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技术专业申报材料3----教学大纲内容摘要:
[主要知识点 ]: 土壤热量的来源及影响因素;土壤热性质;土壤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 土壤热性质 土壤水、气、热地调节 * [教学目的要求 ]: 掌握土壤水、气、热地相互关系;重点掌握土壤水、气、热的调节措施。 [主要知识点 ]: 土壤水气热的相互关系;调节土壤水、气、热的措施。 [教学重点与难点 ]: 土壤水、气、热的调节。 第七章 土壤中的离子交换和固定 土壤胶体 [教学目的要求 ]: 掌握土壤胶体的含义、类型和基本构造; 掌握黏粒矿物性状、结构特征以及对土壤性状产生的影响;了解 1 : 1型黏粒矿物和 2 : 1型黏粒矿物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重点了解土壤胶体的性质及其在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土壤的保肥供肥性与土壤胶体组成的关系。 [主要知识点 ]: 土壤胶体的概念和构造;土壤胶体的类型;土壤胶体的特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土壤胶体的特性;难点:土壤胶体的构造;粘土矿物的晶体构造。 土壤阳离子交换与固定 * [教学目的要求 ]: 了解阳离子交换作用概念、过程和特征;掌握影响阳离子交换能力 的因素;掌握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性的因素;重点掌握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分布规律。 [主要知识点 ]: 阳离子交换作用的概念、特征,影响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交换性阳离子的有效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及影响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阳离子交换量。 17 [教学目的要求 ]: 了解阴离子交换的方式和阴离子固定原因 [主要知识点 ]: 土壤中的阴离子交换;土壤中的阴离子固定。 第八章 土壤的化学性质 土壤的酸碱性 * [教学目的要求 ]: 了解土壤酸性产生原因、酸性物质的来源;掌握土壤酸度类型及调节的有效方法;掌握土壤碱性产生的原因,碱性物质的来源、碱性不同的表示方法以及治理措施;了解我国土壤酸碱性概况;掌握土壤酸碱性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 ]: 土壤酸碱性的基本概念;土壤酸碱度;我国土壤酸碱性的概况;土壤酸碱性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实习项目 ]: 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教学重点与难点 ]: 土壤酸度的类型;土壤酸碱性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土壤的缓冲性 [教学目的要求 ]: 了解土壤缓冲性的含义和产生的机理及意义,以及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掌握土壤中酸碱缓冲体系的过程和作用,以及影响土壤酸碱缓冲体系的因素。 [主要知识点 ]: 土壤缓冲性的概念,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土壤缓冲性的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土壤具有缓冲性的原因 土壤溶液 [教学目的要求 ]: 了解土壤溶液的成分和浓度的变化规律;掌握土壤溶液浓度实际生产中的作用。 [主要知识点 ]: 土壤溶液的成分和浓度;土壤溶液在林业生产中的实际意义。 土壤养分状况 * [教学目的要求 ]: 掌握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形态、和转化,重点掌握土壤氮的形态和磷的固定;了解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形态,及影响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 18 [主要知识点 ]:土壤中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 [实验、实习项目 ]: 土壤全氮量的测定;土壤水解氮的测定;土壤速效磷的测定;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教学重点与难点 ]:土壤中氮的形态与转化;土壤中磷的固定。 第九章 林木的矿质营养与施肥 林木的矿质营养 [教学目的要求 ]: 了解植物体内营养元素的组成成分及其特点;掌握必需营养元素的一般功能;掌握根系 吸收养分的特点和影响因素,重点掌握养分进入细胞的途径和机理,以及养分在作物体内的运输和分配的规律性;重点掌握作物吸收养分的关键时期;了解作物根外营养的重要性。 [主要知识点 ]:林目的营养成分;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代替律;林木对养分的吸收;林木的矿质营养元素循环和积累。 [教学重点与难点 ]: 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代替律 施肥的概念和目的 [教学目的要求 ]: 掌握肥料的概念和肥料的分类及特点;了解施肥的目的和作用及肥料的来源。 [主要知识点 ]:肥料的概念、分类、作用;施肥的目的。 无机肥料 * [教学目的要求 ]: 了解氮素的营养功能及作物对氮素吸收的规律性;掌握土壤中氮素的形态和相互转化的规律;重点掌握各种氮肥的特点、性质和合理施用的技术。 了解磷的营养功能及作物吸收磷的规律;重点掌握土壤中各种形态磷之间的转化与其有效性;掌握各种磷肥的性质及其有效施用技术。 了解土壤中钾的有效性;重点掌握钾肥的性质及合理施用。 19 重点掌握微量元素的营养功能及其缺乏症状。 了解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技术。 了解复合肥料的优点和类型;掌握复合肥 料的概念和表示及施用技术。 [主要知识点 ]: 氮素化学肥料,磷素化学肥料,钾素化学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复合肥料。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氮素化学肥料,磷素化学肥料。 有机肥料 [教学目的要求 ]: 掌握堆肥、厩肥、绿肥的概念;重点掌握有机肥料的特点和加工利用技术;了解绿肥的种植和翻压技术;了解微生物肥料的特点和作用。 [主要知识点 ]:人粪尿、堆肥、厩肥、饼肥、绿肥。 [教学重点与难点 ]:堆肥、绿肥 * [教学目的要求 ]: 掌握合理施肥的原则和理 论基础;重点掌握 园林绿地 施肥的方法。 [主要知识点 ]: 园林绿地 施肥的目的和原则;林木施肥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 园林绿地 施肥的方法 第十章 土壤的形成、分类和分布 土壤形成过程的实质 [教学目的要求 ]: 了解自然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实质,了解我国土壤形成的条件及我国自然土壤类型多样性的原因;掌握不同土壤形成过程的特点。 [主要知识点 ]: 土壤形成过程的实质;我国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土壤形成过程。 土壤分类和命名 [教学目的要求 ]: 了解土壤分类的意义、原则及我国土壤 的分类制度和土壤命名方法;掌握土壤分布的规律性;重点掌握我国土壤水平分布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规律。 [主要知识点 ]: 土壤分类原则;土壤分类制度;土壤命名。 我国土壤的分布 20 [教学目的要求 ]: 掌握土壤地带性的概念、类型和产生原因,重点掌握我国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主要知识点 ]: 土壤地带性;土壤的地域性;我国土壤区划。 [教学重点与难点 ]:土壤地带性的类型; 我国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第十一章 园林土壤 城市绿地土壤 * [主要知识点 ]:了解城市绿地土壤的概念、范围,掌握城市绿地土壤的性质与剖面特征及培肥措施。 盆栽土壤 * [主要知识点 ]:了解盆栽土壤的特点、配制要求、配制材料,重点掌握盆栽土壤的配置方法与日常管理方法。 [实验、实习项目 ]:营养土的配制。 保护地土壤 [主要知识点 ]:了解保护地土壤的特点、性质,掌握保护地土壤的管理方法。 无土栽培 [主要知识点 ]:了解无土栽培的概念、类型和特点,重点掌握营养液的配制原则和方法。 第十二章 河南省土壤类型 及利用 河南省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教学目的要求 ]: 了解影响河南省土壤形成的气候、地形、母质、植被和水文条件。 [主要知识点 ]: 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成土母质,河流与地下水,植被。 河南省土壤的分布规律 21 [教学目的要求 ]: 掌握河南省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规律,河南土壤的区划。 [主要知识点 ]: 河南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河南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河南土壤的区域分布。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河南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河南土壤的区域分布。 河南省土壤 类型及利用 * [教学目的要求 ]: : 了解河南省主要林业土壤类型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及分布状况,掌握其每一种土壤的剖面特征及改良利用途径和措施;了解潮土、盐碱土、砂礓黑土的成土过程、性质及利用改良途径;重点掌握褐土、棕壤、黄棕壤剖面特征及改良利用途径和措施。 [主要知识点 ]:褐土、潮土、棕壤、黄棕壤、砂姜黑土、盐碱土的分布、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剖面特征及利用改良。 [教学重点与难点 ]:褐土、潮土、棕壤的分布、剖面特征及利用改良。 第十三章 园林土壤调查 土壤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主要知识点 ]:了解土壤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主要知识点 ]:了解土壤调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工作计划制定、人员组织、调查工具准备、地图和有关资料准备。 野外调查 * [主要知识点 ]:了解野外调查的基本步骤、内容与方法;重点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与记载方法;了解详查内容和方法。 [实验、实习项目 ]:城市绿地土壤调查。 内业工作 [主要知识点 ]:了解土壤调查内业工作内容与方法;重点掌握土壤肥力评定和土壤 22 报告的编写内容方法。 三、教学时数分配 教 学 时 数 分 配 表 章节 名称 总学时 课时分配 备注 讲授 实验 实习 1 绪论 2 2 2 地学基础知识 8 6 2 3 风化和风化产物 4 4 4 土壤有机质 6 4 2 5 土壤物理性质 8 4 4 6 土壤水、空气和热量状况 6 4 2 7 土壤的离子交换和固定 2 2 8 土壤化学性质 5 3 2 9 林木矿质营养与施肥 4 4 10 土壤形成分类和分布 2 2 11 河南省林业土壤类型及利用 4 4 12 土壤调查 2 2 土壤学教学实习 30 30 合计 83 41 12 30 四、教学模式与考核要求 (一) 教学模式: 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23 的作用,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实验实习来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 在理论教学上,教师应重视专业知识的更新,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与手段教学,教学方法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加以实施。 