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职高专:园林技术提升服务能力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室 100㎡、图纸打印输出室 30 ㎡、手绘表现室 100 ㎡、文档编辑室 60 ㎡。 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综合实训课程等教学活动 主要 安排在 校内生产性 实训基地进行。 课程内容选择真实的生产项目,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按真实企业的生产流程,进行教学产品的生产。 教学过程融入企业的要素,项目有成本的预算、控制、决算;在企业的真实生产情境下完成典型工作任务。 在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中完成教学产品的生产。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与 沈阳金柏园林 绿化 工程有限公司 、 大连古建筑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沈阳和佳道桥工程有限公司 等园林企业合作。 增加校外实训基地 6个。 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 通过参加专业竞赛给学生提 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 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学生参加园林设计、 园林测量、园林植物整形技艺 等赛事。 使学生达到竞赛所要求的 能力 ,提高专业技能 ,满足企业的要求。 创新 教学手段 ,建设三门核心课程立体、互动型教学资源库,达到教学互动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建立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的教学做一体的 教学模式。 以职业岗位 能力为切入点,以学生 全面发展 为主线,构建 基于岗位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 根据岗位典型工作任 务设置课程项目或任务,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或任务,掌握所需知识和技能,达到岗位任职要求。 教学情景与工作情景对接 ,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和生产园林技术专业 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建设实施方案 12 季节协调一致。 打破理论与实践二元课程模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项目结果或工作任务成果作为课程 的结果。 项目的实施过程融入企业的要素,引进企业的运行和管理模式 ; 教师、学生转换企业相应的角色,教师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布置任务,学生以项目工作人员的身份完成任务;项目有成本的预算、控制、决算;在企业的真实生产情境下完成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取得的成绩与个体的表 现是紧密联系的。 培养 学生个体思维能力和 操作 技能,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包容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建设三门核心课程立体、互动型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一个互相交流、探讨、学习的空间,同时为学生提供对专业技术知识索取的有效途径,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 促进师生间的教学互动。 创新教学团队建设 ,建立企业专家工作站 按照 “ 校企合作、骨干引进、双师培养 ” 的方针,校企共同参与,加强 “ 专兼结合、双师素质、双师结构 ” 的教学团队建设,形成 “ 教授 +园林技术大师 ” 的队伍特色,提高师资队伍综合水平。 大力引进园林行业企业专 家和技术骨干,建立专家工作站;积极聘请行业企业人才加入兼职教师队伍 , 提高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的学时比例;校企共同培养专业教师,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优化双师结构。 真正发挥教师队伍在专业建设及保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任务中的核心支撑作用。 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结构优化、梯队合理、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实践技能强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通过提高专业带头人水平;引进和聘请行业的能工巧匠;骨干教师培训和实践技能提高,打造高职教育理念先进、专业技能精湛、专业理论扎实,能引领行业发展的教学团队。 建立行业专家工作站 :分别建立园林苗木生产与经营专家工作站、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专家工作站、园林景观设计专家工作站。 选择行业工作经验丰富,知识背景雄厚的行业精英进站工作。 指导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产品的设计与研发、产品的工艺流程、产品的标准,基地运行等工作。 表 2 行业专家一览表 姓名 职称 单位 方向 谢文田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沈阳市榆树屯苗圃 苗木生产 李冰欣 博士 辽宁大陆景观设计公司 景观设计 崔文山 教授 辽宁北方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施工 园林技术专业 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建设实施方案 13 通过引进行业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或校内具有企业经验的专家 ,对学院内专业骨干教师进行培养。 