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重点的计算机专业群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业院校的对口帮扶,积累经验,创造声誉,成为中西部地区职业院校网络专业教师培训的定点 机构 ,进而发展成全国高职院校网络专业教师培训基地。 (三) 扩大项目覆盖面,实现实训环境远程异地共享 建设思路 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实训环境需要 紧跟技术潮流,适应岗位技能变化,通过扩大规模来适应实训人数增加及满足辐射全国需要。 网络专业将 坚持 “政府投入、企业捐赠、合作共建 ”的实训环境建设模式, 扩建和新建部分实训室,提升实训项目覆盖面,专业实训室总数达到 9 个,并始终保持生产性实训的 比例在 90%以上,每年允许实训人数2020 名以上。 建设开放型实训室,允许全国范围内的社会青年,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生,通过互联网远程异地登录实训,实现实训环境异地共享,成为面向全国的高职教育网络实训基地。 建设措施 鉴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极为迅速,专业实训室需要紧跟技术发展潮流,增加对新技术特别是 IPv无线网络技术、 VoIP 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的支持力度,逐步完善实训室功能,扩大实训项目覆盖面,为学生能力与就业岗位需要的无缝接轨创造条件。 1) 强化与 Cisco 公司紧密校企合作关系,谋求企业 设备捐赠和采购优惠,积极扩建Cisco 网络技术实训室,支持 VoIP、信息安全新技术,新增远程登录设备,将 Cisco 实训室建设成开放的技能实训环境。 2) 强化与华为 3公司紧密校企合作关系,谋求企业设备捐赠及采购优惠,校企共建华为 3 网络技术实训室,满足 HCIE 实验考试对实训设备的高标准要求,为学生冲击 HCIE 顶级认证创造条件。 通过添加必要高端设备和一定数量低端设备,全面支持 IPV6 新技术,以便开出诸如 VOIP、 VPN、 QOS 等高端试验,满足 HCNE 认证培训实验要求,适应 HCNE 培训内容扩充和培训规 模扩大的需要。 3) 利用与有关企业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关系,谋求设备采购优惠价和软件捐赠,扩 11 建 Symantec 信息安全技术实训室,增加支持数字水印、数字签名技术的相关设备软件,增加协议分析仪及配套软件,完善实训室软环境,添加网络管理软件。 4) 扩充网络工程实训室,增加模拟真实环境综合布线、光纤切割、光纤熔接内容。 光纤切割和光纤熔接设备不需重新添置,可以与通信系共享资源,提高现有设备利用率。 线缆认证测试设备将 争取获得 Fluke 公司 优惠和支持 ,尽早成立 Fluke 网络测试与维护学院。 5) 随着无线网络应用的普及, 与企 业合作共建无线网络技术实训室。 6) 新建系统集成实训室,成 为 Cisco 网络技术学院和 华为 3Com网络学院 第二实训室,使学生能在模拟环境中进行信息系统规划设计、施工和安装调试,并掌握各种网络设备的性能和施工要领。 7) 新建协议编程实训室,以 模拟企业网络,实施网络编程教学与学生创新工程。 在现有 Cisco 网络技术实训室开通校内学生远程登录实训,技术上支持校外远程登录实训基础上,添置相关远程登录管理软件,制定相关管理规定,尽快开通 Cisco 网络技术实训室校外远程登录实训,通过建立实训预约制, 24 小时向学生和社会 开放。 同时,逐步在其它实训室添置有关接入设备,把 计算机技术实践教学基地和公共技术平台各相关实训室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尽量向社会远程登录开放实训,向其它院校提供实训协作、社会培训和企业服务,把 计算机技术实践教学基地和公共技术平台各相关 实训室建设成为辐射全国职业教育的 计算机技术实践教学基地和公共技术平台。 实训室建设费用预算见表 1。 表 1 实训室建设费用 序号 项目 设备及软件购置概况 费用(人民币万元) 备注 1 “ Cisco 网络技术实训室 ” 扩建 相关的语音板卡、服务器和软件。 120 谋求企业捐赠或 优惠 2 “ 华为 3Com 网络技术实训室 ” 扩建 三层交换机 15 台,路由器 25 台,拨号设备一套 60 谋求企业捐赠或 优惠 3 开放远程登录实训 远程登录管理软件,多个实训室平台整 合所需接入设备 50 4 “ Symantec 信息安全技术实训室 ” 扩建 软件及硬件防火墙、数字水印、数字签名设备及软件,协议分析仪及软件,网络管理软件。 80 谋求企业软件捐 赠或优惠 5 “ 网络工程实训室 ” 内容扩充 45 台计算机, 5 台 Fluke 六类数字电缆分析仪, 5 台 Fluke 多模光纤测试套件,5 台标准型 Fluke 网络万用表, 10 台Fluke 查线仪等。 150 谋求企业优惠 12 6 “ 协议编程实训室 ”新建 12 台路由器, 12 台 以太网交换机, 45台高性能计算机, 2 台服务器,多媒体设备,以及布线、 UPS 稳压电源等。 