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表面缺陷修补方案内容摘要:

述高度,要采用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3. 3. 4 在竖向结构中(柱、板墙)浇筑混凝土,应采取下列措施: 3. 3. 4. 1 支模前应在边模下口抹 8 毫米找平层,找平层嵌入柱、板墙体不超过 1 厘米,保证下口严密。 开始浇捣混凝土时,底部应先填以 50100 毫米与浇筑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砂浆应用铁锹入模,不得用料斗直接灌入模内。 混凝土坍落度应 严格控制,底层振捣应认真操作。 3. 3. 4. 2 柱子应分段浇筑,边长大于 米且无交叉箍筋时,每段高度不应大于 米。 3. 3. 4. 3 墙和隔墙应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应大于 3 米。 6 3. 3. 4. 4 采用竖向串筒导送混凝土时,竖向结构浇筑段的高度可不加限制。 3. 3. 5 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 倍;对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则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 1 倍。 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 1/2。 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 5 厘米。 平板振捣 器在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 35 厘米。 3. 3. 6 必须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 振捣时间与混入坍落度和振捣有效作用半径的关系如下表: 坍落度(厘米) 03 47 812 1317 1820 20 以上 振捣时间(秒) 2228 1722 1317 1013 710 57 振捣有效作用半径(厘米) 25 2530 3035 3540 合适的振捣时间也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 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呈水平状态,并将模板边角填满充实。 3. 3. 7 浇筑混凝土时, 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 如发现有模板走动,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3. 4 治理方法 混凝土有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 1:2 或 1: 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剔成喇叭口,外边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再用高一级标号的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 4 孔洞 4. 1 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有空腔,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 4. 2 原因分析 4. 2. 1 在钢筋密集处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土浇捣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而形成孔洞。 4. 2. 2 未按顺序振捣混凝土,产生漏振。 4. 2. 3 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或严重跑浆,形成特大蜂窝。 4. 2. 4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组织不好,未按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而造成孔洞。 4. 2. 5 混凝土中有泥块和杂物掺入,或将木块等大件料具打入混凝土中。 7 4. 2. 6 不按规定下料,吊斗直接将混凝土卸入模板内,一次下料过多,下部因振捣器振动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以至出现特大蜂、窝和孔洞。 4. 3 预防措施 4. 3. 1 在钢筋密集处,如柱梁及主次梁交叉处浇筑混凝土时,可采用豆石混凝土浇筑,使 混凝土充满模板,并认真振捣密实。 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 4. 3. 2 预留孔洞处应在两侧同时下料。 下部往往浇筑不满,振捣不实,应采取如在侧面开口浇灌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浇筑,防止出现孔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