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江苏-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初级职称 2 教师中具 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 68% 具有博士学位 (在读) 1 具有硕士学位 6 45 岁以下教师 9 其中 博士 占 45 岁以下教师比例% 11% 硕士 % 双师型教师数 9 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 100% 出国进修教师数 6 出国进修教师所占比例 67% 兼职教师人数 6 兼职教师占教师比例 40% 教学团队 中 省级“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 1 名,院级教学名师 1 名,院级青年骨干教师 1 人。 学院制定了“访问工程师”制度 ,要求专业教师定期到报关和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学习和走访,一方面使教学内 容与行业企业不断发展的技术保持一致性。 另一方面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参与或负责与企业间的横向研究项目,运用师资的理论知识帮助企业 提 升管理和运营水平 ,为企业提供菜单式的业务内训。 目前,本专业有五名专任教师受聘为苏州锦海捷亚国际货运代理公司专职培训师,根据公司的培训计划每年对该公司员工进行一定课时的业务知识培训。 4.“生产型”实践条件 本专业高度重视实践环节, 目前 已建成 的 校内 实训室有 “报关与单证实训室”、“创业沙盘实训室”和“物流方案设计与仿真实训室”。 同时正 与苏州 锦海捷亚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合建“保税仓储 配送中心”、与苏州 工业园区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合建“快递实训室”、与金蝶软件合建“ ERP 实训室”。 其中“快递实训室”和“ 保税 仓储配送中心” 是实际运行的实体, 完全可以满足 学生 实践操作技能 训练的要求 ,进行生产性实训。 校内实训室一览见表 6。 表 6 校内实训室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建设经费 (万元) 主要实训功能 利用率(人时) 1 报关与单证实训室 14 单证、学期项目 % 2 创业沙盘实训室 12 沙盘实训、创业指导 % 3 物流方案设计与仿真实训室 21 物流方案设计、学期项目等 75% 4 顺丰速运校园点部 2 理货、盘点、快递业务等 90% 5 仓储配送中心 5 仓储、理货、盘点 70% 同时,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本专业与 江苏泛亚国际货运代理公司、苏州工业园区报关公司 等 13 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在毕业之前就能够得到锻炼, 使学生毕业时能具备较强的报关和国际货运业务 操作能力,从而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更具竞争实力。 表 7 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 序号 名称 主要实训功能 1 苏州物流中心 认识实习、顶岗实习、仓 储、保税、学期项目、科研基地 2 锦海捷亚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第三方物流、报关、 顶岗 实习 、科研基地等 3 中外运高新物流 保税仓储、国际货代、第三方物流、顶岗实习等 4 嘉里大通国际物流 国际货运、仓储、快递业务、科研基地、顶岗实习等 5 欧尚超市 仓储、理货、盘点、 POS 系统实训、顶岗实习等 6 上海长途汽车运输公司 公路运输、调度、顶岗实习 7 苏州新港国际货运公司 国际货运、仓储、科研基地、顶岗实习等 8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 国际货运、仓储、科研基地、顶岗实习等 9 江苏泛亚国 际货运代理 国际货运、仓储、科研基地、顶岗实习等 10 安伏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生产计划、物料管理、采购、仓储、进出口实习 11 楼氏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生产计划、物料管理、采购、仓储、进出口实习 12 苏州松下生产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计划、物料管理、采购、仓储、进出口实习 13 安德鲁电信(苏州)有限公司 生产计划、物料管理、采购、仓储、进出口实习 5.“公司制”产学合作 在产学合作方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推行“公司制”的模式,即公司化的实体运作与专业建设相结合, 将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引入 到课程和专业中。 学生进入到校中实训室即进入到企业,参与完成企业操作,包括表单填制、审核和日常管理等等。 同时,专业部分课程采用 “校企共教,校企共考”的模式。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 与 苏州锦海捷亚国际货运代理 有限公司合 作开发“货代海运业务操作”,“货代空运业务操作”等课程。 学生一半的课程学习在学校实训室完成,一半的课 程在锦海捷亚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完成,锦海捷亚国际货运代理公司针对本 专 业学生量身定制货代业务实训方案,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业务操作训练,实现“校企共教,校企共考”。 