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学校工作总结内容摘要:

当家作主的幸福与快乐,唤醒了每位教师“做最好的自我”的专业发展意识。 二、制定“两个规划”,规范教师专业发展 整体规划,按科组合 学校出台了《赣榆县实验小学五年总体发展规划》,依据总规划,制定了《赣榆县实验小学星级教师培养方案》,同时完善了一系列《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为不同层次的教师确立个人专业发展目标与方向提供了蓝图。 为促进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更强、更优的发展 ,学校采取“化整为零、分进合击”办法,将数量庞大的教师队伍按学科将教师组成不同的教师专业发展团队 —— 语文、数学、英语、艺术等团队,每个学科团队均成立一支领导小组:一位校长“挂帅”指挥与组织、 一位中层领导“蹲点”参谋与督查、一位名师或专家“坐镇”诊断与指导,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强有力措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个体规划,依需定标 一是摸清每位教师的现状,了解每位教师的个人需求,分析每位教师的能力、兴趣和特长,诊断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二是指导每位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及需求制定并完善《个人 成长规划书》,具体、明确、有梯度地确定每年的成长目标及三年的发展总目标;三是为引导和规范教师不断向着设定目标努力追求,学校实行了《个人成长规划书评价制度》及《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学校依据教师个人成长规划书登记的内容和阶段目标,定期评价每位教师的阶段性达标情况,激励每位教师不断克服时艰,不断超越自我,让每位教师在收获成功与享受赏识中不断自觉、自愿、自主地推进一个又一个的“阶段性目标”,不断朝着“最好的自我”方向迈进。 三、采取“三项措施”,夯实教师专业发展 加强学习,增加专业宽度 6 学校从三个 方面入手,撬起教师学习的“支点”。 一是为推动教师学习理论与专业知识,制定了《创建学习型学校实施方案》和《学习型教师评比条例》;二是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积极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学历进修;三是采取自主和团体学习的方式,通过读书、上网、科研等形式,让读书成为教师生活的智慧方式,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 认真开展“四个一”工程。 即要求教师“每人每天阅读一篇教育文章,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每月读一本教育专著,每学期进行一次交流评比”。 通过“四个一”学习活动的开展,促进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夯实自己的理论水 平与专业知识,从而实现教师专业精神的建构、专业素养的提升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狠抓培训,增加专业厚度 学校按照“统筹规划、自选菜单、按需施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完善培训制度,创新培训模式,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确保日常校本性专题培训的同时,出台“两项措施”满足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教师的需要。 一是采取“菜单式培训”。 每学年开学伊始,学校向全体教师公布外出培训计划,教师对照自己的专业发展计划,根据菜单中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课程、形式和时间,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向学校提出参加专业发展培训的申请单,学校 审批后备案并通知本人;对于上级即时性培训通知,学校仍然依据教师已交培训申请单及时通知相关教师参加培训;二是当学校培训指标无法满足所有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级专业培训时,我们采取“请进来”的方法,广泛邀请各培训机构及上级业务部门的专家、学者、特级教师莅临我校作专题报告,让广大教师同样拥有与名家对话碰撞的机会,同样领会和感受名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样享受大师的精神引领和智慧挑战;三是要求教师外出学习归校后,在一周内填写好《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登记表》及认真整理学习资料,写出 5000 字以上的学习感悟书面总结上交学校,再由 学校安排其在全校或教研组内进行二次培训(根据培训的形式选取“学习专题报告”或“上一次观摩研究课”),确保全体参培教师学有所获、学有提升。 加强研究,增加专业深度 我校根据教师发展需求,创新与重组研究载体,采用项目招募的方式,让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加入到不同的课题研究团队之中, 共同 探究 解决 问题的策略 ,共同感受困惑与成功,互助 促进与提高。 在项目招募的过程中,我们采取长短线结合的方法,走教研、科研一体化道路。 一是坚持“问题(含案例)即课题”的小课题研究,以“三人行”的方式组成研究小组,即时组织 攻关,共克时艰,闪电式解决问题;二是重大课题采取“分项挂牌”的方式,中标项目组成员人人明确实验任务,定期进行交流总结,不断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由于 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师、教学之中, 7 教师兴趣浓厚,参与热情高,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技巧的把握,强化了教育科研的能力 ,使得研究不再与教学割裂,形成了“工作研究化,研究工作化”良好局面。 2020 年 3 月,我校获省“教海探航”论文竞赛优秀团队奖。 四、搭建“四大平台”,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成立名师工作室 我校 的 一大批市县级名师、学科带 头人,有 20 余教师成为市县各学科专家工作室成员,我校 把他们作为学校发展必须 依靠的中坚力量。 学校成立“名师工作室”,一是带动一支教师队伍,打造一批有影响的知名教师;二是抓好一批重点教科研课题,定期汇报总结课题研究情况,按规定完成结题工作;三是推广一批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成果,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四是依托校园网络搭建教学资源交流平台,实现优秀教师的教学资源共享。 以此磨练和锻造教师队伍的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 搭建怀仁讲 坛 为传承 赣榆 先贤 “怀仁” 精神,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让教师在辩论中加强交流合作 , 增长才干,达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