60 7 “ 无线网络技术实 训室 ” 新建 45 台高性能计算机, 40 个无线接入点,20 台无线桥接器, 45 块 无线网卡等 80 8 “ 系统集成实训室 ”新建 22 台路由器, 12 台 以太网交换机, 45台计算机, 40 台安全设备,多媒体设备,以及布线、 UPS 稳压电源等 120 合计 720 力争校企合作减 少 140 万 (四) 建设体现以 “ 组网建网 ” 为核心能力 培养的优质网络课程 课程建设将从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课程评估标准建设、专业主干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 4 个方面着手,同时推进。 建设思路 1) 科学划分网络各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依此构建课程体系的模块,完善专业课程体系的模块化,在注重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的同时,更适应学生个性化的要求。 2) 根据网络各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参照国际 IT 认证的资格标准,建立本专业课程评估办法,尽早实现课程评价的标准化。 3) 抓好 10 门主干课程的建设,在 1 门课程已经成为国家精品课程的基础上,争取再建成 2 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 4) 调整充实专业教材编写出版规划,继续做好规划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并争取在校企联合编写出版工学结合网络实训教材方面取得突破。 5) 与行业和企业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资源库,争取先期完成 5 门左右课程的教学资源入库工作,并在网络上开放,提供资源共享,满足学生和社会上热爱网络的人士学习网络技术的需要。 建设措施 目前,网络专业正参与由清华大学出版社申报、教育部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牵头的国家教育部课程建设研究项目,本专业承担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建设子课题。 承担这个课题的研究,将使 本专业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方面取得新的成果,促进教材建设。 也进一步扩大本专业在出版界的影响,提高本专业教材的知名度。 1) 将网络专业学生需要达到的核心能力定位为 “组网建网 ”,以核心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主线。 由于网络编程、系统集成与工程监理、网络安全与管理三个专业方向的核心技能概括起来分别为 “ 建网、用网、管网 ” ,在强调专业核心能力的同时,按照 “ 学网 ” 、 “ 组网 ” 、 “ 建网 ” 、 “ 管网 ” 、 “ 用网 ” 的学习方向和过程设置课程,使学生逐步深入 13 掌握网络知识,并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强化某个方面的课程模块,兼顾其他能力的培养。 按照 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有机结合的原则,专业课程体系计划分为 5 大模块:计算机技术通用模块 ; 网络技术通用模块 ; 编程技术模块 ——“ 用网 ” 模块 ; 集成与监理模块 ——“ 建网 ” 模块 ; 安全与管理 ——“ 管网 ” 模块。 2) 由于 Cisco, 华为 3Com, CIW, SUN JAVA 等业内龙头企业掌握了大量的技术专利,在技术上走在行业的前列,而且许多企业标准就是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所以我们在制订课程考核标准时,参照这些龙头企业的 IT 认证的中级考试标准,适当提高要求,建立本专业人才技能水平评估标准,然后分解到课程,建立每一门课程(或 者课程模块)的评估标准。 在此基础上,尝试建立试题库和网上实操考核平台,理论与实操测试二者结合,来客观评估学生的能力。 3) 加强专业群 10 门主干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安全基础、局域网技术、网络互联技术、计算机网络实训、网络工程实训、网络编程应用开发、网络监测技术 、信息工程监理 ”等的建设力度: ① 修订完善课程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训项目单、卡)、教师教案; ② 在原有教师电子课件的基础上,以华为 3Com 为突破口,与企业合作制作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 ③ 加强专业课程的网络化建设,在专业主干课程建 设成果的基础上,保证完成至少 4 门课程( “ 程序设计基础 ” 、 “ 计算机网络基础 ” 、 “ 网络安全基础 ” 、 “ 网络编程应用开发 ” )的教学资源上网工作,争取专业所有主干课程上网,进入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为校内外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服务,也为全国的教师提供教学资源。 4) 以国家精品课程 “ 网络互联技术 ” 为榜样,以核心课程为先导,带动课程精品化建设: ① 推广 “ 网络互联技术 ” 课程建设的经验,组成课程建设小组,结合各门课程特点开始攻关; ② 重点建设 “ 程序设计基础 ” 、 “ 计算机网络基础 ” 、 “ 网络安全基础 ” 和 “ 网络编程应用开发 ” 等 4 门课程,争取 2 门成为省级以上精品课程。 