专任 教师可以在任何时候随时了解并参与企业的实 际项目,掌握行业动态,同时将企业最先进的 报关和国际货运操作流程以及 企业 案例不断更新到活页讲义中,真正做到专业核心技术不断更新,实现学院 “用明天的技术,培 训 今天的学员,为未来服务”的教学定位。 校外实习基地见表 7 6.“菜单式”社会服务 我院自 2020年起成为全国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考试苏州唯一 指定培训点和 考点,2020 年被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 CIFA)评为优秀培训点和考试点, 每年组织国际货运代理资格考试培训 、 报关员培训 和其他非学历各类培训(企业培训、社会培训、短期培训、师资培训等)的人数约 500 人次。 完成 报关、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业务内训,培训企业 5 家,培训 5000 人时(美集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园区国际货运代理公司、苏州锦海 捷亚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园区报关公司、天宇国际货运代理公司)。 多年的教学经验为我们打造了优质的社会服务品牌。 此外,本专业 还为园区乃至苏州大市区域报关和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提供“菜单式”业务内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的培训模块组合。 目前已有的培训项目 ( 详见表 8)。 表 8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菜单式”培训项目 一览表 培训项目 课时 培训项目 课时 报关业务 4080 第三方物流管理 40 报检业务 4080 供应商管理 40 货代海运业务 4060 供应链管理 40 货代空运业务 4060 单证员考试考前强化培训 6080 国际贸易业务 60 报关员资格考试考前强化培训 100 货代客户服务 40 报检员资格考试考前强化培化 100 货代专业英语 60 国际货运代理资格考试考前强化培训 4080 (四) 问题与思考 由于专业依托的区域经济和 物流 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因此,虽然我院 报关与国际货运 专业教学规模也不断扩大,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有许多方面有 待探索和思考,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和改革。 ( 1) 报关与国际货运 专业有一定的“ 校企合作 ”条件,对行业市场和技术的把握也准确,并了解市场的潜在需求,但新课程、新专业的开发和建设还不够及时,如何让教学与培训走在企业 产生 大量需求之前,充分发挥“ 校企合作 ” 办学 模式的优势。 ( 2)目前本专业的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核心专业课程均由具有多年企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承担,能够满足高职教育的要求,但面向园区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专业外语口语交流能力的需求已经非常迫切。 如何加强和改进双语教学,提升教师和学生的能力。 ( 3) 报关与国际货 运 专业的实训设备 和软件还不是很 充分 , 一定程度上影响和 限制了针对 报关员、国际货运代理等 就业岗位的 技能培训。 ( 4) 本专业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同行的交流还很不够。 如何更好地服务同行,共享资源,创建国际交流的平台。 二 、 专业建设目标 根据苏州工业园区“按照巩固提升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支柱产业,突破发展新兴产业的产业发展思路,确立以电子产业为主导,以航空设备、汽车零部件及整车制造等精密机械产业为支柱,以新材料、生物、纳米技术等产业为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以及“ 实施服务 业发展倍增计划 ”的总体思路, 为 苏州工业园区的 支柱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立足于学院的办学宗旨和企业的用人标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旨在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员,全方位 地 加强与行业协会、报关企业、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沟通与互动, 在师资、教学环境、技能培训等方面着力 加强专业建设。 (一) 总体目标 顺应苏州工业园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深化校企合作, 在学院倡导的 “学院 +企业”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的基础 , 通过 2 年的建设 , 不断深化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工学交替“双主体 ”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模块化、项目化、学段化、职 业化 ” 课程体系, 推进基于“CDIO”的项目制教学改革, 打造 “ 工程化、国际化、职业化 ”的 师资队伍 , 建设“校中厂、厂中校”生产型实践基地,开拓“多种类、多层次”的社会服务项目,建立准就业和就业后“售后”服务体系。 