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浸出车间操作手册内容摘要:

正常料层运行到一半的形成时。 25 ● 进行如下操作  检查,如果必要时,在 PLC 面板上调节尾气风机 136 转速,以保持 70S 顶部负压为 5mm水柱。  检查冷凝器中的冷却水流量是否正常。  在脱溶烤粕机进料前 60 分钟,打开加热蒸汽阀 VR70/2,开始预热各层底夹层。 设定减压阀后蒸汽压力为 1barg(缓慢预热以避免加热层的热冲击)。 检查每 层的冷凝水排出情况,如果需要排出过多的冷凝水,打开疏水器旁路阀。  打开压缩空气阀。  在 1barg 压力下底夹层预热大约 20分钟后,缓慢打开最后一层的直接蒸汽阀。 该操作目的在于脱溶烤粕机主电机启动之前,排出 70S 内的空气,预热 60 分钟后,在 PLC 控制面板上,把主要的粕输送设备的电气联锁放到操作位置。 70S开始进料。  排出可能存在刮板 5 中的溶剂,增大 70S 层的加热蒸汽压力。  检查疏水器是否正常动作。  启动脱溶烤粕机 70S 的电机,启动密封绞龙 8B,湿粕刮板 5和卸料绞龙 4。  检查尾气风机 136是否正常操作。 保持 70S内的负压大约是 5~6mm 水柱。  在预脱溶层间,湿粕通过喇叭口落入下一层。 当湿粕落入脱溶层时,立刻增大直接蒸汽量。 正常操作下,该压力最大。 26  脱溶层间,各层通过变频器旋转阀卸料。 通过各层角度传感器反应的料层高度信号,来控制该旋转阀的卸料速度。  当第 12 层的料位正常后,如果脱胶工段已经运转,则启动油脚泵,把油脚泵入 70S。 ● 在粕到达脱溶烤粕机的最后一层之前,启动粕干燥冷却机( 13SDC):  启动风机 36A 36A和 36B;  启动粕输送设备;  缓慢打开 VR36A VR36A2和 VR36B;  打开热风加热器 94A1和 94A2的蒸汽阀,调节蒸汽流量; 中间缺一页 但第一排喷淋装置和冲洗油混合是正常的。 流量 可以通过混合油循环泵( P3/1到 P3/7)出口到喷淋装置的蝶阀进行调节。 最经济的操作条件是:当最后集油斗中的混合油,或含少量的油(大约 %)。 坯片通过了良好的预处理时,该结果可靠。 如果最后集油斗中的混合油含油太多,那么就要降低浸出器速度或者增大蒸发量。 如果最后一台泵循环的混合油内不含油,在额定产量仍没有达到时,可以提高浸出器履带的速度,或降低蒸发量。 27 ● 浸出器的喷淋方式:  自喷 自:泵 P3X 泵出的混合油在本集油斗上的喷淋管上进行喷淋。 集油斗内多余的混合油溢流到相邻的前一个集油斗内。 ● 温度  泵 P3 出口混合油温度应保持在 55 至 58℃。  新鲜溶剂的温度应该在 57到 60℃之间。 ● 压力  正常操作时,应保持浸出压力处于微负压状态。  一般情况下,保持刮板 5和脱溶烤粕机 70S微负压状态。 ● 浸出器速度:  浸出器的速度是通过进料斗 2中的超音波料位传感器,把料位信号输送到 PLC,从而调节变频器电机 3T 的转速来进行调节的。 当料位高(低)于正常料位,且不断增加(降低)时, M3T 的转速也增加(降低),当料位低 于设定的最低值时, M3T 停转。  卸料绞龙 4 的速度与浸出器履带 3T的速度按一定的比率进行调节。 . 蒸发工段 决定混合油蒸发的因素有: ● 真空度:  节能器 60A/B;蒸发器 18A/B; 476mbar(后残缺  解析塔 22A: 380mbar(后残缺  最后的油干燥器 506B: 93mbar(后残缺 28 ● 温度:  蒸发器 18A的出口温度为 100~ 105℃,在汽„„(残缺) 95~ 100℃。  在 PLC 面板上相应设置蒸汽调节阀 VR18A„„(残缺) ● 直接蒸汽: 为保证溶剂蒸发 ,在以下部位喷入直接蒸汽在:  22:预汽提:汽提塔 22 的进油口。  