可能就是过热;往后再退一步,则又可能重回通货紧缩。 ”  邱晓华:“中国经济有热的方面,但也有冷的方面,即有通胀因素,也有通缩阴影。 ” 13  个人观点  当前主要矛盾还是通缩,需求不足,供大于求仍然是主要矛盾,若干领域的投资冲动由于受到需求的制约难以维持。  通缩的主要原因是积累率过高,消费率长期偏低是我国通缩的根本原因。  由于九十年代初开始的强力度投资拉动,导致了严重的供大于求,生产能力严重过剩,而前几年的主要措施还是启动投资需求,这将进一步强化供大于求,形成新一轮的生产能力过剩。 14 三、关于投资与消费的比例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投资率 8488年 31%。 9296年 35%; 98年以来都在 35%以上、20xx年达 42%、估计 20xx年高达 46%。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消费率 1980年 %; 1990年 %; 1994年 %; 20xx年%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率 1980年 %; 1990年 %; 1994年 %; 20xx年48%。 15  我国的消费率已由 1952年的 %下降为 20xx年的 %;投资率已由 1952年的 18%上升为 20xx年的 42%,20xx年的投资率估计为 %。  20xx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为 48%,比同类水平国家的平均水平 61%低 13个百分点。  美国在 1951年- 1999年消费率都在 80%以上,最近十年世界平均水平为 7879%,而我国却只有 60%左右。  高投资带来了高增长,但由于增长质量不高,因而形成增长与居民收入增加不对称,高增长未能带来高收益。 19861998年 GDP平均增长 %,但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仅 5%,其中城市 %,农村 %. 16  高投资率来自政府国债和银行贷款,很难长期维持,而过高的投资率很快转换的供大于求、生产能力饱和会引起通缩并制约经济增长。 17 四、人民币汇率  汇率的变动(人民币:美元) 1978年 1: ; 1985年 1: ; 1993年 1: ; 1994年 1:。  按购买力平价的中国人均 GDP(美元) 1980年 465; 1990年 839; 1995年 2681; 1998年 3342。  按购买力平价核算的汇率水平 1980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