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职高专:针灸推拿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设备、推拿手法测定仪、针灸手法测定仪、多功能电脑牵引机、手动颈椎牵引机、人体经络腧穴模型等。 完善中医诊断实训室建设,新增脉诊仪、舌诊仪等设备开设中医望、闻、问、切四 诊三十五项训练,完善针灸推拿实训室建设,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开设中医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等四十五项训练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针灸推拿专业,临床医学专业(精神卫生)(乡村医生),护理专业,医疗美容技术等专业提供教学服务,预计每年教学和培训 500 人次。 为每年 100 余人的中级、高级按摩师提供鉴定服务。 在实训内涵建设方面,建立并完善开放性实训室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与规定、实验室管理规定、实验实训实习教学工作规范、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实验技术人员考核指标体系,保障充分、有 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实现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购置的主要设备预算,见表 1。 34 表 1 实训基地仪器设备预算表(单位:万元) 仪器设备 名称 型号 功能 数量 单价 预算 总额 购置年度 按摩床 909 供学生针灸推拿实训练习使 用。 30 20202020 不锈钢圆凳 供学生针灸推拿实训练习使 用。 50 20202020 光电感应多媒体人体针灸穴位发光模型 MAW170E 提高学生对于常见病的辨证施治 、随证选穴及处方的能力。 使学生形象地理解十二经脉循环 流注、经脉络属表里对经关系及掌握特定穴的分布,并能够方便地学习穴位表层、浅层、深层解剖。 4 11 20202020 19 寸液晶触摸屏足部反射区教学系统 WST19A 用于学生学习足部保健按摩的核心内容及技能操作实训。 4 20202020 针刺手法参数设定仪 ATPⅠ 提高学生针刺手法的操作能力;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针刺复式手法的分层操作。 4 20202020 医学综合模拟人 训练临床基本技能 10 74 20202020 智能推 拿手法测定仪 TPAⅡ 提高学生推拿手法操作能力。 4 20202020 塑料针灸人模型 80CM 规格 经络及腧穴教学形象化教学 100 20202020 塑料耳穴模型 10CM 规格 耳穴形象化教学 100 20202020 舌诊智能仪 上海藤阴 舌诊形象化教学 4 5 20 20202020 中医诊断软件 WF3 诊断形象化教学 2 2 4 20202020 合计 140 35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与针灸推拿、 健康服务(企)业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含三级和二级甲等中医医疗机构,各类健康服务机构等达到二十家。 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训和顶岗实习创造机会,同时为毕业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完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等医院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广泛深入开展校院结合,资源共享。 遴选一家二级医院作为教学实习基地,将其下设的“国医堂”作为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基地,为天津市社区医疗事业发展提供急需中医药人才支撑。 此外,对教学工作、临床实训实习、对带教老师培养、学生思想教育、基地组 织机构设施等方面均进行明确的规定,进一步加强学生实习质量的监控,提高临床带教教师的理论和管理水平。 (五)课 程建设 针灸推拿专业的教学计划与行业密切的结合,与服务对象的需要深度融合,根据用人单位提出的人才培养标准策划相应的课程;以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能力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式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院、企和学生的不同需求,实现以职业导向、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目标。 与行业、院、企合作开发课程,体现针灸推拿专业核心岗位技能要求、突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突出项目技术 课的重要性,增加核心课程教学时数,加强实训环节。 针灸推拿专业文化建设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料,建设文献陈列室、针灸推拿展示室,成为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广泛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帮助针灸推拿专业学生了解 36 中医学术思想,了解几千年来辉煌成就并且引以为自豪,确立牢固的专业思想,献身中医药事业。 成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专业教师指导的中医社团,进行中医药第二课堂教育,在校园里普及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给校园文化建设添光彩,丰富内涵,加深底蕴。 广泛推行案例教学、模拟仿真教学、多媒体教学、优秀生 、特长生导师教学以及创建中医药网络课程教学互动平台。 与行业院、企合作开发课程,完成体现针灸推拿专业核心岗位技能要求、突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确立《刺法灸法技术》,《推拿手法》,《中医内科诊疗技术》,《针灸诊疗技术》,《推拿诊疗技术》等 5 门针灸推拿专业核心课程 ,见表 2。 