22:喷射泵 541/06A排出的蒸汽分别进入汽提塔„ (后残缺) 的直接蒸汽通过φ 27mm的孔板喷入。  521 的:出油口直径 10mm孔板处。 ● 冷却水温: 蒸发工段和溶剂收集系统的操作取决于冷却水的„„(后残缺)  进入车间冷却水的设计温度是 32℃,流量„„(后残缺  进入车间冷却水的温差设计为 5~ 6℃。 ● 真空:  解析塔 122: 380mbar残压。 ● 温度:  解析塔 122吸收油出口温度: 95℃。  吸收塔 120吸收油入口温 度: 35℃。 ● 吸收油流量: 12020L/H。 29 DT 气相温度是 72℃,第 12 层的出口处的粕温度是 105℃,这两个温度很重要,在脱溶烤粕机运行时要经常检查。 气相温度由最底层的直接蒸汽量决定。 粕出口温度取决于出口处湿粕的水分,和进入底夹层的加热蒸汽量。 DT 和捕集器 29 之间的气相 应保持微负压。 . 溶剂规格 植物油浸出最广泛使用的溶剂是工业己烷。 工业己烷是一种烃类混合物,类似汽油,极易挥发,易燃。 在禁区内严禁使用易产生火花的物件。 电器应采用 ICE 标准,皮带传动必须采取措施。 严禁携带 烟火、香烟、打火机、火柴等。 ● 迪斯美浸出工艺采用的溶剂是工业己烷,应符合以下性能:  比重( 15℃, ASTMD1298):最大。  馏程( 760mmHg压强下, ASTD1078): 初馏点: 65℃ 干点: 70℃  里德蒸汽压 100℉ : ASTD323  不挥发物:  含硫量: 10ppm 最大 ASTD1266  成份(重量比): 正己烷: 58~ 62% 异己烷: 25~ 30% 环己烷: 10~ 15% 30 苯含量:最大 1000ppm或依据当地法规 用于迪斯美吸收工段的石蜡油具有以下物理性质: ● 等级:药用 ● 分子量: 280~ 300 ● 蒸气压: 100℃时,约为 ; 130℃时,约为。 ● 粘度: 20℃时, 80cst 100℃时, 5cst ● 比重: 20℃时, 100℃时, 浸出车间工艺参数 1. 进出工段 名称 大豆 产量 浸出器入口胚片 TPH 浸出器内料层高度 最 大 TIRA 3 浸出温度 58~ 61℃ PIRA 3 浸出压力 5~ 15mmWG FIRA5290 新鲜溶剂流量 TPH TICRA VR49P1 新鲜溶剂温度 57℃ 2 蒸脱工段 名称 大豆 TICRA VR70/1 二次蒸汽到 29 的气相温度 72~ 74℃ TI 1~ 7 层 DT 1~ 7层温度 68℃ TI 8 层 DT 8 层温度 95℃ TI 11 层 DT 9~ 11层温度 100℃ TI 12 层 DT 12 层温度 105℃ TI 13/1 层 干燥层温度 65℃ TI 13/2 层 干燥层温度 65℃ TI 13/3 层 干燥层温度 55℃ 31 TI 13/4 层 干燥层温度 55℃ TI 13/5 层 冷却层温度 45℃( 1取决预室温 ) PI 5379 DT 直接蒸汽压力 FIRA VR70/1 DT 直接蒸汽流量 14500kg/h PICRA VR70/2 DT 间接蒸汽压力 8barg TICRA 94A1 热风温度 140℃ TICRA 94A2 热风温度 140℃ TC VR45T 废水蒸煮温度 85℃ TC VR29 捕集器水温 75℃ 3. 蒸发工段 名称 大豆 FICA VRP8 蒸发工段混合油流量 130TPH TIRA60B 60B 的混合油出口温度 56~ 60℃ TI5199 18A 的混合油进口温度 67℃ PICRA VR22 18A 的蒸汽压力 ( g) FICRA VR22 到 22的直接蒸汽量 1800kg/h TICRA VR521 521 混合油出口温度 95℃ TIRA*5215 最后油温 50℃ PIRA*5282 60/19 残压 467mbar PIRA*5390 22/122 的残压 372mbar PIRA*5289 