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瓦胡同充电站招标技术规范内容摘要:

《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功能规范》 环境条件 海拔: ≤ 3000 m。 环境温度(室内) 最高气温: 45 ℃。 最低气温: 5 ℃。 最大日温差: 25K。 最大相对湿度: 日平均: 95%。 月平均: 90%。 工作温度 : 间隔层设备 : 25℃ ~55℃ 站控层设备 : 5℃ ~45℃ 耐震能力 10 水平加速度: ;垂直加速度: g。 安装方式 室内安装,为无专设屏蔽、无抗静电措施的房间,室内设有空调。 基本技术条件 额定值 额定交流电压: 220V 额定直流电 压: 110V/220V UPS 电压: AC220V 额定频率: 50Hz 工作电源 : 间隔层设备(包括网络设备)尽量采用 DC110/220V,站控层设备可采用 AC220V UPS 电源。 CT 二次额定电流: 1A/5A PT 二次额定电压: 100V(线电压), 100/ 3 (相电压) 特殊量输入: 4~20mA, DC 0~5V。 接地与隔离要求 充电站系统不设置单独的接地网,接地线与电站主接地网连接。 系统的机箱 、机柜、以及电缆屏蔽层均应可靠接地。 监控系统各间隔之间,间隔层与站控层之间的连接,以及设备与通讯口之间的连接应有隔离措施。 电磁兼容性要求 在雷击过电压、一次回路操作、开关场故障及其它强干扰作用下,在二次回路操作干扰下,装置包括测量元件,逻辑控制元件,均不应误动作且满足技术指标要求。 装置不应要求其交直流输入回路外接抗干扰元件来满足有关电磁兼容标准的要求。 系统 装置的电磁兼容性能应达到 下 表的等级要求。 表 : 系统装置的电磁兼容性能等级要求 序号 电磁干扰项目 依据的标准 等级要求 1 静电放电干扰 GB/T 4 级 2 辐射电磁场干扰 GB/T 3 级 3 快速瞬变干扰 GB/T 4 级 4 浪涌(冲击)抗扰度 GB/T 3 级 5 电磁感应的传导 GB/T 3 级 11 6 工频磁场抗扰度 GB/T 4 级 7 脉冲磁场抗扰度 GB/T 5 级 8 阻尼震荡磁场抗扰度 GB/T 5 级 9 震荡波抗扰度 GB/T 2 级(信 号端口) 电源的影响 1) I/O 测控单元屏(柜)宜采用直流供电方式,手动切换。 各装置应具有直流快速小开关或带有熔丝的隔离刀闸,与装置安装在同一面屏(柜)上。 应对监测屏(柜)上整个直流电压回路进行监视,当在该直流回路中任何一处发生断线或短路时,都应发告警信号。 2) 直流电源电压在 80%~ 115%额定值范围内变化时,装置应正确工作。 直流电源波纹系数≤ 5%时,装置应正确工作。 3) 拉合直流电源以及插拔熔丝发生重复击穿火花时,装置不应误动作。 直流电源回路出现各种异常情况 ( 如短路、断线、接地等 ) 时装置不 应误动作。 4) 各装置的逻辑回路应由独立的直流 /直流逆变器供电,在直流电源恢复 ( 包括缓慢恢复 ) 至额定电压的 80%时,装置的直流变换电源应能可靠自起动。 5) 当交流电源电压在 85%~ 110%额定值范围内,谐波分量不大于 5%,频率在 ~ 之间变化时,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四 、 电动汽车充电站 设备 技术 性能 要求 非车载充电柜、充电桩及监控和计费系统 1)概述 本工程建设 4 台 交流充电桩 , 安装于 本 充电站 内, 交流充电桩 采用 一桩一充式。 2)交流充电桩 技术指标 a) 交流充电桩 必须 满 足《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指导意见》中对交流充电装置技术指标的要求; b) 本技术 规范 中交流充电桩每个充电接口 提供 AC220V、 32A 的交流供电能力 ; c) 交流充电桩 在 室外 环境应用时,其 IP 防护等级为 IP54,并设置必要的遮雨设施。 3)交流充电桩功能 规范 a) 具备对充电桩运行状态的综合测控保护能力如运行状态监测、故障状态监测、 充电计量和充电过程 的 联 动 控制 、 短路 保护 、过流保护 等。 b) 设置指示灯、数码管显示器或触摸屏,显示运行状态。 c) 设置急停开关、操作按键等必 需 的操作接口。 12 d) 配置 交流 智能 电能表,进行交流充电计量。 e) 设置刷卡或投币机,支持 IC 卡或投币等付费方式,并可配置打印机,提供票据打印功能。 