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戏剧与影视学内容摘要:
s 2 36 2,3 硕士 电视制作 TV Production 3 54 1- 4 硕士 中国话剧作家作品研究 Studies in Modern Chinese Playwrights and Their Works 3 54 1,2 硕士 戏剧现状研究 Studies in Status Quo of Drama 3 54 2,3 硕士 戏剧实践 Drama Production Practice 3 54 14 硕士 戏剧理论前沿专题研究 Special Topics in Frontier Drama Theory 3 54 14 硕士 创作实践 创作实践 创作实践 3 54 1- 4 硕士 学科基础课 艺术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ologies in Art 1 16 1 博士方法论课程 艺术理论前沿专题 Special Issues on Art Theory Frontiers 1 16 1,2 博士方法论 课程 理论文献高级研讨课 Senior Seminars on Theoretical Literature 1 16 1,2 博士方法论 课程 戏剧与影视学科研究方法 Methodology of Theatre , Television and Film Studies 1 16 1,2 博士方法论 课程 中国影视文化发展战略研究 Studies i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ese Film and TV Culture 1 16 1,2, 3 博士 中国电影专题研究 Special Topics in Chinese Cinema 1 16 1,2, 3 博士 电影类型研究 Film Genre Studies 1 16 1,2, 3 博士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研究 Studies in Broadcast, TV and New Media 1 16 1,2, 3 博士 16 当代西方美学及电影美学 Contemporary Western Aesthetics and Film Aesthetics 1 16 1,2, 3 博士 媒介 前沿 理论研究 Studies in Frontier Media Theory 1 16 1,2, 3 博士 中国电影创意思维研究 Studies in Creative Thinking of Chinese Cinema 1 16 1,2, 3 博士 中国影视理论研究 Studies in Chinese Film amp。 TV Theory 1 16 1,2, 3 博士 国际纪录片前沿研究 Frontier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1 16 1,2, 3 博士 媒介运营与管理 Media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1 16 1,2, 3 博士 戏剧理论与实践 Drama Theory and Practice 1 16 1,2, 3 博士 中外电影比较研究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Films 1 16 1,2, 3 博士 中国影视现状分析 Analysis of Status Quo of Chinese Film amp。 TV 1 16 1,2, 3 博士 中国文化与传统美学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Aesthetics 1 16 1,2, 3 博士 当代文艺思潮研究 Contemporary Trend of Thought in Literature and Art 1 16 1,2, 3 博士 电影跨学科研究 Cross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o Film Studies 1 16 1,2, 3 博士 电影文化专题研究 Special Topics in Film Culture 1 16 1,2, 3 博士 影视批评方法论 Methodology of Film amp。 TV Criticism 1 16 1,2, 3 博士 世界电影高级研讨课 Senior Seminars on World Cinema 1 16 1,2, 3 博士 纪录电影美学研究 Documentary Aesthetics 1 16 1,2, 3 博士 学科前沿理论研讨 Seminars on Frontier Theories 1 16 1,2, 3 博士 注:带有※号的课程为专业硕士、学术硕士研究生共同开设。 17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单元: 硕士 学位基础课 影视 戏剧理论与 批评 方法 课程中文名称:影视戏剧理论与批评方法 课程英文名称: Theory and Critical Methods of Film ,TV and Drama 总 学 时 : 54 学 分 : 3 适用专业 (学科方向 ): 戏剧与影视学 先修课程 (含已具备的学识基础的要求 ):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戏剧戏曲学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戏剧戏曲学理论和批评方法 预期效果 :学生掌握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戏剧戏曲学理论和批评方法 主要内容 : 影视戏剧批评是影视戏剧学科群落中影响最大、发展最为迅猛的分支,而且是影视理论的一大热点,也极大地影响着影视戏剧学科的发展,任何欲从事影视戏剧学习和科研的人士,都必须掌握和了解本领域的发展,本课即立足于此,其内容既有学理性又紧跟学术前沿问题,实为所有影视戏剧专业学生必修之功课。 