表 2 针灸推拿专业核心课程一览表 课程 目标 建设 内容 责任人 《刺法灸法技术》 重组教学内容编写教改教材建设校精品课程 完成教材编写大纲; 完成 课程标准、校本教材编写 完成全部课程资源建设 校内 教师:方伟、杜云 中医一附院:赵建国 《推拿手法》 重组教学内容编写教改教材建设校精品课程 完成教材编写大纲; 完成 课程标准、校本教材编写 完成全部课程资源建设 校内教师:潘蓉菁、郭永红 中医二附院:王亚非 《推拿诊疗技术》 重组教学内容 完成核心课程建设 完成课程标准 完成全部课程件建设 完成试题库建设 校内教师:潘蓉菁、谢宜南 中医二附院:王亚非 《针灸诊疗技术》 重组教学内容 完成核心课程建设 完成课程标准 完成全部课件建设 完成试题库建设 校内教师:康凤河、赵克蕊、谢宜南 安定医院:林红 《中医内科诊疗技术》 重组教学内容 完成核心课程建设 完成课程标准 完成全部课件建设 完成试题库建设 校内教师:郭永红、杜云 中医二附院:杜瑞斌 针灸推拿专业课程改革依据理论服务实践、课程内容体现专业课程需求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岗位工作任务设置临床情境,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把基础知识和 37 岗位工作有机的结合。 针灸推拿课程教学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利用多媒体资料,网络资源开创仿真模拟教学,针刺方法、灸法、推拿、保健按摩等训练教、学、做一体化, 并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激 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 采用 “ 引导式辅助教学法 ” 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参考书籍供学生阅读自习和预习。 用思考题的形式深化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见 图 5。 图 5 教学方法改革 针灸推拿 专业的教学内容融入行业及职业岗位标准,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情境。 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结构设计以及综合实践的安排上与岗位挂钩,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以针灸推拿工作过程为依据,组织安排教学。 课堂教学与临床见 习交叉进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医院文化,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以专业核心课程刺法灸法课程中 毫针针刺为例,说明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技能示教 情景模拟 PBL 病案导入 角色互换 小组讨论 课后练习 38 的组织与安排。 教师组织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毫针针刺教学。 首先,让学生制作纸垫,在教师指导下练针。 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毫针进针技能、掌握一定的指力。 第二步,教师示范毫针针刺过程启发引导学生做出毫针针刺相关因素分析,能正确分析出影响进针、针感的因素。 第三步,由教师指导学生依据具体腧穴特征选择针具、进针方法和行针方法与刺激量,使学生熟悉常用腧穴自 体针刺方法。 第四步,学生在同学身上互相针刺,在此期间,使学生掌握毫针针刺指力、方法、注意事项、患者针刺过程观察。 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带领学生进行效果的评价。 通过情境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理论与实践一体,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 将完善《刺法灸法技术》、《推拿手法》等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编写《刺法灸法技术》、《推拿手法》课程校本教材、实训指导。 制定 5门核心课课程标准、考纲、试题库、网络资源建设等。 教材改革和建设是课程改革的 核心和关键,充分关注学生个体的职业发展需求,建立起一套与专业教学改革相配套的教材建设体系。 目前选用的教材中,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和省部级优秀教材占到教材量的 90%,根据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职业岗位要求、学生学习特点,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等编写高职教材,创建以职业能力为中心 ,以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教材模式。 按照针灸推拿行业岗位标准,调整与改进专业实训的项目及其考核方式和测评体系,编写实训教材 2 部,多媒体教学课程资源 6 套(全 39 部核心课程),制订校内职业技能实训考核标准和考纲及试题库等,见表 3。 表 3 针灸推拿专业教材建设 教材名称 建设进度(年度完成情况) 责任人 《刺法灸法技术》 20202020年度 完成教材编写大纲; 20202020年度 完成教材编写 校内方伟、杜云负责 天津中医一附院赵建国负责 《推拿手法》 20202020年度 完成教材编写大纲; 20202020年度 完成教材编写 校内潘蓉菁、郭永红负责 中医二附院王亚非负责 (六)教学团队建设 培养具有较强专业建设和发展前瞻意识和规划能力,具有较强沟通能力的专业建设带头人 2 名,校外赵建国教授、校内康凤 河副教授,通过国内外进修学习、培训,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科研能力培养等措施,力争将 带头人培养成基础理论扎实 ,掌握国内外针灸推拿教育发展新动向、 教学实践能力突出,在 全国中医针灸推拿医疗领域 有一定学术建 术 和影响力。 计划在校内、附属医院选拔专业理论扎实、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或具有中医教学经历的技术能手作为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 通过参加国内外专业会议、有计划地出国进行培训,每年不少于 3 个月的临床进修实践等途径提高骨干教师教学能力,胜任课程建设与教学教改。 通过培养,使校内 3 名骨干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 识与学习能力,较高的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教育教学能力;较丰富的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和技术;更新同步的专业实践能力,对专业的发展,发挥促进作用,成为各级核心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 主持一项校级以上课题,撰写专业论文 1 篇,指导教学实践,指导学 40 生完成毕业前专业考核。 