5) 配合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根据国家 “ 十一五 ” 教材出版规划,确立新的系列教材建设项目。 同时,利用与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国家 “ 十一五 ” 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 6) 以课程建设为基础,突出重点,保证质量,作好系列化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 ① 将编写重点放在具有优势和特色的课程上,放在师资力量较强、教学资源充足 14 的课程上,放在教学内容经优化整合后的新课程上。 ② 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发挥 其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的优点,推广编程方向系列化教材出版集中、快速、成套的成功经验,尽快完成在编的 “ 数据结构( JAVA 版) ” 等 4 本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 ③ 鼓励教师摆脱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在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岗位能力的培养要求编写教材。 (五) 培训和社会服务达到新的层次 建设思路 1) 发挥整个专业群的优势,提高层次,扩大规模,开展连锁化, 大力拓展社会网络技术人才培训,并引进设立国际 IT认证考场,成为全国网络人才培训认证基地; 2) 与业内龙头企业合作,利用企业和自身资源, 积极为社会、特 别是中小企业的网络信息化服务,成为立足深圳、辐射华南乃至全国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服务基地;同时 通过社会服务,扩大和加深专业与社会各个层面的关系,积极拓展科技开发和创新 ; 3) 专业教师加大社会服务的贡献,进一步扩大专业在社会上的影响。 建设措施 1) 加大目前开展的思科、华为 3Com, IPMP, IBM JAVA, Oracle等国际认证培训的推广力度。 一方面,扩大现有初级培训的规模,满足日益增长的培训需求;另一方面,抓住华为 3Com推出 HCIE认证的机会,在教师首先取得 HCIE认证的前提下,将华为 3Com的培训 提高到 HCIE层次。 2) 推出已有技术和人才储备的 SUN JAVA、信息工程监理、 IBM蓝色快车培训,并在实训室建设达到预期的状况时,及时推出网络测试与维护等培训,扩大培训技术覆盖面。 3) 在依托学校培训学院开展培训的基础上,学习社会培训机构 IT职业认证培训连锁化的模式,利用我们已经建立的声望,争取与企业合作,尽早布点,逐步推开,开展培训的连锁化, 扩大培训规模,实现培训认证达到 2500人次以上。 4) 由于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施工队很多是缺乏必要训练的农村进城劳务工,对工程质量影响较大,劳务工本身待遇较低,本专 业拟为这些劳务工举办低收费或免费的信息技术和基础网络工程施工技术培训,进行信息技术 “ 扫盲 ” ,提高劳务工的信息意识和施工水平,为农村劳动力转化尽一分力量。 5) 努力开展工学合作,积极与企业开展科技开发和产品研发工作,同时为企业开设网络技术、特别是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专场讲座和培训,为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服务。 争取 每年至少为 50家以上的企业提供有偿或免费服务。 15 6) 利用目前正与思科公司商讨建立 “ 思科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中心 ” 的机会,尽快促成中心成立,替思科开展中小企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工作,积累经验,并将经验推广,与更 多的合作企业成立相应的技术服务中心,进一步扩大知名度,最终成为国家指定或事实上的 “ 中小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 7) 利用与广东德庆县已经建立的联系,尽快完成该县 “ 贡柑 ” 生产的信息管理和发布系统的开发,接而扩展到其它农产品生产,并力争将该系统推广到全国,利用信息化有效解决农产品生产、销售和病虫害防治信息不通的问题,为社会主义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8) 鼓励教师积极加入政府和行业的各种专家库,积极参加各种 顾问、评审、咨询活动,达到 每年 200次以上, 并利用机会广泛结识各界人士,特别是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行业内的专家,拓 展与行业及业内企业的联系。 9) 在现在已经与贵州、新疆和广东河源的职业院校开展对口帮扶的基础上,扩大帮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