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修身之道论文4诚意就是不自欺,是创造力的基础内容摘要:
儒家修身之道论文4诚意就是不自欺,是创造力的基础 标题:为什么说诚意就是不自欺,是创造力的基础。 (自 45 班 01401大学中有这么一句话“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它主要的意思就是,诚意就是不要自欺欺人,要忠于真相。 从老师讲授的课程中我们也可以知道,诚意是文明建立的基础,还是人类创造力的基础。 接下来,我将从我的角度,联系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解释这句话背后的涵义。 首先,想要做到“诚” ,必须要有老实的态度,做到忠于真相而不是歪曲事实。 按老师的话说,我们对外界之认识第一步是感觉,第二步是判断。 只有感觉真实,与事实相符,才有可能形成正确的判断。 自欺欺人的人就像是掩耳盗铃故事中的主角,结果也只是骗了自己,却骗不了其他人。 在后汉书中杨震暮夜却金的片段中,对于意图贿赂的王密所言“暮夜无知者”一语,他回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将王密怒斥而出。 在我看来,这句话的含义正是“毋自欺也”的体现。 王密企图通过在夜深人静之时进行贿赂行为,企图隐瞒、歪曲自己贿赂的事实,这正是自欺欺人的体现,自然是缺乏诚意了。 其次,在课程所述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创造性的人具有判断对错的一种内心冲动,具有异于常人的本能感受,从而进行合理分析并得出较为理智的结论,从而帮助我们对未知的事件作出科学有效的预判。 这对于我们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判断也十分重要。 对这个方面,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点,正如之前所谓的“仁者无忧”。 诚,是文明建立的基础,是中国社会中的价值之本,做不到“诚”的人根本不能够算作是“仁者” ,因此忧虑是必然的。 正如现实生活中的落马贪官,他们都坦承每天因为担心事情败露而经常睡不好觉。 而在我们看来,这一系列的后果都是他们的咎由自取。 正是因为他们缺乏了“诚意” ,自欺欺人,内心失去了正确的是非观,被恐惧与担忧所笼罩,那就更不必提具有所谓“判断对错的一种内心冲动和异于常人的本能感受”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有诚意是具有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之一。 第二点,有创造性的人,应该就是那些在舆论的浪潮中站得住脚,具有自己的主见的人。 生活中我们随时可以发现像钱钟书笔下的那些“价值盲” ,他们看不到现实中的事情黑白,只知一味跟风。 现在的所谓“网络水军”正是这样一群荒唐的群体。 他们为了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不顾是非,事事采取袒护的态度,面对别人的批评更是油盐不进,甚至发起人身攻击。 且不论这种行为的暴力性,单从他们不顾是非的袒护来看,他们已经失去了价值判断的能力。 究其原因正是他们内心不“诚”。 他们一味地想要说服心中的事实底线,在重要的是非原则问题上“自欺” ,从而对外“欺人”。 具有这种“价值盲”行为的人最终也会因此失去宝贵的创造能力。 最后,为什么在我们的教育中,强调的是“诚”为本,而不是知识或是其它素质呢。 因为失去了诚信的人是一个虚伪的人。 在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到, “虚伪(不诚)和邪恶关系密切”。 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防这一苗头的产生,把控好内心的底线,努力成为一个对自己、对别人有诚意的人。儒家修身之道论文4诚意就是不自欺,是创造力的基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