f) 具备过 /欠压报警、充电接口的连接状态判断、联锁等功能。 g) 提供完善的通讯功能,可根据需要上传交流充电桩的运行状态参数,接受远程控制命令。 h)考虑到充电桩的普遍应用性, 每台充电桩 在现有接口的基础上,还应 配备 16A、 32A标准三孔插座各一个。 4) 交流充电桩标识设计 交流充电桩整体形象 符合国家电网公司标识系统的一般要求。 考虑到交流充电桩 的使用环境, 有明显的发光指示,确保夜间使 用易于查找和辨别。 投标方 的充电桩 必须 采用国网绿作为交流充电桩的主色调,正面突出国家电网公司标识,形象比较鲜明; 顶部设置发光条,指示充电桩的运行状态,同时具有较好的引导作用。 正面采用背光处理,在夜间能很好地突出国家电网公司的标识;在户外应用时选配 遮雨设施。 投标方提供的充电桩必须满足国网公司 相关标识 及尺寸 要求 : 外观 参 考 下图: 直流充电机 1)充电机组成 充电机 主要由充电机控制器、整流设备、直流充电桩、计量计费设备等组成,见 下 图 所 13 示。 低 压 配电 系 统直 流充 电 桩电 动 汽 车电 池 及B M S( 直 流 计 量计 费 系 统 )整 流 柜连 接 电 缆 ( 含 充 电 连 接 器 )连 接 电 缆充 电 机控 制 器整 流设 备0 . 4 K V 低 压供 电 电 缆充 电 机监 控系 统C A N / 以 太 网充电机系统组成 a)功能概述: 直流充电机主要 由交直流变换和直流输出控制两部分 组成 ,提供人机操作界面及直流接口,并具备相应测控保护功能。 充电机控制器:是充电机的一部分,是充电机的控制中心和通信枢纽。 负责与充电设施后台系统交换数据;完成充电机的充电控制;与 BMS 通信获取电池状态和运行信息;获取电能计量表信息,完成充电计费和充电过程的联动控制;将计量计费、充电机工作信息传送给直流充电桩,获取并执行直流充电桩上送的控制命令等。 整流单元:整流单元的功能是将三相交流输入电压经过相控或者高频开关等方式 进行变换得到脉动的直流电,最后经过输出滤波电路得到稳定的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通过连接电缆、直流充电桩、充电连接器连接到蓄电池及 BMS,完成电池充电功能。 b)充电计费过程 充电客户可在就近营业网点 租用充值卡 ,在卡内预存充电金额。 (可考虑收取充值卡押金) 充电前将卡插入充电桩读卡器,充电桩读取卡信息,进入操作界面,进入操作界面后,提示用户接上充电接头,充电桩读取卡内余额,作为充电参考,设置好参数后,卡被锁定(只有充电结束后,在本充电桩上再次刷卡结算后,该卡才能再次在其他充电桩上使用),充电接口机械锁定。 开始 充电,充电桩将提示将卡取走,充电桩进入充电状态,禁止任何操作,只有再次插入启动该次充电的卡才能进行操作。 用户将卡插入充电桩读卡器,此时,可以查询充电状态,或者手动结束充电,充电桩 14 将费用从卡内扣除,解除对该卡的锁定,解除对充电接口的机械锁定。 充电结束后,客户可将充值卡在就近营业网点办理退费手续,退还卡内余额及充值卡押金。 c)其他 直流充电机应满足 Q/GDW 2342020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电气接口规范》和 Q/GDW 2352020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信规约》对充电接口的要求。 充电机应 具有为电动汽车安全自动地充满电的能力,充电机能依据电动汽车 BMS 提供的数据,动态调整充电参数、执行相应动作,完成充电过程。 充电机具有实现外部手动控制的输入设备,可对充电机参数进行设定。 整流柜应设置交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直流数字电流表,精度不低于 级。 预留直流计量电表的电气接口和安装空间。 充电机应具备通过 CAN 网络与 BMS 通信的功能,用于判断电池类型,获得动力电池系统参数、充电前和充电过程中动力电池的状态参数;充电机通过 CAN 或工业以太网与充电站监控系统通信,上传充电机和动力电池的工作状态 、工作参数、故障报警等信息,并接受充电站监控系统的控制命令,执行遥控动作。 充电机应能够判断充电连接器、充电电缆是否正确连接。 当充电连接器与电动汽车蓄电池系统正确连接后,充电机才允许启动充电过程;当充电机检测到与电动汽车蓄电池系统的连接不正常时,立即停止充电,并发出报警信息。 