本课在系统、深入、学理性,尤其是方法论层面上做出巨大努力,以使学生不仅通过本书了解当代影视戏剧批评理论的概貌,更能够将之应用于具体的影视戏剧批评实践中,而掌握方法,对于影视戏剧批评至关重要。 全课基本结构是将最具代表性的 11 种批评理 论首先做清晰而具体深入的剖析;其次介绍该理论的方法论意义;再次结合使用该理论的影视戏剧批评文章,具体阐释该理论的操作方法;最后列出若干本章的深度阅读文献。 本课特点是系统全面的理论解析,具体深入的方法论阐释,细致丰富的实践写作例证。 主要章节: 18 绪论 核心要点 影视 批评,理应具有一切真正的艺术批评都应具有的根本品质:给理想以冲破现实藩篱的梦幻空间,让有限的艺术形象焕发出无限的光芒,给艺术的受众以永恒和超越性的慰籍。 所以,让我们漂泊无依的灵魂有所抚慰和归依,使我们的精神有所提升,对人生和世界有所感悟,才是批评所应追求的境界。 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的 影视 批评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167。 1. 为什么要进行影视批评 167。 2.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影视批评 第 一 章:影视意识形态批评方法 核心要点 意识形态批评是指以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依据的影视批评理论。 20 世纪 60年代,法国《电影 手册》和《电影力》的左倾政治取向,引起了电影理论和批评的改观,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路易 阿尔都塞 (Althusser Louis)的意识形态理论深刻影响了西方电影批评理论。 阿尔都塞从新发现的马克思早期著作获取灵感,以拉康的精神分析学为依据,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 1969 年,他发表的《国家机器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一文强调指出,宗教、教育、家庭、法律、工会、文化和大众传媒是 “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 ,其功能是向个体灌输主流意识形态,使个体接受现存社会规范和社会结构,在生产关系体系内 “ 自愿 ” 接受社会角色,以非武力或非强迫的方式迫使个体服从现存社会关系。 1970 年让 — 路易 博德里 (JeanLouis Baudry)的《基本电影机器的意识形态效果》和让 — 路易 柯莫里( JeanLouis Comolli)的《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发表,标志着意识形态电影理论的确立。 意识形态电影理论强调,电影作为一种表达手段,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无论就电影的生产机制、电影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以致电影的基本装置而言,都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电影既受制于国家意识形态机器,也再生产这种意识形态。 167。 1. 意识形态批评概说 167。 2. 影视意识形态批评方法 167。 3. 意识形态批评实例 第 二 章: 影视大众文化批评方法 核心要点 影视大众文化批评方法是运用大众文化理论研究的成果,对作为大众文化现象的影视文 19 化及其社会影响进行研究、解读和批判的批评方法。 文化的研究与批评范式很多,包括英国伯明翰学派的文化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费斯克的能动受众理论、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政治经济学、结构主义符号学等多种理论方法。 由于篇幅所限,在本章中我们将主要介绍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特别是影视大众文化的研究和批评产生重大影响的理论范式——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167。 1. 大众文化理论概述 167。 2. 大众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 167。 3. 影视大众文化批评方法 第 三 章: 影视文化批评方法 核心要点 文化研究对权力的关注,首先 表现为关注社会统治集团如何利用文化来使自己的统治合法化。 文化研究认为:这种合法化是统治阶级利用自己在社会结构中的有利位置通过一套复杂隐讳的权力运作过程来实现的。 比如,在那些为大众文化辩护的人看来,对 “ 垃圾文化 ”或 “ 大众文化 ” 的精英式的贬低,实际上是对被压迫群体实际上享用的文化形式的否定。 另一种看待大众文化的方式,则认为这些大众或通俗文化形式实际上是那些掌权的人所用来麻醉或灌输给从属集团的,大众文化形式可被看作是一种宣传。 但无论是哪种解释,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认为权力与文化是无法避免地联结在一起的,文化分析不能从政治和权力的关系中被分离出去。 „„ 在文化研究中,关于文化与权力关系的理论,往往是围绕着性别、种族、阶级等关键词展开的。 