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的五层电梯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内容摘要:
个输入。 综上所述,共需要输入 点 23 个。 输出信号应该包括: ( 1)内呼指示信号 内呼指示信号有 5 个,分别表示 1~5 层的内呼被接受,并在内呼指令完成后,信号消失。 ( 2)外呼指示信号 外乎信号共有 8 个,分别表示 15 层的外呼被接受,并在外呼指令完成后,信号消失。 ( 3)电梯上下行指示信号,共 2 个。 ( 4) 电动机 M1 正反转 ,共需要输出点 2 个。 ( 5)电动机 M2 正反转,共 2 个。 ( 5)开门蜂鸣器 1 个 ( 6) LED 层显示段,共需要 7 段 综上所述,共需输出点 27 个。 PLC 机型的选择 PLC 按结构分为 整体型和模块型两类,按应用环境分为现场安装和控制室安装两类,按 CPU 字长分为 1 位、 4 位、 8 位、 16 位、 32 位、 64 位等。 从应用角度出发,通常可按控制功能或输入输出点数选型。 整体型 PLC 的 I/O 点数固定,因此用户选择的余地较小,用于小型控制系统;模块型 PLC 提供多种 I/O 卡件或插卡,因此用户可较合理地选择和配置控制系统的 I/O 点数,功能扩展方便灵活,一般用于大中型控制系统。 输入输出模块的选择应考虑与应用要求的统一。 例如对输入模块,应考虑信号电平、信号传输距离、信号隔离、信号供电方式等应用要求。 对输出模块, 应考虑选用的输出模块类型,通常继电器输出模块具有价格低、使用电压范围广、寿命短、响应时间较长等特点。 可控硅输出模块适用于 12 开关频繁,电感性低功率因数负荷场合,但价格较贵,过载能力较差。 输出模块还有直流输出、交流输出和模拟量输出等,与应用要求应一致。 PLC 的供电电源,除了引进设备时同时引进 PLC 应根据产品说明书要求设计和选用外,一般 PLC 的供电电源应设计选用 220V 电源,与国内电网电压一致。 重要的应用场合,应采用不间断电源或稳压电源供电,如果PLC 本身带有可使用电源时,应核对提供的电流是否满足应用要求,否则应 设计外接供电电源,为了防止外部高压电源因误操作而引入 PLC,对输入和输出信号的隔离室必要的,有时也可采用简单的二级管或熔丝管隔离。 通过上述分析,且又知道此五层电梯程序实现运行时需使用 23 个输入和 27 个输出,又对 PLC 机型的选择做了详细分析可得出对于电梯控制系统可以选用一些小型 PLC 来实现,如日本三菱 FX系列的 PLC。 三菱 FX系列 PLC 拥有无以匹及的速度,高级的功能逻辑选件以及定位控制等特点; FX2N是从 16 路到 256 路输入 /输出的多种应用的选择方案; FX2N系列是小型化,高速度,高性能和所有方便都是相当 于 FX 系列中最高档次的超小型程序装置。 除输入 /输出 16256 点的独立用途外,还可以适用于在多个基本组件间的连接,模拟控制,定位控制等,是一套可以满足多样化广泛需要的 PLC。 在基本单元上连接扩展单元或扩展模块,可进行16256 点的灵活输入输出组合。 可选用 16/32/48/64/80/128 点的主机,可以采用最小 8 点的扩展模块进行扩展。 可根据电源及输出形式,自由选择。 因此本次设计所选择的 PLC 为: FX2N— 64MR。 PLC 控制系统的 I/O 点数分配 PLC 五层电梯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点分配表如下所 示: 表 PLC 输入、输出点分配表 输入点 对应信号 输出点 对应信号 X1 呼叫按钮 1↑ Y0 电梯上升( KM1) X2 呼叫按钮 2↑ Y1 电梯下降( KM2) X3 呼叫按钮 2↓ Y2 开门( KM3) X4 呼叫按钮 3↑ Y3 关门( KM4) X5 呼叫按钮 3↓ Y4 上行指示 X6 呼叫按钮 4↑ Y5 下行指示 X7 呼叫按钮 4↓ Y6 蜂鸣器 X10 呼叫按钮 5↓ Y7 13 X11 内呼按钮去 1 楼 Y10 1↑外呼指示 X12 内呼按钮去 2 楼 Y11 2↑ 外呼指示 X13 内呼按钮去 3 楼 Y12 2↓外呼指示 X14 内呼按钮去 4 楼 Y13 3↑外呼指示 X15 内呼按钮去 5 楼 Y14 3↓外呼指示 X16 1 楼平层信号传感器 Y15 4↑外呼指示 X17 2 楼平层信号传感器 Y16 4↓外呼指示 X20 3 楼平层信号传感器 Y17 5↓外呼指示 X21 4 楼平层信号传感器 Y20 内呼按钮去 1 楼指示 X22 5 楼平层信号传感器 Y21 内呼按钮去 2 楼指示 X23 上下限位 Y22 内呼按钮去 3 楼指示 X24 轿厢内开门按钮 Y23 内呼 按钮去 4 楼指示 X25 轿厢内关门按钮 Y24 内呼按钮去 5 楼指示 X26 红外线传感器(左) Y25 LED 层显示 a 段 X27 红外线传感器(右) Y26 LED 层显示 b 段 Y27 LED 层显示 c 段 Y30 LED 层显示 d 段 Y31 LED 层显示 e 段 Y32 LED 层显示 f 段 Y33 LED 层显示 g 段 程序中使用的内部继电器说明见表。 