同时,通过一周实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重要理化性质的常规分析方法,并能对基本分析数据进行整理和应用;能识别主要的岩石和母质类型,区分地形类别,选择土壤调查 的线路和剖面地点,挖掘和正确地观察记载土壤剖面情况,初步判别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从而能够为 园林绿地 设计、 园林工程施工和养护管理 提供基本资料。 (二) 考核要求 本课程为考试课。 理论教学考试按 4级分制考核,优秀( 90分以上),良好( 8090分),及格( 6080),不及格( 60分以下);实行学分制:理论教学考核总计 4学分,优秀者 4学分,良好者 3学分,及格者 2学分,不及格者不得分。 实践性教学按 4级分制考核,优秀( 90分以上),良好( 8090分),及格( 6080),不及格( 60分以下)。 其中实习纪律出勤考核: 20%;实习技能考核:实践操作技能考核50%;实习报告 30%。 实践性教学考核总计 3学分,优秀者 3学分,良好者 2学分,及格者1学分,不及格者不得分。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使用教材: 《土壤学》,罗汝英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2年 3月第一版 参考书目: 《土壤学》,朱祖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3 《土壤肥料学》,谢德体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20 《中国土壤》,熊毅、李庆逵主编,科学出版社, 1987 《土壤学》(上、下册),东北林学院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1979 《土壤地理学》,李天杰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 24 《土壤农化分析手册》,劳家柽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8 六、其它说明 土壤学是林学类各科的专业基础课,为后续的专业课程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 、 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植物繁育和栽培 等提供必要的土壤学基础知识和调查分析技。园林技术专业申报材料3----教学大纲
相关推荐
个按钮,最右端的按钮是用来关闭窗口的。 那么前面两个按钮有什么作用呢。 请同学们自己用鼠标单击这两个按钮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探究,教师请操作正确的学生说明两个按钮的作用,并演示操作过程) 师(边讲解边以 “我的文档 ”窗口为例进行演示):单击 “最小化 ”按钮可以把窗口最小化。 还原最小化的窗口,只需要单击任务栏上的 “我的电脑 ”按钮;单击 “还原 ”按钮可以把窗口缩小,这是 “还原
的识别能力。 理论 3 实训 3 花的识别 花的组成及形态特征。 2.花的类型。 3.花程式:字母、数字和符号与花的各组成部分的对应关系;花图式。 4.花序及其类型:无限花序、有限花序。 花的各部分(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形 态特征的识别能力。 花和花序的类型识别能力。 花程式的应用能力。 子房与花被的位置关系的辨析能力; 胎座和胚珠的类型识别能力。 理论 3 实训 3 果实、种子的识别
B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C 女性公务员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的 D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退的情形。 62. 对领导成员辞去公职的申请,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多少日内予以审批。 ( C) A.三十日 B.六十日 C.九十日 D.一周 、无 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以上,或者全年累计超过多少天的予以辞退( B) A.十五天 B.三十天 C.四十五天 D.六十天
□ .................................. 9 □□□□□□□□□□□□□□□ ............................. 10 □□□□□□□□□□□□□□□ ............................. 11 □□□□□□□□□□□□□□□ ............................. 12
步移景异 ,古树、花卉与建筑、山 石 相映成景, 使到此的游客能够充分 体会 到 大自然 景色的盎然生机。 时间 : 地点 : 拙政园、狮子林 指导 老师 : 李胜、吴晓华 第六天,我们来到了拙政园, 拙政园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的精品,也是世界园林史上的杰作。 拙政园中部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大面积水面造 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 因水成景,移步换景,千变万化, 给人一种“虽由人作
著名河流幻灯片。 但前一仹只能线性播放,后一仹具有超级链接功能)、幻灯片 《 作文选 》 、 《 几何图形癿复习 》 学生术: 制作《自我介终》幻灯片所需要癿素材库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劢 学生活 劢 寻入新课 展示 第一仹演示文稿 (此演示文稿只能 “ 线性 ” 播放) 师:今天,我们即将开始一次丐界著名河流癿旅行。 老师准备了一组关亍丐界著名河流癿幻灯片。 我想诶一位同学担弼此次旅行癿寻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