167。 1. 文化批评概说 167。 2. 伯明翰 文化批评概述 167。 3. 影视文化研究的主题 第 四 章:后现代主义影视批评 方法 核心要点 后现代主义( Postmodernism)产生于 1960 年代, 1980 年代达到鼎盛,是西方学术界的热点和主流。 它是对西方 现代社会 的批判与反思,也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和继承,是在批判和反省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其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德里达 、 利奥塔 、 福柯 、罗蒂、詹姆逊、 哈贝马斯 等。 后现代影视批评就是在后现代语境下,对影视后现代特性的批评,主要代表有鲍德里亚、詹明信、布尔迪厄等。 20 167。 1. 后现代主义影视批评概述 167。 2. 后现代主义影视批评方法 167。 3. 中国电影的后现代性特征 第 五 章:影视美学批评 核心要点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围绕审美活动,大体可分为审美活动的内向研究和审美活动的外向研究两大部分。 前者主要涉及审美活动的本体问题,亦即它要对审美活动的本性做出阐释,将审美活动与人生意义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探讨,主要包含审美活动的主体、审美活动的对象和审美活动本身三方面,审美主体方面,含审美主体的审美心理因素、审美心理过程和审美感受形态的探讨;审美活动对象方面,含美的存在、美的范畴及美的本质和特性的哲学美学探讨;审美活动本身方面,含对审美活动的产生、审美活动的过程和审美活动的性质、特性的探讨。 审美活动的外向研究部 分,主要探讨审美活动赖以进行的社会历史条件,实质是对审美活动的社会学探讨,核心是审美文化研究,并将审美活动具体化为艺术活动进一步探讨;最后,将审美活动原则应用于社会生活领域和人格建构,亦即对审美设计、审美教育进行探讨。 167。 1. 美学通识 167。 2. 什么是美 167。 3. 什么是影视美学及相关问题和原则 167。 4. 中国美学流派与中国电影分类 第 六 章:电影作者批评方法 核心要点 作者电影,是在影片中表达导演(作者)个人的思想、体验、艺术风格的作品。 这些作品深深烙上了导演鲜明的个人印记。 导演成为 “作者 ”。 电影作者批评便是以这些作品为批评对象的一种批评方法。 “接受美学 ”( Receptional Aesthetic),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诞生在联邦德国南部的康士坦茨,创始人为五位年轻的文艺理论家和教授伊泽尔、福尔至、姚斯、普莱森丹茨和施特利德;由午他们活动在康斯坦茨,所以,又称他们为 “ 康斯坦茨学派 ”。 167。 1. 电影作者概观 167。 2. 电影作者批评方法 167。 3. 电影作者批评实例 21 第 七 章: 影视接受批评 核心要点 影视接受批评是建立在接受美学基础上,影视美学与观众学相结合的批评理论。 “接受美学 ”( Receptional Aesthetic), 20 世纪 6。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戏剧与影视学
相关推荐
得 mmB / 所以, mmxx BWAWW / 又 mmF / ,则提馏段平均表面张力为: mmFW / 三.理论塔板的计算 1. 理论塔板数的 T 的求取 苯 甲苯属理想物系,可采用图解法求出理论塔板数。 1) 由表 1 可知苯 甲苯物系 的气液平衡数据,绘出 yx 图 2) 求最小回流比及操作回流比
:肠毒素性、细胞毒性、神经毒性。 志贺毒素和内毒素还有协同作用。 4种类型:肠热症、胃肠炎(食物中毒)、败血症、无症状带菌者。 了解肠热症中两次菌血症的成因及病人的临床表现。 :葡萄糖、乳糖、 Fe( Pb)、含硫 aa、中性红。 大肠杆菌形成红色、较大、混浊的菌落;致病菌形成无色透明的或中心有黑色沉淀的菌落。 :(一道 10分的论述题) 肥达试验-伤寒杆菌 127页 锡克试验-白喉杆菌
学英语、工程概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工程经济 学概论 、 工程管理 与 法律 等课程。 使学生具备较丰富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与社会学知识;熟练掌握英语,可应用其进行与本技术相关领域的沟通和交流。 核心 工程 基础 知识 15 包括电学基础类、控制理论类、计算机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侧重于应用工程技术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电学基础类 电路分析 、 模拟电子
大品牌的激烈竞争,使得外来品牌很难进入果汁饮料市场,同时果汁饮料的价格日益透明化,厂家和经销商的利润在不断变 薄。 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 而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果汁市场取得领先地位,适合市场需要的差异化经营则是关键。 中国虽人口众多,果汁饮料的消费量却较低,人均年消费量还不到 1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1/10,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 1/40。 世界人均果汁饮料消费量已达 7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