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安装工程验收技术规范内容摘要:

,装好后橡皮圈不得扭绞或挤出槽外。 4 拧紧连接螺栓时,应对角交替、循环上紧。 5 加固时除可略向上托以消除因重力下垂以外,不允许波导馈线在其他方向受力(如向下压或向左右扳)。 6 整条馈线内充以干燥空气,气压 符合施工图设计或设备说明书的技术要求。 同轴电缆馈线的安装工艺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一般射频同轴电缆转弯的曲率半径不小于电缆直径的 12 倍, LDF450 同轴电缆转弯的曲率半径不小于 125 mm ; 2 同轴电缆头的组装顺序和工艺符合出厂说明书的技术要求; 3 焊接电缆头时可用松香酒精溶液为焊剂,严禁使用焊油,内导体触头与外导体同心; 4 室外同轴电缆接头有保护套并用硅密封剂密封。 5 对于 vsat 系统 , 所有供选用的射频同轴电缆的截止频率应高 ,500MHz,特性阻抗为75 欧姆,在可能的情况,单位长度的损耗值越小越好,一般来讲 5mm 直径的电缆,其损耗参考值为 1520dB/100m。 6 IFL 承载入境和出境中频信号 (9501700MHz)以及为 ODU 提供的则 2226V 直流电压。 标准的 IFL 长度可达 60 米。 如要使 IFL 长度超过 60 米需要使用线路放大器或低损耗电缆,原则上 IFL 的长度越短越好。 方向藕合器应安装正确,不得装反。 馈线按施工图设计要求留足余量,以适应天线的转动范围。 波导馈线和低损耗射频电缆外导体在天线附近和机房入口处应与接地体作 良好的电气连接。 2. 15 矩形波导及椭圆软波导检验 矩形波导馈线自身应平直,其走向应与设备边缘及走线架平行。 加固时受力均匀稳定。 矩形波导馈线的加固点与相邻的软波导、分并路系统及载应尽量靠近。 可调波导节的加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可调节的长度准确无误; 2 锯口平整,波导口无变形,法兰盘选择正确; 3 焊接的法兰盘平面与波导纵轴垂直,平整牢固,焊锡均匀,不漏气。 波导管接触面及内壁无残余焊剂、焊锡、铜屑及其他异物。 椭圆软波导馈线转弯和扭转应符合 下列要求: 1 转弯 1)长轴方向(相当于矩形波导的 H 弯),曲率半径应符合馈线出厂要求; 2) 短轴方向(相当于矩形波导的 E 弯),曲率半径应符合馈线出厂要求。 2 扭转角不大于馈线出厂说明书的允许值。 椭 圆软波导馈线与法兰盘的连接加工应遵照出厂说明书的规定,并符合下列要求: 1 锯口平整、无损伤,波导口不变形; 2 翻边剪口距离均匀,翻边后平整,波导口不变形; 3 包胶密封、平整、美观。 3 工程初验 3. 1 天馈线系统自检测试 馈线系统衰减和驻波比测试 1 发信波导及收信同轴电缆的衰减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馈线和部件的 参数值参见表。 波导、波导元件和同轴电缆衰减值 名称 测试频率( GHz ) 衰减值 矩形波导管 WR137 椭圆软波导管 EW52 HPA 输出波导开关 同轴电缆 LDF450 同轴电缆接头 带通滤波器 合 成 器 6 6 6 4 4 6 ≤ 士 5% dB/1O0m ≤ 士 5% dB/1O0m ≤ dB ≤ 17 dB/100m ≤ dB ≤ dB ≤ dB 整条发信馈线的驻波比≤ (在 575MHz 范围内),个别点允许≤。 系统噪声温度测试 通过检测负载与冷空两种状态下热噪声功率的比值(即 Y 因子)求得系统噪声温度,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应不大于 10K。 接收方向图测试 1 在验证测试以前可利用卫星信标信号测试天线的接收方向图。 由于信标信号电平很低,一般只能测得主瓣及第一旁瓣, 以主瓣峰值为标准,两侧第一旁瓣电平的平均值应不高于 14 dB。 两侧第一旁瓣电平之差应不大于 2dB。 2) 半功率波束宽度应符合设备出厂说明书的技术要求。 2 根据半功率波束宽度估算天线的接收增益应符合设备出厂说明书的技术要求,并可根据第 条测得的系统噪声温度估算 G/T 值。 3 如上述各项测试值基本符合规定指标,就可以申请进行验证测试;如果与规定指标相差较多就要分析原因,必要时重新调整副反射器或主反射器。 4 口面直径大于 13m 的天线,用射电星法测试。 自动跟踪性能检查 1 低噪声放大器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后,应立即转动天线接收卫星信号,天 线主波束中心对准卫星后调整跟踪接收机,使接收的卫星信标电平达到规定值; 2 按设备出厂说明书技术要求校准跟踪控制单元; 3 人工驱动天线使接收到的信标信号达到最大值。 在俯仰(上、下)及方位(左、右)四个方向上人为转动天线使之偏离卫星方向,直到信标信号电平下降 2 dB 为止,启动自动跟踪系统,经过一个扫描循环应能使信标信号电平恢复到最大值; 4 天线跟踪精度、指向精度应符合设计指标要求。 