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状分析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内容摘要:
p。 ]。 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快、应用范围广、社会需求差异大的特点,必须全面进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行分层次教学计划,才能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三)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要充分认识到本科专业教学内容 的特点。 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制订有效的实施方案,立足社会需要,加强专业建设,才能保证较高的本科教学质量。 因此,从中国的国情和社会需要出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突破原有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实行分层次培养格局,才能有利于学科的发展,有利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发展。 因此,在“ 计算机 科学与技术”专业名称下,鼓励不同的学校根据社会的需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 根据我们对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认识,可以考虑三种不同的类型:研究型、工程型和应用型。 一个学校在其中一种类型上通过评估合格,就被认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办得合格[ 6’]。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5 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计算机学科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强的双重特点,即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和 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构建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同时也适应了计算机学科发展的需求。 打破旧模式,促进新发展,需要的是改革。 高校要在计算机教学改革上有新突破。 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引入交叉学科,拓宽专业方向 学科的相互渗透和交叉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重大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在学术深度上有很大伸缩性的学科。 在学科的基础层面上,其内容的学术深度可与数学学科相比。 它们有着相近甚至相同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 表述形式。 但是,在学科的应用层面上,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又与工程科学技术有许多相似之处。 因此,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拓宽专业领域,造就社会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 (二) 注重教材建设,改造课程结构 2020年教育部一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十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对教材建设有了明确要求。 就目前来说,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起点不是很高,教学内容也参差不齐,专业应用课开得较少,大部分为辅修课或选修课。 而教材的选用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较大影响。 应当引入权威出版社出版、实用性强、容易领会的教材。 同时要改造 课程结构,在计算机上语言课中进行程序设计教学,尤其是进行算法的教学,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有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以此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引。 (三)重视基础教学,突出精品课程 重视基础教学、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和实验课程的教学,选派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上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 学科的教学特点决定了低年级学生应该把一大部分学习精力放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上。 认真听课、反复读书、勤于思考、深入体会等一系列需要重复进行的学习方式恰恰突出地反映了低年级的特点。 经验表明,如 果学生较好地完成了基础课程的学习,即使入学成绩低于其他学生,仍会 在今后的学习中赶上甚至超过别的学生,且学习后续课程较为轻松。 在没有知名专家的情况下,留出一两门专业 (基础 )课程外聘专家、教授来授课是很必要的。 专家、教授渊博的学问、高尚的品格、深入浅出的表达能力和生动、形象的授课艺术,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学生一生的选择和追求。 在课程设 置中,应突出精品课程,做到少而精。 对于每一门课程,应争取在教学内容上与名牌大学所教内容相同,而不是在课程门类和总量上向名牌大学看齐。 如果按照高标准使学生把基本内容弄通,而不计较在学习内容的总量上是否与重点大学一致,那么,学生毕业 后仍将有很大的可能成为优秀人才。 6 (四) 加强实验教学。 重视辅助教学 实验教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7],实验教学的质量对专业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状分析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相关推荐
D. O(n2) 3.数组 A 中,每个元素 A[i][j]的长度为 3 个字节,行下标 i 从 0 到 7,列下标 j 从 0 到 9,从首地址 SA 开始连续存放在存储器内,该数组按行存放时,元素 A[7][4]的起始地址为() A. SA+141 B. SA+144 C. SA+222 D. SA+225 4.某二叉树的后序遍历为 dabec,中序遍历为 debac,则前序遍历序列为()
的多个校园网、企业网,成为一个区域性的互连多个校园网和企业网的主干网。 12. 以太网的物理层有几种标准。 答案: 以太网的物理层标准 有: ( 1) 10Mbps 粗同轴电缆以太网标准( 10Base5) ( 2) 10Mbps 细同轴电缆以太网标准( 10Base2) ( 3) 10Mbps 双绞线以太网标准( 10BaseT) ( 4) 10Mbps 光缆以太网标准 (10BaseF)
年又购置 40 套由 清华大学王诚教授研制的、目前国内最先进得的、型号为 THunion “组成原理实验箱”,该设备硬、软件子系统完整,控制器方案有微程序和硬布线 2 种,同时支持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编程,除了满足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外,还可以完成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和电子线路设计自动化实验。 以该实验设备为依托,按照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在师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了改进。 教材选用
以不锈钢踢脚线,使机房线条清晰、明快、简洁、大方。 不仅如此,人们对色彩的感觉在很大程度上与照度有关,因此,为烘托机房的整体效果,主要机房区选用嵌入式色温 5600K 高效电子格栅灯照明。 总之,合理地选择色彩,给经常在机房内工作的人员创造清新、悦目的工作环境是 保证人员身心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条件之一。 计算机机房建设 ● 设计方案书 ● 六、空调、新回风系统设计 机房专用空调
员 3 人。 ⑵检录标志牌 ⑶检录使用的表格 明确工作职责 根据竞赛项目需要,将裁判、检录、计时、录入、后勤保障等人员做好分工,并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 ⑴裁判长:负责领导全体裁判员做好裁判工作,掌握竞赛进程,解决竞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负责协调各个部门,确保竞赛顺利进行,圆满成功。 ⑵副裁判长:协助裁判长工作,负责按照赛区分工,将工作地点及标志、通知相关工 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