506/A 的残压 133mbar TIRA 5375 要脱胶的油温 72℃ 4 溶剂回收工段 TIRA 5284 60 出口气相温度 61℃ TI 5298 20B/C 出口气相温度 41℃ (最高) TIRA 5291 20D 出口气相温度 35℃ (最高) PICRA VR136*5221 120 自由气体进口压 力 50mmWG TIRA60B 60B 的混合油出口温度 56~ 60℃ TI5199 18A 的混合油进口温度 67℃ PICRA VR22 18A 的蒸汽压力 ( g) FICRA VR22 到 22的直接蒸汽量 1800kg/h TICRA VR521 521 混合油出口温度 95℃ TIRA*5215 最后油温 50℃ PIRA*5282 60/19 残压 467mbar PIRA*5390 22/122 的残压 372mbar PIRA*5289 506/A 的残压 133mbar TIRA 5375 要脱胶的油温 72℃ 4 溶剂回收工段 TIRA 5284 60 出口气相温度 61℃ TI 5298 20B/C 出口气相温度 41℃ (最高) 32 TIRA 5291 20D 出口气相温度 35℃ (最高) PICRA VR136*5221 120 自由气体进口压力 50mmWG FI 5224 120 尾气排出量 430m3/ TICRA VR180 122 矿物油进口最低温度 95℃ TIRA VR181B 120 矿物油进口最低 温度 37℃ FICRA VR120F 矿物油 最小流量 12020l/h PI*5218 122 的残压 380mbar 5. 脱胶车间 FICRA VR501 油流量 33000 l/h FICRA VR504 水流量 最大 980 l/h 蒸发和吸收工段设计参数 产量(浸出胚片) 吨 /天 4000 胚片含油 % W/W 胚片入浸水分 % W/W 浸出湿粕含溶 % W/W 浸出器混合油浓度 % W/W 22 DT二次蒸汽气相温度 ℃ 72 75/78 冷却水温度 ℃ 冷却水流量 M3/h M3/ton 2500 ( 15) 车间位置的 海拔高度 大气压 ~ m ~ 760torr( abs) 中间缺一页 蒸汽消耗 正常或设操作条件的蒸汽消耗(见设计数据 型号 设备号 名称 Kg/h % 连 续 蒸 汽 消 耗 量 41/19 与第一蒸发器的冷凝器相连的喷射泵 500 2 41/23 与汽提冷凝器相连的喷射泵 380 1 23 18 二蒸 2790 9 41/506A amp。 22 干燥器喷射泵 506A 和油汽提用蒸汽 1880 6 521 油加热器 320 1 41/506B 干燥层喷射泵 B 40 0 70S/13S/ 间接+直接蒸汽注入 26000 82 45 废水蒸煮罐 140 0 33 49P1 溶剂加热器( 4) 110 0 另 外 蒸 汽 回 收 180 amp。 122 (加热器+解析塔)用蒸汽 690 2 46B DT amp。 干燥器的冷凝水闪蒸罐( 5) 1130 4 小计 30720 100 581B 油冷却器( 3) 930 3 46AT 常压冷凝水闪蒸罐( 9) 540 2 小计 1470 5 总计 30250 95 1. 浸出器温度:新鲜溶剂温度: 55℃;胚片进入 温度: 60℃ ;抽出的混合油温度: 56℃。 2. 产量: 4000ton/day 3. 预热锅炉补充水,节省的蒸汽(依据:蒸汽 564kcal/kg) 锅炉软水流量估计 15000kg/h,从 32℃加热到 67℃,油从 82℃到 52℃。 4. 设备 49P1 从 50℃加热到 55℃。 5. 考虑 DT 来的冷凝水 6500kg/h( 8Barg)+ 干燥器 DC 来的 5200kg/h(压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