表 3 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一览表 姓名 职称 行业工作经验 方向 魏岩 教授 锦西市林业苗圃 苗木生产 金丽丽 副教授 沈阳市园科院花卉研究所 苗木生产 陈绍宽 讲师 沈阳市金柏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施工 唐晓棠 讲师 无 工程施工 徐云和 副教授 主持沈阳市东陵区绿色村庄建设的设计施 工、苏桃路绿化设计等多项工作 景观设计 汤鑫 讲师 无 景观设计 通过骨干教师培训和实践技能提高,打造高职教育理念先进、专业技能精湛、专业理论扎实,能引领行业发展的教学团队。 教 师总数达到 34 人,生师比稳定在 16:1以下。 专任教师中,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 ≥90 %;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 ≥ 90%;双师素质双师结构教师比例 ≥85 %。 外聘教师占教师队伍的 40%。 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校内培养 1 名熟悉行业企业发展动态、把握专业发展方向的专业带头人,主持专业建设工作,完成专业建设任务。 到国外或国内进行学习交流,开展园林植物生产设施、生产技术、良种选育技术及职业教育等领域进行学术研究,接受先进技术的培训。 使专业带头人能在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引导行业的科学研究、生产经营、高职教学的方向。 骨干教师的培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按岗位核心课程确定相应的骨干教师 6人 ,通过引进行业专家、在职培养、企业锻炼、国内进修、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使骨干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精湛的专业技能;了解行业产业发展趋势,熟练掌握相应岗位的先进技术。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选择行业影响力较强、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管理经验丰富植物生产、园林工程 园林景观设计 方面的行业专家 3名,全程参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选择苗木生产、园林工程、 园林 景观设计方向的专业功底深厚的能工园林技术专业 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建设实施方案 14 巧匠 3名, 参与课程的建设,指导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同时带动本方向的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的提高。 每年聘请 13名园林企业技术人员,兼职授课或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 双师教师的培养 按园林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岗位的实际,针对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青年教师的培训及实践技能的提高。 其中学历提高,攻读 博 士学位 2人,到企业锻炼 8人。 结合分段教学的模式,每年植物生产方向的教师到 “ 校中厂 ” 教学基地 辽宁景观 、沈阳林盛苗圃进行实践锻炼。 全程参与企业的运营、管理。 并且针对实训基地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出恰当的技术措施,锻炼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技能。 选派园林 苗木生产、园林设计及园林 工程方向的教师 8名, 通过承担合作企业的具体生产项目,提高实践技能和管理能力。 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每次选派 2人到企业锻炼半年。 (计划安排如下表 4) 表 4 2020~ 2020 年园林专业教师企业锻炼计划表 序号 教师姓名 教学方向 到去企业锻炼的时间 备注 1 唐晓棠 园林工程施工 ~ 2 陈丽媛 苗木生产 ~ 3 汤鑫 园林设计 ~ 4 李岩岩 园林工程预算 ~ 5 陈绍宽 园林工程施工 ~ 6 付海英 苗木生产 ~ 7 张宁 园林设计 ~ 8 孟宪民 园林设计 ~ 创新 评价方法 ,建立 多方 评价平台 ( 1)以 “ 顾客焦点 ” 理念为核心,对专业全体人员,包括教师、管理人员、学生开展教育教学服务的主题培训,切实转变评价观念。 以专业办学顾客 —— 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企业、行业为评价主体,高度重视顾客对专业教育教学服务的满意度和反馈信息,基于专业办学顾客的需求为起点和最终落脚点来设计、实施教育教学服务,努力提升专业教育教学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 2)在学院现有《社会评教制度》基础上,结合专业实际,细化、完善本专业社会评教制度,创新就业 (用人 )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园林技术专业 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建设实施方案 15 方共同参与的 多方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 改革评价指标体系,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 3)建设毕业生职业生涯长期跟踪调研档案库。 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职业生涯发展情况进行持续追踪与评价。 ( 4)对专业教学质量进行全维度评价。 探索实施行业、企业专家进课堂评价;专业派人员到用人单位定期现场调研评价;行业、企业人员带着需求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制定及教材编写;行业、企业人员作为专业兼职教师直接参与专业教学过程并对教学质量进行常态评价;邀请有关社会评鉴机构或媒体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第 多方 评价;健全学生常态评教评校制度。 ( 5)健全顾客群质量需求信息系统。 深入开展新专业设置与改革调研、新生素质调查、毕业生跟踪调查;规范学校与家长沟通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师生座谈会制度;开通质量反馈信箱,全 面畅通信息渠道。 定期搜集高职教育、行业及职业发展相关政策、法规文件、技术标准,开展行业发展调研与高职办学思路调研,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和高职教育的前沿信息。 ( 6)探索建设 多方 评价专业建设质量、课程建设质量及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网页、论坛,实现 多方 评价信息的即时互动。 全面采集学生(毕业生)、教师、管理人员日常学习、教学、工作、培训信息,在数据分析基础上实现科学决策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制度设计、办学成本核算等功能。 6 绩效考核指标 考核指标 ( 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体制机制改革论证报告、 “ 校中 厂 ” 联合体建设 方 案、建设效果分析报告。 (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构建:企业、行业、毕业生调研报告、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3) 教学资源库建设: 建设课程标准 26 门。 立体式、互动型课程资源库 3 门、特色教材 3 部。 ( 4)实训条件:建设以教学产品为纽带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园林工程施工虚拟实训中心 1 个,新增顶岗实训基地 6 个。 ( 5)引进行业专家 3 人,培养省级教学名师 1 人、 聘请 行业技术骨干 13 人、建园林技术专业 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建设实施方案 16 成省级教学团队。 ( 6)人才培养质量与专业建设效果: 100%英语 B 级证书 获 取率 100%;获得计算机办公 自动化中级证书 获 取率 100%;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 100%;学生评教满意率 95%,毕业率 100%;就业率达到 95%以上;专业对口率 70%;用人单位及家长满意率 95%。 ( 7) 建立完成 综合评价专业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 第 多方 评价网络平台。 实施 阶段 本建设项目实施总体上分五个大阶段,在二年时间内完成。 调研论证阶段( ~ ) 在 深入行业、企业,同类专业高职、中职院校调研 的基础上 ,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人才的需求目标、同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共同探索校企合作体制、机 制建设,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并 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匹配的专业教学实训基地、教学团队、教学资源库、评价标准等。 组织实施阶段( ~ ) ( 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推进校企对接; 在前期社会调研的基础上, 发挥学院办学主体地位,与行业联手、与企业合作,创新办学体制, 通过加强软硬件建设,不断的完善“校中厂“的企业管理模式的实施。 并以此带动专业教学改革等其他方面的研究。 按园林技术专业的三个方向,依托校内林盛教学基地,引进辽宁景观园林工程公司、辽宁林苑园林技术服务公司,真正建成“校 中厂”式的校企合作体,使校企深度合作,推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办学机制建设。 启动 校内以教学产品为纽带的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 2)探索系统培养,与中职建立专业互通立交桥; 与省内各地职教中心密切联系,为园林专业中职学生提供继续学习的渠道。 与中等学校合作,建立专业互通立交桥,以( 2+3)的学习形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资源共享;招收初中毕业生 ( 3+2)直接进行培养,保证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多元化。 ( 3)强化实践育人,建立以教学产品为纽带的生产实训性基地; 通过教学做 一体教学改革,围绕核心岗位进行园林苗木、园林景观设计、林苑景观园三个教学产品的设计。 设计完成教学产品的工艺、生产活动的标准、生产活动的规范、教学产品的标准。 相应教学产品园区的规划。 链 接生产过程的设施、设备购置、调试、运行。 ( 4)转变培养方式, 推行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根据行业实际的岗位确定课程;依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课程的项目和任务;任园林技术专业 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建设实施方案 17 务实施按真实企业的生产流程,对应生产季节,分阶段进行;教师、学生扮演企业相应的角色;项目有成本的预算、控制、决算。 项目的考评结合国家的、行业 的技术规范、规程、标准进行。 园林工程施工虚拟实训,在电脑程序下按设计图纸模拟完成情景施工,使学生能快速、直观的进行施工技术的学习。 围绕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设立学生学生技能大赛,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组织人员编写《园林苗木生产》、《园林景观设计》和 《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 3部特色教材 ;建设课程网络资源 3 门。 ( 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