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教研室管理制度内容摘要:

每堂课的性质、任务和教学态度,灵活组织各个教学环节,并注意各环节的时间划分和承上启下的有机联系,做到有主、有次、有张、有弛。 ,对 “ 三基 ”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联系临床及主要的问题要详细讲解,交待清楚,掌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保持课程的系统性、逻辑性和科学性,在讲清基本的知识后,使学生了解本门课的最新成就与发展趋势,扼要介绍不同学派的学术观点,启迪学生的思维。 ,经常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映,及时改变方法,要做到 “ 耳中闻声,眼里见色 ” ,使教与学互相沟通。 要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4 (包括实验课)应按课时计划进行,不得迟到,不能超时拖堂,以免影响后续课的进行。 四、 实验实习 ,一方面使学生初 步掌握实验的操作技术,了解本门学科知识的方法,验证和巩固基本理论;一方面使学生模拟临床病人,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强化知识,增强职业责任感。 在实验过程中要按 “ 三严 ” 培养学生,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通过实验逐步培养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讲解的时间一般只占此次实验时间的 10%左右,除较复杂的项目可进行示教外。 凡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应尽量保证绝大多数时间让每一名参加实验的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避免包办代替。 ,应将 实验过程所观察到的现象如实、正确的记述,实验中的每项观察都应随时记录。 要求每个学生学会处理有关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扼要地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教师要及时批改实验报告,指出学生带倾向性的错误。 五、 辅导答疑 ,教研室建立辅导答疑制度。 ( 1)教师在上课前提前 20 分钟进教室,解决学生上次课的疑难问题,下课后解决当节课的问题。 ( 2)教研室每天安排教师值班,负责给学生辅导答疑。 ( 3)给学生公布教研室主任和任课教师的电话、电子邮箱,学生随时可从电话和网上进行辅导答疑。 ( 4)开通教学管理系统的 网上答疑。 ( 5)考前集中答疑制度。 抓好考试前的复习辅导,一般在考试前三天教研室安排集中答疑,教研室要利用一切条件,按照大纲要求布置良好的复习辅导环境,以达到系统地加深理解和巩固该课程所学知识的目的。 ( 6)考试后应安排集中查分时间,对学生考试中的问题耐心指导。 ( 7)作好辅导答疑记录。 ,既要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达到学习要求,又要指导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进一步提高。 辅导要注意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教材、参考书和工具书、记笔记,查阅文献和自学等。 六、 考试。 通过考试可以检查了解教与学的情况和效果,获得 5 教学反馈信息,作为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也可以对教学质量提出相应的评价。 要认真作好命题、评卷、成绩分析、查卷和补考等项工作,应将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处理,做出考试成绩分布曲线,以检查成绩的 “ 有效性 ”。 在一定数量的学生考试中,其成绩分布应呈现常态或接近常态的分布,就是得高分和得低分的人数是少数,而居中间分数的人占多数,倘若曲线高峰向左侧偏移的正偏态分布或向右侧偏移的负偏态分布都是不正常现象, 应寻找原因加以纠正。 ,严格进行教考分离。 ,统一阅卷,采用流水作业的形式进行。 考试结束后一周内,教研室应将考试成绩上网,打印一式二份并进行成绩分析后报教务处。 由中西医临床医学系和中医学实验统一进行。 七、 教学研究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推进教学改革,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 深入钻研教育规律和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对讲课、实验实习、辅导、考试、考查的各个环节应按教学规律办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教得活泼,学得主动,既避免学生过多的学习负 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医学科学的基本内容和新的进展,而且要注意学生的智力开发,能力的培养,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