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报批版内容摘要:

、管道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 对空调通风系统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GB 19210 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清洗。 . . 10 办公、商场类建筑耗电、冷热量等实行计量收费。 优选项 具有并实施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管理业绩与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挂钩。 16/39 附 表 1 江苏省绿色建筑评价控制项审查表 住宅建筑 评审 指标 审查要点 审查 结论 各评审指标的审查内容应以满足相关强制性标准为基本要求。 节地与 室外 环境 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 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 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住区容积率、小套型比例符合国家或当地有关规定。 符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国办发 [2020]33 号)要求,禁止和限制使用粘土砖。 前面是否要加。 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 要求 , 满足 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 中有关住宅建筑 日照 标准的要求。 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 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 30%,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 1 ㎡。 住区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施工过程中制定 并实施 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影响、水污染、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节能与 能源 利用 住宅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符合国家批准或备案的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 中的有关规定值。 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室温调节和热 量计量设施。 17/39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 5%。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在方案、规划阶段 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 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 8%。 景观用水不采用传统水源(自来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 18580~ 18588 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 6566 的要求。 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住区全装修比例不低于总户数的 30%。 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 室内环 境质量 每套住宅至少有 1 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 当有 4 个及 4 个以上居住空间时,至少有 2 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 卧室、起居室(厅)、书房、厨房设置外窗,房间的采光系数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 50033 的规定。 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卧室、 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不大于 45 dB( A),夜间不大于 35 dB( A)。 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 45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 70dB。 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 30dB;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 25dB,沿街时不小于 30dB。 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在夏热冬暖和夏热冬冷地区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 8%,在其他地区不小于 5%。 室内游离甲醛 、苯、氨、氡和 TVOC 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 50325 的规定。 运营 管理 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 住宅水、电、燃气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 制定垃圾管理制度,对垃圾物流进行有效控制,对废品进行分类收集,防止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 设置 密闭 的垃圾容器,并有严格的保洁清洗措施,生活垃圾采用袋装化存放。 18/39 智能化系统定位正确,采用的技术先进、实用、可靠,达到安全防范子系统、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与信息网络子系统的基本配置要求。 公共建筑 评审 指标 审查要点 审查 结论 节地与 室外 环境 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 及含氡土壤的威胁 ,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 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施工过程中制定 并实施 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各种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节能与 能源 利用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 国家批准或备案的 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符合国家 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 第 、 及 条规定,锅炉热效率符合第 条规定。 不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 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 规定的现行值。 新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 10%,或可再生能源发电 量不低于建筑用电量的 2%。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在方案、规划阶段 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 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 设置合理、完善的 供水 、排水系统。 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建筑内卫生器具合理选用节水器具。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 ,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19/39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18580~ 18588 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6566 的要求。 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现浇混凝 土采用预拌混凝土。 室内环 境质量 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符合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 中的设计计算要求。 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和表面无结露、发霉现象。 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新风量符合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的设计要求。 室内 游离甲醛 、苯、氨、氡和 TVOC 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 GB 50325 中的有关规定。 宾馆和办公建筑室内背景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 规范》 GBJ 118 中室内允许噪声标准中的二级要求;商场类建筑室内背景噪声水平满足国家标准《 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 》 GB 9670 的相关要求。 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满足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 中的有关要求。 运营 管理 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与绿化管理制度。 建筑运行过程中无不达标废气、废水排放。 分类收集和处理废弃物,且收集和处理过程中无二次污染。 建筑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信息网络系统功能完善。 建筑通风、空调、照明等 设备自动监控系统技术合理,系统高效运营。 20/39 附表 2 江苏省绿色建筑评价住宅评分表 住宅 节地与室外环境评分表 (表 21) 分项 指标 评审要点 评分等级 Ⅲ Ⅱ Ⅰ 星级 达标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合理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 (专家评审用) 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 住区 环境噪声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 3096 的规定。 建设区域内前后环境特征值不大于 120%。 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渡季、 夏季的自然通风。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每 100m178。 绿地 上不少于10 株 乔木。 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 住区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 500m。 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并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阳。 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不小于 45%。 评审要点 实施内容、难易程度或复杂程度、成套设备与集成程度、标准化 21/39 推广价值 对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作用、引导绿色建筑发 展的作用 综合效益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发展前景及潜在效益 本项 得分 22/39 附表 2 江苏省绿色建筑评价住宅评分表 住宅 节能与能源利用评分表 (表 22) 分项 指标 评审要点 评分等级 Ⅲ Ⅱ Ⅰ 星级 达标 利用场地自然条件, 合理 设计 建筑 体形、 朝向 、 楼距 和窗墙面积比,使住宅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并根据需要设遮阳设施。 (专家评审用) 选用效率高的用能设备和系统。 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集中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输送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的规定。 采用计量收费系统。 当采用 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比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中的有关规定值高一个等级。 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表,并采取其它节能控制措施,在有自然采光的区域设定时或光电控制。 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