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报告-82158点阵显示的设计内容摘要:

大负载能力时,必须接入 74LS245 作总线驱动器。 引脚说 明: A A 总线端 B B 总线端 OE 非 三态允许端 AB/BA 非 方向控制端 74LS245 电路符号和内部结构图: 3. 8 8LED 点阵 8 8LED 点阵可作为信息输出器件。 它是由发光二极管阵列按 8 排 8列的方式排列起来,由 x 和 y 引脚输入的电信号对其进行选通,使不同位置的二极管被点亮,相应地显示出文字或图案等信息来。 6 LED 点阵的元件符号及内部结构图: 设计原理: 单片机利用外部晶振作为时钟信号输入, RST 端口接入上电复位信号使它加电后自动进行复位操作。 将要显示的字符码表编入单片机的程序中,由单片机控制时序输出相应的扫描数据和字符数据。 行码数据由单片机 P0 口输出,经一个双向总线收发器控制传输方向后进入 LED 点阵,点亮相应的发光二极管。 列码扫描信号由 P3 口输出后,直接输入 LED 点阵控制 8列的扫描,每列选通时间为 5ms,看上去就像 8 列同时显示的效果一样。 加上行中相应的 LED 灯被点亮,就能看到显示的字符了。  电路原理 原理框图: 硬件设计原理图: 时钟 输入 复位 信号 AT89C51 列码扫描 行码数据 双向总线收发器 8 8LED 点阵 7 三、 软件设计流程及描述 单片机在上电后能自动执行一次复位操作,同 时开始接收外部晶振的信号输入。 从程序中的列扫描序列中读取列码的地址,并从码字表中反复读取行码的地址,由 I/O 口输出信号对 LED 点阵进行选通点亮,然后判断拉幕次数,显示出相应的字符来。 显示一幕后拉幕次数加 1,再送新的幕次和行码地址。 程序流程图如下所示。 四、 设计调试过程 将电路按原理图连接好之后,把汇编程序编译产生的十六进制文件下载到单片机内。 第一次做时是在实验箱上直接连接 硬件电路,可是由于没有74LS245 双向总线收发器,所以在 LED 点阵和单片机 I/O 口之间就直接跳线连接了,因此没有将电平上拉,结果在实验箱上的 LED 显示屏无法显示单片开始 初始化端口 设定扫描时间 拉幕时序清 0 取列扫描地址 取行数据地址 数据输出 Yes No 幕次数加 1 送新的行码地址 幕次数计满。 8 机输出的结果,所有的 LED 灯都不亮。 看来直接跳线时单片机 I/O 口输出的信号不足以驱动 8乘 8 点阵工作。 由于硬件条件的各种限制,因此本小组考虑改用软件仿真的方法来实现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在 PC 机上运行 Proteus 软件,将电路原理图中的元件找出并相应地连接好线;在 Keil 汇编软件中输入设计的程序,编译通过后生成十六进制文件,并再把该文件下载到虚拟的 AT89C51 单片机内。 因为单片机的 RST 引脚经电容接到了 Vcc 电源上,同时并联接地,所以系统可以上电后自动执行一次复位操作。 仿真开始。 此时可能会看到 LED 点阵中有字显示的地方(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