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大棚种植技术内容摘要:

( 4)补充二氧化碳的同时,需加强肥水管理,促进蔬菜的协调生长。 大棚菜浇水四注意 合理浇水,是保证大棚蔬菜健壮生长、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 冬季气温低,大棚菜浇水不同于其它季节,既要看天 ,又要看地看苗情,以避免副作用。 根据经验,大棚菜浇水应采取以下四个对策: 一是浅水且不宜过大在低温下,棚内蔬菜蒸发慢,需水量相应减少,故浇水量要小,间隔时间适当长些,切忌大水漫灌,应以浇灌或喷雾为宜,以免低温高湿导致蔬菜沤根。 浇水后的头两天,易引起棚内湿度加大,应注意合理通风降温,防止诱发病害。 通风一般在中午气温较高时为宜。 二是浇水时间适当冬季棚菜浇水应安排在中午前后,以上午 10 点以后下午 3 点以前为好,此期棚温较高,浇水后副作用最小。 要避免清晨和傍晚浇水,以防引起蔬菜冻害。 浇水应尽可能用井水,因井 水温度较高,可减少对蔬菜的生理刺激。 三是看天灵活浇水:根据天气状况,掌握“晴天适当多浇,阴天少浇或不浇,风雪天切忌浇水”的原则进行。 当天气由晴转阴时,水量要逐渐减少,间隔时间适当拉长;由阴转晴时,水量由小到大,间隔时间相应由长变短。 四是浇水应有侧重:大棚各部位的温度相差较大,浇水量也要有所区别。 大棚南部及靠近火炉、烟道等热源的地方,土壤水分及靠近蒸发量大,浇水量可适当大些;大棚东西两侧及北部温度较低,日照时间亦短,浇水量应适当少些。 提高大棚蔬菜生产效益十招 1. 采用合理的棚型结构 塑料大棚的棚型较多,性能各异。 生产上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栽培季节、生产水平和经济基础,合理选用棚型,这是确保大棚蔬菜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措施之一。 2. 选用无滴膜 塑料大棚薄膜上附着一层水滴,可使透光率下降 20— 30%,由于无滴膜膜面没有水滴附着,因而可提高透光率,有利于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 3. 选用适合大棚栽培的优良品种 利用塑料大棚栽培蔬菜,对品种的要求比较严格。 冬暖型塑料大棚栽培黄瓜,要选用耐低温、弱光的品种。 如长春密刺、新泰密刺、鲁黄 4 号等。 春用型塑料大棚栽培冬春茬蔬菜,要选用前期能 耐低温、弱光、早熟,后期能适应高温环境、抗病品种,适宜的黄瓜品种有长春密刺、鲁黄 4 号等;番茄品种有鲁粉 2 号、早丰、西粉三号等;青椒品种有湘研 1 号、沈椒 1 号、保加利亚尖椒、甜杂 1 号、中椒 2 号等。 大棚秋延迟栽培,要选用前期耐高温、抗病,后期耐低温且结果比较集中的品种,生产上推广的黄瓜品种有鲁春 2鲁春 3津杂 1 号、津杂 2 号、津杂 6 号等;番茄品种有鲁粉 2 号、津粉65 号、中蔬 4 号、佳粉 10 号等。 4. 推广嫁接育苗技术 大棚适才采用嫁接育苗,可以克服土壤连作病害,防止根病发生。 采用黑籽南瓜作砧木的黄瓜嫁接苗,当大棚的温度低于 6℃时,一周内未发生寒害;嫁接苗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一般都在 90%以上,总产量较自根苗提高 20%以上。 5. 推广二氧化碳施肥 二氧化碳施肥是蔬菜保护栽培中增产效果极为显著的一项新技术,增产幅度一般都在 30%左右,尤其对于冬暖大棚的冬季生产和春用型大棚的早春生产,增产效果更为明显。 6. 推广化控技术 在番茄开花期,用 10— 20mg/升 溶液蘸花,可防止落花;在黄 瓜 2— 3 片真叶时,用 100— 150 mg/升乙烯利溶液叶面喷洒,可使雌花节位明显降低。 雌花比例显著增加;用 1— mg/升矮壮素溶液处理番茄秧苗,可防止徒长。 7. 推广立体种植技术 塑料大棚建造成本较高,充分利用大棚空间进行立体种植,可显著提高产量和效益。 大棚利益栽培,可根据不同的蔬菜的生长发育特性,利用前后茬蔬菜生育期长短的时间差、植株高矮的空间差、根系分布深浅的层次差以及蔬菜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同的生态差,进行交错种植和分层栽培,使其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栽培多种蔬菜,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8. 燃放沼气 在塑料大棚内燃放沼气,可以增温补气,(即补充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促进蔬菜的生长发育;据在大棚黄瓜、番茄、青椒、花菜等蔬菜上试验,一般可增产 20— 40%。 9. 推广滴灌技术 大棚蔬菜采用膜下滴灌,可使棚内相对湿度降低 10%以上,黄瓜增产 10%,春番茄增产 17%以上。 10. 多层覆盖 冬春季节,采用塑料大棚栽培的蔬菜易发生冻害,多层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