表 内部继电器说明 M101 1 楼上升 外呼按钮用,用于记忆外呼按钮呼梯信号,平层解除 M111 上升综合信号 M102 2 楼上升 M112 M103 2 楼下降 M113 M104 3 楼上升 M114 M105 3 楼下降 M115 下降综合信号 M106 4 楼上升 M116 M107 4 楼下降 M117 M108 5 楼下降 M118 M501 1 楼平层 平层用,用于记忆平层信号,被其他平层信号解除 M119 上升记忆信号 M502 2 楼平层 M120 下降记忆信号 M503 3 楼平层 M226 1 层有效开门信号 M504 4 楼平层 M227 2 层有效开门信号 M505 5 楼平层 M228 3 层有效开门信号 M201 内呼去 1 楼 M229 4 层有效开门信号 14 M202 内呼去 2 楼 用于要去的楼层,平层时解除 M230 5 层有效开门信号 M203 内呼去 3 楼 M240 已正常开关门记忆信号 M204 内呼去 4 楼 M241 1 层手动开门 M205 内呼去 5 楼 M242 2 层手动开门 M211 1 楼上升 开关门有效外呼 M243 3 层手动开门 M212 2 楼上升 M244 4 层手动开门 M213 2 楼下降 M245 5 层手动开门 M214 3 楼上升 M246 各层手动开门信号综合 M215 3 楼下降 T0 开门时间 M216 4 楼上升 T1 关门时间 M217 4 楼下降 T2 开门延时时间 M218 5 楼下降 M221 内呼去 1 楼 开关门有效内呼 M222 内呼去 2 楼 M223 内呼去 3 楼 M224 内呼去 4 楼 M225 内呼去 5 楼 PLC 外部硬件电路的设计 五层电梯的主电路图 图 主电路图 15 PLC I/O 接线图 呼叫按 钮 1↑ X1 呼叫按钮 2↑ X2 呼叫按钮 2↓ X3 呼叫按钮 3↑ X4 呼叫按钮 3↓ X5 呼叫按钮 4↑ X6 呼叫按钮 4↓ X7 呼叫按钮 5↓ X10 内呼按钮去 1 楼 X11 内呼按。基于plc的五层电梯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相关推荐
的曲线 H1 所示。 考虑到给水温度低于汽包内饱和水温度,当它进入汽包后,吸收了原有的饱和水中的一部分热量,使得锅炉内部蒸汽产量下降,水面以下的汽泡总体积 V 也就会相应的减小了,从而导致水位下降 如下图 所示的曲线 H2。 水位的实际响应曲线应是曲线 H1 及 H2 之和。 如图 ,所示的曲线 H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响应的过程有一段延迟时间,即它是一个有延迟时间的积分环节,水的过冷度越大
造、汽车、轻纺、交通运输、环保及文化娱乐等各个行业,使用情况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类。 ( 1) 开关量的逻辑控制 这是 PLC 最基本、最广泛的应用领域,它取代传统的继电器电路,实现 逻辑控制、顺序控制,既可用于单台设备的控制,也可用于多机群控及 自动化 流水线。 如注塑机、印刷机、订书机械、组合机床、磨床、包装生产线、电镀流水线等。 ( 2) 模拟量控制 在工业生产过程当中,有许多连续变化的量
温度传感器 的选择 温度传感器 的类型有很多中,在 PLC 的控制中,大多选用 热电偶和热电阻两种类型。 在选择温度传感器时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类型 , 本文选用 HU10S 温湿度模块 的传感器。 介绍 HU10S 温湿度模块的传感器 工作原理 和应用 HU10S温 湿度 模块的作用是将湿度传感器的非线性电阻信号转换为线性电压信号输出,方便使用应用广泛 ( 1) 典型应用领域 ; ( 2)
PLC 与继电器构成的控制装置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工作方式不同,继电器控制是并行运行方式,即如果输出线圈通电或断电,该线圈的触点立即动作,只要形成电流通路,就有可能有几个电器同时动作。 而 PLC 则不同,它采用循环 扫描技术,只有该线圈通电或断电,并且必须当程序扫描到该线圈时,该 线圈触点才会动作,而且每次只能执行一条指令,这也就是 PLC 以“串行”方式工作的
,目前国内外常用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控制。 PLC 的模块化结构以及远程通讯功能,完全可 以满足堆垛机单机自动控制、全自动控制的要求。 ⑦ 安全及连锁保护机构 堆垛机是一种起重机械,它要在又高又窄的巷道内高速运行。 为了保证人身及设备的安全,堆垛机必须配备完善的硬件及软件的安全保护装置,并在电气控制上采取一系列联锁和保护措施。 除了一般起重机常备的安全保护措施
氮有要求的工业污水处理。 对除磷脱氮有特别要求的城 市工业污水处理厂,首选 A2/O 工艺。 其工艺流程图如图23: 隔栅 沉砂池 初沉池 厌氧池 好氧池 二沉池 进水 剩余污泥 回流污泥 混合液回流 出水 7 图 23 A2/O 法工艺流程图 ④ A/B 法。 是吸附生物降解法的简称,于 80 年代初开始在我国应用于工程实践。 该工艺没有初沉淀,将曝气池分为高低负荷两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