将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建设成为省级特色专业,为园区乃至长三角地区企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提升本专业在报关与国际货运行业及相关企业内的影响力 ,成为区域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二) 具体目标 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构建 工学交替 “ 双主体 ”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院期间,通过 具有真实生产环境的实习基地和生产性实训室,培养学员的操作技能、知识、职业素养;在企业实习期间,完成从学员到职业人的 角色转换。 依据学院准就业顶岗实习管理流程,聘请企业主管担任学生 顶岗实习 指导 教师,按照企业正式员工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同时安排教师定期走访,确保准就业实习的顺利进行。 根据学院制定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流程,坚持与行业企业深入合作,依据职业岗位的要求确定其职业能力和素养内涵,以 报关和国际货运业务运作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工学交替 特色的报关与国际货运 专业课程体系,加大双语课程和工学交替精品 课程的建设 力度。 在未来 两 年建成 省级品牌专业,完成 省级精品课程 1 门 、 2 门 院级 双语 课程 、 2 门院级精品课程, 根据企业案例,编写体现工学结合的校本特色教材 3 门 、活页讲义 4 门, 制作网络共享多媒体 课件 10 门、收集和积累项目案例 20 个。 素质 和能力 培养专业带头人 1 名, 聘请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兼职) 1 名 ,推行专业双带头人制度 ; 引进或 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 3 名 ; 培训 “访问工程师” 6 名 , 选派教师出国培训 5 名 ; 按照 1: 1 的比例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实现 “ 三化 ”素质的教师比例达到 90%,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达到 20 人以上。 生产 性 实训条件 对现有实训室进行软硬件更新及完善,并在此基础上新建两个报关业务操作实训室,建立 1 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 校中厂 ,保证学生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学时超过80%,并向校外和社区开放。 同时 加强与建有 校外实习基地 的 20 家企业紧密合作 ,使校外半年以上准就业实习学生比例达到 100%,建成 3 个“厂中校”,并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实现在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下的教学环节,也可以使校企合作更加紧密,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开展相关的科研项目。 “双证书”制度 报关与国际货运 专业积极探索职业资格与毕业证书双证制, 将 报关员、国际货运代理 职业资格认证要求融入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以及课程标准,实现课程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接, 实施“双证书”教育 , 学生 “ 双证书 ” 获取率达到 98%。 目前本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与职业资格认证的匹配 ( 如图 2)。 图 2 与职业资格认证匹配的专业课程 社会服务 水平 加大社会培训、报关与国际货运 项目咨询、信息服务等社会服务功能、建设期内年均培训人次在 1000 人以上(包括社会培训、企业内训、师资培训、 中职学生培训和为中职学生提供 继续教育 等), 扩大影响力,增强示范性; 同时积极与省内外兄弟学校定期开展教学交流活动、合作办学规模达 200 人以上。 每年与企业合作开发横向课题 12个。 报关业务操作与组织 I 报关 业务操作与组织 II 国际贸易流程与单证填制 I 国际贸易流程与单证填制 II 报检业务操作与组织 报检员资格认证 单证员、外销员、助理商务师资格认证 报关员资格认证 货代海运业务操作 货代空运业务操作 货代专业英语读写训练 国际货运代理资格认证 三 、专业建设 内容 (一) 创新完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和机制 建立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完善合作多赢的动力机制和互动良好的运行机制,改革学院人事、招生及学生管理、考核与评价等方面的制度;建立校企人员互聘互兼、高技能人才共享、课程开发管理等具体合作细则,按照 “ 利益驱动、成果共享 ” 的原则,发挥学院在教育资源、人才培育方面的优势,让企业优先选用毕业 生,为企业员工开展培训、继续教育和技术服务等,调动企业合作办学的积极性,建立起校企合作 “ 互惠多赢 ” 的制度系统。 完善高效快捷的保障机制和绩效并重的评价机制,采用校企互评与专家组评价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校企双向多层评价体系。 ( 二 ) 深化工学交替“双主体 ” 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工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