直流 充电桩上 应 配置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的人机操作界面,实现人机交互和现场控制功能:在直流充电桩上可实现现场的启动、急停、充电参数设置功能;可自动或手动选择充电控制方式( BMS 控制或充电机控制);具备运行状态、故障状态显示;背光照明、运行 状态监测等功能。 电动汽车充电模式应可选择自动充满、定时间、定电量、定金额等充电方式。 充电过程中,显示如下主要信息:电池类型、充电电压、充电电流、已充时间、剩余时间、已充电量等。 在手动设定过程中会显示人工输入信息,在出现故障时有相应的提示信息。 充电桩应具有联锁功能,以保证充电连接器与电动汽车分开以前车辆不能启动。 2)充电接口 功能  充电接口提供非车载充电机采用传导方式为电动汽车蓄电池提供电能的回路,同时提供充电机和电动汽车 BMS 系统之间的通讯回路等辅助功能 15  充电机采用单一插头的车辆连接器与电动汽车车辆插 孔连接  连接顺序:连接时应首先连接接地线,最后连接控制导引 电路;在脱开的过程中,控制导引电路应该首先断开,最后断开接地线  车 辆连接器应有联锁装置用于防止车辆连接器与电动汽车连接时意外断开  车辆连接器具备防误操作功能 (如连接的方向性等 ) 接口定义 充电机与电动汽车的接口定义如 下 图 所示。 ( 1 ) 直 流 +( 2 ) 直 流 ( 4 ) 控 制 导 引 线 1( 5 ) 控 制 导 引 线 2( 6 ) 通 信 C A N H( 7 ) 通 信 C A N L( 3 ) 保 护 接 地( 8 ) 辅 助 电 源 +( 9 ) 辅 助 电 源 充电机/充放电装置电动汽车 图 :充电机与电动汽车接口定义 ( 1)直流 +: 直流正极 ( 2)直流 :直流负极 ( 3)保护性接地:使动力电池系统通过充电机可靠接地 ( 4)控制导引线 1:实现充电机充电控制导引电路功能的连接线 1 ( 5)控制导引线 2:实现充电机 充电控制导引电路功能的连接线 2 ( 6)通信 CANH:与动力电池系统通信的 CAN 总线 ( 7)通信 CANL:与动力电池系统通信的 CAN 总线 ( 8)辅助电源 +:辅助电源正极 ( 9)辅助电源 :辅助电源负极 接口电气性能要求 车辆连接器具有 9 个功率或信号触头,它们的电气额定值见 下 表 触头序号 直流 功能 1 最大 600V 500A 直流 + 2 最大 600V 500A 直流 3 故障(用)规定值 保护性接地 4 30V 2A 控制导引线 1 16 5 30V 2A 控制导引线 2 6 30V 2A 通信 CANH 7 30V 2A 通信 CANL 8 30V 5Ab 备用 9 30V 5Ab 备用 、电流额定值可根据充放电设备输出在以下额定值中选取: 1)额定电压等级( V): 250,600; 2)额定电流优选值( A): 63, 125, 250, 500。 5A,则供电方案需要与生产厂家单独协商解决。 充电机接口规范 GB/T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 GB/T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 /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 GB/T 202342020《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通用要求》 Q/GDW2342020《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电气接口规范》 Q/GDW2352020《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信规约》 充电站综合运行管理系统 系统概述 充电 站 监控系统作为充电 站 自动化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充电 站 监控后台、充电机控制系统、配电系统监控 、计量计费系统、安防系统 及通信管理机等。 其 结构如 下 图所示。 监控系统结构示意图 充电 站 监控后台主要完成采集、处理、存储来自充电机及配电系 统监控的数据 , 提供图形化人机界面及语音报警功能,完成系统的数据展现及下发控制命令,用以监控充电机及配电系统的运行;除配电站监控 SCADA 功能外,还提供针对充电 站 系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