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重点总结内容摘要:

:肠毒素性、细胞毒性、神经毒性。 志贺毒素和内毒素还有协同作用。 4种类型:肠热症、胃肠炎(食物中毒)、败血症、无症状带菌者。 了解肠热症中两次菌血症的成因及病人的临床表现。 :葡萄糖、乳糖、 Fe( Pb)、含硫 aa、中性红。 大肠杆菌形成红色、较大、混浊的菌落;致病菌形成无色透明的或中心有黑色沉淀的菌落。 :(一道 10分的论述题) 肥达试验-伤寒杆菌 127页 锡克试验-白喉杆菌 155页 PPD试验-结核杆菌 163页 【肥达试验】 :用已知伤寒沙门菌 菌体 O 抗原和鞭毛 H 抗原与受检血清作凝集反应,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抗体的效价。 抗体和 H抗体的比较: : ★ O 和 H都高于正常值,肠热症的可能性大; ★ O 和 H都低于正常值,患病可能性小; ★ O 不高 H高,可能是预防接种 ② 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 ③ ; ★ O 高 H 不高,可能是感染早期 ① 或是与伤寒沙门菌 O 抗原有交叉反应的其他沙门菌(如肠炎沙门菌)的感染(共同抗原)。 【锡克试验】 :调查人群对白喉是否有免疫力。 :在一侧前臂皮内注射白喉毒素 ,内含 1/50豚鼠最小致死量;另一侧前臂皮内注射 (同样毒素加热 80℃ 5min破坏其毒性)。 3.结果评价: 【 PPD试验】 - 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纯蛋白衍化物。 1/3处, 5U皮内注射。 ,而不是测红晕的直径。 ≤4mm为阴性, 5~ 9mm 为弱阳性, 10~ 19mm 为阳性, ≥20mm或虽 ≤20mm但局部出现水泡和淋巴管炎为强阳性。 果评价: ⑴ 阳性反应见于: ① 接种 BCG 后; ② 年长儿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呈一般阳性反应,表示曾感染过结核菌; ③ 婴幼儿尤其是未接种 BCG者,阳性反应多表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 年龄越小,活动性结核可能性越大; ④ 强阳性反应者,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 ⑤ 由阴性反应转为阳性反应,或反应强度由原来小于 10mm增至大于 10mm,且增幅超过 6mm时,示新近有感染。 ⑵ 阴性反应见于: ① 未感染过结核; ② 结核迟发性变态反应前期(初次感染后 4~ 8w内); ③ 假阴性反应,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所致,如部分危重结核病;急性传染病如麻疹、 水痘、风疹、百日咳等;体质极度衰弱者如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脱水、重度水肿等;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原发或继发免疫缺陷病; ④技术误差或结核菌素失效。 六、弧菌属: O 抗原不同,分为好多血清群,其中 O1群、 O139群会引起霍乱。 O1 群血清型有三种:小川型、稻叶型、彦岛型。 每一个血清型还可以分为两个生物型,即古典生物型和 E1 Tor生物型。 :北医出版社练习册 77页第 4题,一道 5分的简答题。 :嗜盐性、我妻琼脂平板 、神奈川现象。 七、厌氧性细菌:。 :破伤风溶素、破伤风痉挛毒素。 了解破伤风痉挛毒素使神经系统中毒的主要机制。 :百日咳疫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多数菌株有双层溶血环,内环是由 θ 毒素引起的完全溶血,外环是由 α毒素引起的不完全 溶血。 Nagler反应的现象及产生机制。 “汹涌发酵 ”的现象及产生机制。 ,它作用于外周胆碱能神经,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弛缓性麻痹。 八、白喉棒状杆菌: ;晚期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肌受损。 九、结核杆菌: :蛋黄、甘油、马铃薯、无机盐、孔雀绿等。 :对乙醇、湿热 、紫外线敏感,对干燥抵抗力特别强,对酸或碱有一定的抵抗力。 :几乎每年必考,名词解释。 、外毒素,致病物质为荚膜、脂质和蛋白质。 脂质包括索状因子、磷脂、硫酸脑苷脂、蜡质 D。 ,了解临床上结核病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常规抗痨治疗的药物。 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 十、动物源性细菌: :布氏杆菌 → 胞内寄生菌(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 →菌入血 → 菌血症 → 发热 → 菌入脏器细胞 → 发热渐退 → 菌再度入血 → 菌 血症 → 发热 、致死因子、水肿因子三种蛋白质组成。 ,链杆菌排列的细菌形态发生变异,变成大而均匀呈链状的串珠状,称串珠试验,对炭疽杆菌有鉴别意义,其他需氧芽孢杆菌无此现象。 、肠炭疽、肺炭疽。 联系病理学中三种坏疽的相关知识。 十一、其他细菌: ,与人类 B型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密切相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