尽快培养专业青年教师, 实施学术梯队建设计划,扩大职业活动领域不但在讲台而且要到生产实践中去,打破封闭的教学形态,完成 “双师型”的教师角色转换。 重视新教师的上岗培训工作,校内外结合为青年教师配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边教学、边实践、边培训,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坚持组织新上岗青年教师按照“教学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技能培训。 实行目标管理,落实培养计划,严格考核,考核合格才能从事教师工作,担任课程的教学任务。 积极与行业学会、企业合作,定期或不定期聘任技术骨干和医术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作兼职教师。 坚持兼职教师的专业结构应与学校专业设置相适应,到 2020 年校内职业技能课任课教师的专兼比例达到1 :1。 兼职教师就其所担任的课程(含实践教学)建设和教学方法提出建议、及时反馈,推进学校专 任教师与行业兼职教师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使兼职教师成为学校与医疗机构、保健医疗单位沟通的纽带,成为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的桥梁,成为学校人才就业需求信息的提供者,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调整,工学结合、服务社会的参与者。 完善 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将兼职教师的聘用、考核、管理纳入到教师管理的整体工作中,不断提高兼职教师与教学工作要求的契合度。 以专业为单位组织开展每年定期到医疗、服务单位、行业或专业实习 实训 基地 进行实践,了解所从事专业的医疗服务技术及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技术服务以便 在教学中充分反映 41 医疗与健康保健的新方法、新模式。 继承中医传统技法,创新符合市场要求, 在产学的结合过程中,锻炼造就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充分发挥行业办学的优势,在卫生局中医处的指导协调下,成立由行业医疗机构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整合协调行业资源,指导专业建设。 以天津市中医药及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为依据,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中国传统医学“大医精诚”理念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强化职业道德培养,推行毕业证与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通过专业教 师定期进修与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及时反馈实现针灸推拿专业课程内容与。天津高职高专:针灸推拿专业建设方案
相关推荐
桥位处搭设支架,在支架上浇筑梁体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拆除模板、支架。 就地浇筑施工不需预制场地,而且不需要大型起吊、运输设备,梁体的主筋可不中断,桥梁整体性好。 它的缺点主要是工期长,施工质量不容易控制;对预应力混凝上梁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引起的应力损失比较大;施工中的支架、模板耗用量大,施工费用高;搭设支架影响排洪、通航,施工期间可能受到洪水和漂流物的威胁。
60 钻 ¢ 7mm 孔 0170 钻 M12 孔,攻螺纹,倒角45176。 0180 钻 ¢ 14mm 孔 0190 钻 M20mm 孔,攻螺纹 0200 铣泵体下端面凸台外侧 0210 钻 M28mm 孔,攻螺纹,倒角 45176。 0220 镗 ¢ 400+ 孔 0230 钻 2 ¢ 11mm 孔 后加工孔 0240 锪 4 ¢ 25mm 沉头孔 0250 去毛刺 0260 检验 0270
序号 名 称 规格 /型号 数 量 备 注 1 25t 汽车吊 25t 1 台 2 100t 汽车吊 100t 2 台 3 套筒扳手 2 套 4 大锤 8 磅 2 把 5 手锤 磅 2 把 6 工具(扳手等) 30 32 5 套 7 钢卷尺 50m、 5m 各 1 把 8 撬棍 4 根 9 脚手板 6m 10 块 10 手拉葫芦 3t 8 只 11 地锚 8 处 12 风 揽绳 φ 16 长
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0 年度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2020 年 C.教学改革项目: 表 5:教改项目一览表 项目名称 经费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电子组装工艺 ”课程, 2020 年度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王应海) 20 万 教育部 /财政部 2020—2020 微电子实训基地的建设及其对微电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 2020
践的教学工作。 在 23 年内, 我们 将 不断深入“ 2+1”教学改革, 更加科学规范顶岗实践管理条例,开展以企业文化教育为核心内容的职前教育,改善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德育工作,规范自主落实学生实习过程的监控,研究顶岗实践期间学生毕业论文的有效指导。 全面提高“顶岗实践”的教育教学质量。 校企共同 开发项目课程 ,推动“教学做”一体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课程重视应用性教学,强调知识的应用
论证的基础上与地方和生产企业合作,制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突出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 ,引入企业文化,创新实训基地教学运行模式,规范校内生产性实训管理,扩大社会服务功能。 建立科学完善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与企业合作开发实训指导手册和实训项目考核标准,制订生产操作技术规程,开展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外 实训基地建设 在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