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性特色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合中让学生感 受 职业氛围,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 任务引领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和技能训练的具体实施方式,主要是以模拟或真实的 饭店服务与管理 过程 为载体,实施基于 工作 过程的教学实践、技能训练、管理 规范和能力评价,使学生具备规范化 、标准化、程序化 的 服务与管理 能力。 ⑫ 、 “任务引领,职业情景”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任务引领,职业情景”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开放式学习环境、职业化工作体验、规范性操作流程、创新型实践过程等四个方面。 ⑬ 、 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职业素质教育 注重学生职业道德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依托 学校 “ 校园 文明建设长效管理 活动 ” 、校园风采周、社团 活动 、旅职之星、课外兴趣小组 、参加 《天门狐仙》 大型山水 实景演出 等活动 ,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与拓展。 使学 11 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强烈的责任感,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科学素养与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二) .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 建设思路: 根据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特点,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确定本专业的课程和课程结构,构建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学做一体的课程体系。 建设目标: 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基于 饭店服务与管理 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通过4 门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带动本专业网络课程、特色教材、数字化教学资源、网络实践平台等资源建设。 每门核心课程组建一个由一名 中级 以上职称 骨干 教师引领、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课程建设团队,开展教学设计、综合训练项目设计,制定课程标准和能力考核标准,开展教学资源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 饭店服务 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建设内容: ⑪ 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饭店 服务企业 及相关服务性行业 职业岗位群,确 定职业核心能力,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能力训练、职业 技能鉴定有机结合起来,依托校内外其他实训基地良好的 硬件条件,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打破传统的学科性课程体系,完成按项目模块对课程门类的重新划分,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具有工学结合特点的系列项目课程和教材,并组织教学实施。 ⑫ 课程教学改革 按照“理论与实践 、行业与职业、学生与岗位 高度融合”的教学思想,围绕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 ① 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课程教学中,以 岗位 进行模块划分,将相关知识点分解到实际项目中,通过对项目的分析和实现 ,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实践。 根据 饭店服务与管理各个工作岗位 的特点,把实践教 12 学分成基本技能训练、项目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等大类,循序渐进,使学生基础牢固,各有特长。 密切产学合作,注重新技术 、新方法、新工艺 的引进,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更好地利用企业资源,探索有效的能力培养模式和途径。 ② 教学方法的改革。 采用项目设计、任务导向的技能训练式教学,充分体现基于 工作过程 的能力训练,培养学生职业 能力。 注重引进企业有效 资源,推行“学中练,练中学”教学模式,“教、学、做”有机融合, 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以《 餐饮服务与管理 》课程为例,该学习领域由 7 个能力要点组成。 通过对课程核心内容的一体化教学、以模块项目为载体的专项技术实践来实现基于 餐饮服务 工作过程的教学实践。 ③ 评价体制的改革。 在学生能力评价中,引入过程评价机制、企业参与评价机制、职业技能鉴定机制。 注重对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考核,即分别对学生完成各项目(模块)的情况加以展示与考核。 通过工作成果展示,不仅考察学生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提高学生的表达与展示能力,而且使学生体验情感、体验价值、体验成就,并以考核评价与能力展示为导向,激发学 生的内在潜力和需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增强竞争意识。 ⑬ 课程资源建设 按照就业岗位(群),围绕职业活动的工作任务,与 现代 服务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开发项目课程,开展教学资源建设,为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做好资源准备。 ① 核心课程建设 按照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选择《 餐饮服务 》等 4 门课程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 通过核心课程的建设,带动本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引进企业项目资源,通过《 前厅服务与管理》 课程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实践,使学生熟悉目前企业现状,提高职 业适应能力。 ④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 建设交互式“ 饭店服务与管理 ”网络学习平台,形成师生互动的网络教学环境。 实现教学资源数字化,将本专业相关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课件、项目案例等教学资源全部上网。 开发教学管理 13 系统软件,通过网络延伸课堂教学,让网络学习贯穿整个学习、实践过程。 4.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培养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选派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或专业提高培训 、聘请企业一线技术、管理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等措施,组建一个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专业骨干教师为核心、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到 2020 年,团队专任教师达 25 人,兼职教师 5 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 40%,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 70%。 建立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体系,制定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与质量,同时注重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 根据 饭店服务与管理 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形成专、兼职教师分工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培养 饭店服务与管理 专业人才的良好机制。 ⑪ 专业带头人 专业 带头人能引领本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专业带头人能及时跟踪 饭店服务 产业发展趋势与行业动态,把握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模式与方向,对专业和教学团队教师起到示范作用。 同时,本专业带头人具有丰富的 饭店实践 经验,具有创新与开发本专业新课程的能力,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与实践服务。 本专业带头人的规格:具有 中 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能制定 饭店服务与管理 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和措施;能主持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划专业与课程建 设;主讲 1 门专业核心课程,参与教学设计与实践指导工作;主持 1 门专业核心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指导 2 名青年教师。 通过“名师”工程,采用参加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参与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技术提升与管理、获取职业技能证书、 提升 培训等措施,培养 2 名专业带头人。 选定 饭店服务与管理 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为 龚琼珲、戴荣英。 具体培养措施为:到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参与项目实践与开发,派送 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 进修, 参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和专业培养目标方案的制定等。 14 ⑫ 骨干教师 骨干教师是教师团队中的核心 力量,骨干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总体水平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起到关键作用。 本专业骨干教师必须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行业权威资格证书;主持 1 门项目设计或案例教学课程的教学设计、承担 12 门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指导工作;参与 1项企业项目设计与开发;主持或参与 1 门课程建设(省级精品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网络课程之一),主编或参编 1 本专业特色教材;主持 1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和项目案例开发;承担 10 名以上在校学生竞赛指导工作。 建设期内,本专业 计划 培养 6 名骨干教师。 具体措施为:定期安排教师参加 中 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师 资培训, 选 派 3 名骨干教师 参加国培、省培进修 学习,分批派 3 名教师到国内外知名企业学习,分批派骨干教师到 校外实训基地 和区域行业企业 参与项目实践与开发、课程改革与建设、教学资源开发,开展社会服务等。 ⑬ “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通过新技术培训、教师到服务企业参与项目实践与开发 、 企业顶岗实践、参加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等措施,树立专业教师的现代职教理念,培养教师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与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革新教学方法与指导创业就业能力、行业实践和技术研发能力,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双师” 结构教学团队中,除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外,其他教师的培养措施有:每年派 12 名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每年派 2 位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升级与管理。 健全管理与考核机制,通过围绕“项目课程设计与开发”进行教学设计,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进行展示与评价。 建设期内,每位专职教师至少完成一门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 ⑭ 兼职教师 建立 10 名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每年聘请 3名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学生 技能竞赛 活动等,从紧密型合作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参与本专业课程的项目教学、指导实践、指导 顶岗实习等,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 1: 1。 每年组织 2 次针对企业兼职教师的 中 职教育理论的学习与讨论。 15 师资队伍建设费用主要用于团队建设、教师培训、开展技术交流与研讨、制定管理规范与培养机制等。 5.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结合本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展本专业实训条件建设。 在实训条件建设中,突出体现本专业的职业性、开放性 、通融性 ,建立模拟的职业环境,引进企业真实项目,培养学生的 应用 技术服务能力。 ⑪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利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