天线平均转动速率测试 利用卫星信标信号使天线从波束中心驱动天线在方位和俯仰两个平面内分别转动士 5186。 ,测量二至三次求出平均转动速率。 高功放分系统测试 功能操作: 应符合设备出厂说明书的技术要求。 增益和输出功率: 1 额定输出功率:达到设计及出厂指标要求; 2 额定输出功率下的增益:满足设备说明书的技术要求; 3 功率稳定度:指标≤177。 dB ( 24 小时 )。 幅频响应和互调产物: 应满足设计和设备出厂指标要求。 高功放输出频谱应满足 SSOG308 的要求,如图 所示 归一化频率 R 为传输速率,它被定义为由于比特率进入调制器后又增加了 前向纠错( FEC)和报头信息比特。 注:相对功率 OdB 相当于最大功率密度。 图 HPA 输出频谱模框图 高功放输出频谱:应满足 SSOG310 要求。 见 SSOG 310 , TEST8: HPA Output Spectrum and Out of Band Emission test(第 40for47)。 3. 3 低噪声放大器分系统测试 功能操作: 包括倒换系统均应符合设备出厂说明书的技术要求。 增益、频率响应: 应满足设计和设备出厂指标要求。 上变频器分系统测试 功能操作: 包括倒换系统均应符合设备出厂说明书技术要求。 输出电平: 应符合设计和设备出厂指标要求。 增益: 10~ 30 dB 范围内可调,或按设备出厂指标。 中频到射频频率响应: 正常输入电平时射 频输出幅度允许偏差为士 04 dB。 频率稳定度: 在 24 小时内允许偏差为士 5179。 10175。 9。 相位噪声: 100Hz ≤ 65dBc / Hz 1kHz ≤ 75dBc / Hz 10kHz ≤ 85dBc / Hz 100kHz ≤ 95dBc / Hz 1MHz ≤ 112dBc / Hz 10MHz ≤ 13dBc / Hz 杂散输出电平: 与信号相关的杂散输出电平< 65 dBc; 与信号无关的杂散输出电平< 80 dBm。 下变频器分系统测试 功能操作: 包括倒换系统应符合设备出厂说明书的技术要求。 增益: 在 20~ 40 dB 范围内可调(射频输入 75 dBm ~ 30 dBm , 3625 ~ 4200MHz 频率范围内任一频率),或按设备出厂指标。 射频到中频的频率响 应: 输出幅度允许偏差为士 dB。 频率稳定度: 在 24 小时内允许偏差为士 5179。 10175。 9。 相位噪声: 1OOHz ≤ 65dBc / Hz 1kHz ≤ 75dBc / Hz 1OkHz ≤ 85dBc / Hz 1OOkHz ≤ 95dBc / Hz 1MHz ≤ 112dBc / Hz 1OMHz ≤ 130dBc / Hz 杂散输出电平: 与信号相关的杂散输出电平< 75 dBc ; 与信号无关的杂散输出电平< 80 dBm。 在 Ku 波段:(频率, — ) 增益≥ 45dB(30dB 可调 ); 杂散输出电平:≥ 60dBc(0dBm 输出,相关信号 ) ≤ 70dBm(最大,无关信号 )。 3. 6 线性放大器分系统测试 功能操作: 包括倒换系统应符合设备出厂说明书的技术要求。 增益、频率响应: 应符合设计或设备出厂指标要求。 3. 7 调制解调器分系统测试 功能试验: 各项指标达到设备出厂说明书的技术要求。 相位噪声(只测调制器) : 1kHz ≤ 76dBc / Hz 1OkHz ≤ 1OldBc / Hz 1OOkHz ≤ 1lldBc / Hz 频谱图: 符合 CCITT 标准,如图 所示。 调制器输出中频频率及输出电平应满足设备厂家出厂指标。 监控分系统功能试验 监控分系统的功能应符合设备和分系统操作说明书的技术要求。 监控分系统应监视全站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 当有告警出现时,应能在监视台显示出来,并有警铃告警提示,同时在监视台可以进行远端人工和自动倒换。 ESC 业务联络电话 收发接口电平 发信口输人电平: 14dBr 收信口输出电平: 4dBr 噪声电平 热噪声电平 ≤ 50dBm。 验证测试 具有上行线设备的新建地球站或在原有地球站内扩建、改建天线馈源 系统的工程,都必须在投入运行前进行验证测试。 验证测试要在国际通信卫星管理机构的组织与指导下进行。 建设单位会同施工单位根据落实的工程进度适时向国际通信卫星管理 机构提出入网验证测试申请。 在得到国际通信卫星管理机构批准并下达验证测试计划后,按计划进行 验证测试。 验证测试期间本站与国际通信卫星组织操作中心和监测站间应进行不 间断的工程勤务通信。 本 站必须在验证测试前建立与上述通信目标的一条话路和一条传真机(或电传打字机)线路。 验证测试前应备好下列资料,尽早报国际通信卫星组织操作中心: 1 天线在方位平面及俯仰平面的平均转动速率; 2 以验证测试使用的卫星方向为中心,天线(在不更换或改变天线驱动杆 条件下)在方位平面及俯仰平面内可以转动的范围; 3 馈源的出厂测试记录(主要是溃源交叉极化隔离度测试记录)。 根据下达的验证测试计划及本站具体条件,将确认可以进行的测试项 目及有关事项报告国际通信卫星 管理机构或其操作中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