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网络教育14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内容摘要:
□ .................................. 9 □□□□□□□□□□□□□□□ ............................. 10 □□□□□□□□□□□□□□□ ............................. 11 □□□□□□□□□□□□□□□ ............................. 12 □□□□□□□□□□□□□□□ ................................. 14 □□□□□□□□□□□□□□□ ............................. 16 □□□□□□□□□□□□□□□ ............................. 17 □□□□□□□□□□□□□□□ ............................. 18 附录 ................................................................ 19 参考文献 ............................................................ 20 ( 备注: 目录最多只能做出三级标题,学生可根据论文内容自行选择目录部分是做出二级标题还是三级标题。 word 各版本均可实现手动或自动生成目 录。 ) 使用小二号宋体加粗 中文题目 □□□□□□□□,□□□□□□□□□□。 □□□□□□□□□□。 □□□□□□□□□□。 ............ 1□□□□□□□□□□□□□□□□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正文部分使用小四号宋体、行距为固定值 20 磅 使用小二号宋体加粗 正文部分使用小四号宋体、 行距 为固定值 20 磅 12 级标题(例如: )使用小三号宋体,加粗 3 级标题(例如: )使用小三号宋体,不加粗 附录: 附录 1:《 XXXX》程序设计 „„„„„ 附录 2:《 XXXX》所用仪器设备清单 „„„„„ 使用五 号宋体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财务成本管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20 [2]靳云汇,李学 .中国股市β系数的实证研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0(1):1823 [3]杨安华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价值效应分析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论文 ,2020 [4]张宏业 . „„„„„ 使用五号宋体 附件二: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综合实践 英文名称: Synthetic Practice of Computer 课程性质:基础 课程代码: DH10018 本大纲主笔人:电气信息学院计算机应用实验中心 面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网络教 育专升本) 实验讲义名称:计算机综合实践指导书 编写单位: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计算机应用实验中心 编写日期: 2020年 5月 一、课程学时学分 实验总学时: 20 实验总学分: 2 二、课程简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电气信息类本科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也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网络教育专升本层次教学计划中开设了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课程,这些课程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在学习教科书、阅 读课程教学光盘,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实践、理论联系实践,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本实践性课程为此而开设。 计算机综合实践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如下: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进行汇编语言及接口程序设计的实践,学时控制在 8~10学时; 三、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等计算机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学习这些课程不能仅满足于看懂书上的内容或程序,而应当熟练地掌握程序设计或应用开发的全过程,即独立编写源程序,独立上机调试程序,独立运行程序和分析结果;通过这种完整实践过程的锻炼,将加深学生对书 本或光盘上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就必须十分重视实践环节。 本实践环节的主要目的就是: 1.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掌握各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2.熟悉所用的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方法,了解和熟悉程序开发环境。 3.学习上机调试程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编程能力。 四、实验方式及基本要求 学生每人一机。 以学生独立上机,教师辅导答疑的方式开展实验。 要求学生能独立编写源程序,独立上机调试程序,独立运行程序和分析结果,并提交实验报告。 五、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整个实验过程的重要环节。 要求学生 每作完一次实验写一个实验报告。 通过写实验报告达到对整个实验的总结和提高。 实验报告可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算法与流程图、程序清单、运行结果、调试分析和体会等内容。 六、考核与考试 以考查方式检查学生。 考查内容: 1.上机调试能力 2.实验报告 综合上机调试能力及实验报告质量给定本实践课程成绩 七、基本设备与器材配置 通用微型计算机,每生一台。 软件环境要求: 1. 操作系统: DOS、 Windows 98/2020/xp 2. 语言环境: Debug调试程序、 MASM宏汇编。 八 、 实验项目及内容提要 序号 实验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性质 实验类别 现有套数 每组人数 实验时数 备注 1 熟悉、使用DEBUG调试工具 借助 DEBUG调试工具来发现汇编语言程序的错误所在并加以改正。 2 5 140 1 4 必作 2 设计汇编语言程序 字符串统计程序设计 双字乘法程序设计 2 4 140 1 4 必作 3 8253定时器 /计数器接口与数字电子琴 改变定时器 2的计数值来改变声音频率,通过编程来获得声调(频率)和节奏(延时长短),使计算机演奏出乐曲来。 2 4 140 1 4 必作 4 实时时钟实验 设计一个时钟显示程序,要求利用定时器 0的定时中断记录时间。 2 4 140 1 4 选作 5 8255并行接口键盘实验 利用 09H型中断设计一个自己的键盘中断服务程序,程序设计应考虑在退出时不破坏原有的设置。 2 4 140 1 4 选作 注: 实验性质:l一基础实验。四川大学网络教育14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
相关推荐
[主要知识点 ]: 土壤热量的来源及影响因素;土壤热性质;土壤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 土壤热性质 土壤水、气、热地调节 * [教学目的要求 ]: 掌握土壤水、气、热地相互关系;重点掌握土壤水、气、热的调节措施。 [主要知识点 ]: 土壤水气热的相互关系;调节土壤水、气、热的措施。 [教学重点与难点 ]: 土壤水、气、热的调节。 第七章 土壤中的离子交换和固定 土壤胶体
个按钮,最右端的按钮是用来关闭窗口的。 那么前面两个按钮有什么作用呢。 请同学们自己用鼠标单击这两个按钮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探究,教师请操作正确的学生说明两个按钮的作用,并演示操作过程) 师(边讲解边以 “我的文档 ”窗口为例进行演示):单击 “最小化 ”按钮可以把窗口最小化。 还原最小化的窗口,只需要单击任务栏上的 “我的电脑 ”按钮;单击 “还原 ”按钮可以把窗口缩小,这是 “还原
的识别能力。 理论 3 实训 3 花的识别 花的组成及形态特征。 2.花的类型。 3.花程式:字母、数字和符号与花的各组成部分的对应关系;花图式。 4.花序及其类型:无限花序、有限花序。 花的各部分(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形 态特征的识别能力。 花和花序的类型识别能力。 花程式的应用能力。 子房与花被的位置关系的辨析能力; 胎座和胚珠的类型识别能力。 理论 3 实训 3 果实、种子的识别
步移景异 ,古树、花卉与建筑、山 石 相映成景, 使到此的游客能够充分 体会 到 大自然 景色的盎然生机。 时间 : 地点 : 拙政园、狮子林 指导 老师 : 李胜、吴晓华 第六天,我们来到了拙政园, 拙政园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的精品,也是世界园林史上的杰作。 拙政园中部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大面积水面造 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 因水成景,移步换景,千变万化, 给人一种“虽由人作
著名河流幻灯片。 但前一仹只能线性播放,后一仹具有超级链接功能)、幻灯片 《 作文选 》 、 《 几何图形癿复习 》 学生术: 制作《自我介终》幻灯片所需要癿素材库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劢 学生活 劢 寻入新课 展示 第一仹演示文稿 (此演示文稿只能 “ 线性 ” 播放) 师:今天,我们即将开始一次丐界著名河流癿旅行。 老师准备了一组关亍丐界著名河流癿幻灯片。 我想诶一位同学担弼此次旅行癿寻游
米醪升温和第一次煮沸过程的损失约为前两次耗热量的 15% 即 Q2 ″′= 15 % (Q2 ′ +Q2 ″ )= (+ )= KJ 由上述结果 , 可得 : Q2= (Q2′ +Q2″ ) = (+) = 3. 第二次煮沸前混合醪升温至 70 ℃的耗热量 Q3 按糖化工艺,来自糊化锅的煮沸米醪与糖化锅中的麦醪混后,温度为 63 ℃,故混合前米醪先从表面上 100 ℃冷却到温度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