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库规章制度内容摘要:
19 基础生物安全操作 实验室标本的收集、运输和处理不当,会带来使相关人员感染的危险。 标本容器 标本容器可以是玻璃的,但最好使用塑料制品。 标本容器应当坚固,正确地将盖子或塞子盖好后应无泄漏。 在容器外部不能有残留物。 容器上应当正确地粘贴标签以便于识别。 标本的要求或说明书不能够卷在容器外面,而是要分开放置,最好放置在防水的袋子里。 标本的收集、接收和标记 ,所有操作均要戴手套。 采集病人或动物的血样。 ,应当使用一次性的安全真空采血管取代传统的针 头和注射器,因为这样可以使血液直接采集到带塞的运输管和 /或培养管中。 用完后自动废弃针头。 ,在实验室内部转运也应这样。 检验申请单应当分开放置在防水袋或信封内。 标本在设施内的传递 为了避免意外泄漏或溢出,应当使用盒子等二级容器,并将其固定在架子上使装有标本的容器保持直立。 二级容器可以是金属或塑料制品,应该可以耐高压灭菌或耐受化学消毒剂的 作用。 密封口最好有一个垫圈,要定期清除污染。 打开标本及处理 接收和打开标本的人员应当了解标本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并接受过如何采用标准防护方法的培训,尤其是处理破碎或泄漏的容器时更应如此。 并准备好消毒剂。 标本打开处理时: ,并建议对眼睛和黏膜进行保护(护目镜或面罩)。 ,应用纸或纱布抓住塞子以防止喷溅。 避免传染性物质的注入 ,可以避免破损玻璃器皿的刺伤所引起的接种感染。 应尽可能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 20 (如通过 皮下注射针头、巴斯德玻璃吸管以及破碎的玻璃)可能引起意外注入感染性物质。 : ( a)减少注射器和针头的使用(可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打开瓶塞,然后使用吸管取样而不用注射器和针头); ( b)在必须使用注射器和针头时,采取锐器安全装置。 一次性物品应丢弃在防 /耐穿透的带盖 容器中。 血清的分离。 产生。 血液和血清应当小心吸取,而不能倾倒。 严禁用口吸液。 移液管应在消毒液中浸泡适当的时间,然后再丢弃或灭菌清洗后重复使用。 ,在加盖后应放在适当的防漏容器内高压灭菌和 /或焚烧。 对血液和其他体液、组织及排泄物的标准防护方法 设计标准防护方法(其中包括“常规预防措施”)以降低已知或未知感染源的微生物传播危险。 玻璃器皿和“锐器”。 只能用实验室级 别(硼硅酸盐)的玻璃, 任何破碎或有裂痕的玻璃制品均应丢弃。 用于显微镜观察的盖玻片和涂片 用于显微镜观察的血液,不必杀死涂片上的所有微生物和病毒。 应当用镊子拿取这些东西,妥善储存,并经清除污染和 /或高压灭菌后再丢弃。 21 清除污染 建议使用次氯酸盐和高级别的消毒剂来清除污染。 一般情况可使用新鲜配制的含有效氯1 g/L 的次氯酸盐溶液,处理溢出的血液时,有效氯浓度应达到 5g/L。 戊二醛可以用于清除表面污染。 5.加强消毒管理,并按照要求进 行生物监测:( 1)血迹、体液及时消毒;( 2)物表、地面、空气每日消毒;( 3)贮血冰箱内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 90mm)细菌生长菌落< 8CFU/10 分钟或< 200CFU/m3 为合格;( 4)消毒剂应进行有效浓度监测,消毒容器定期消毒;( 5)消毒工作完整记录。 修订人 修订审核人 修订批准人 修订日期 陈微婕 蒋奇 张建祥 20200101 修订人 修订审核人 修订批准人 修订日期 22 姜山中心卫生院检验科 输血科(血库)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YZJSJYKXK 版本 /修订号 : A/2 主题内容 职业暴露应急制度 生效日期: 20200101 第 22 页 共 47 页 职业暴露应急制度 1 目的 为了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防止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根据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和《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在姜山 卫生院检验科涉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各项工作。 3 职责 医院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实验室差错或事故的严重程度与可能产生的危害评估,认定感染事件等级 实验室在发生事件、伤害、事故和职业性疾病情况时,在妥善处理的同时向实验室负责人口头报告,负责人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必要时及时进入现场进行处理。 事故现场处理后,应及时翔实填写事故及事故处理记录,由事故当事人和实验室负责人签字后上报。 处理后实验室负责人应立即向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作详细汇 报。 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人应立即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一般实验室事故 报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严重及重大事故的应立即报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生物安全委员会应及时对事故做出危险程度评估并提出下一步的对策。 单位领导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就事故、事故处理过程以及已经和拟采取的下一步对策进行详细汇报。 对事故的经过以及事故的原因和责任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对感染者的发病过程作详细记录和检验。 事故有了结果以后,当事人、负责人应深入、实事求是地找出事故的根源,总结教训写出书面总结。 单位领导要向上级主管部门写出书面报告,报告事情的经过、后果、原因和影响。 23 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向区卫生局报告实验室感染事件。 4 院生物安全负责人接到报告,应立即召集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对所发生的实验室差错或事故的严重程度与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实验室差错或事故性质和后果,并对受暴露的实验人员采取医学观察或隔离治疗等措施,最后根据所造成的后果的危害大小和严重程度进行感染事件等级认定。 发生实验室感染后 由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及时上报区卫生局。 发生实验室感染后由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及时上报区卫生局。 一般情况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即可启动实验室感染应急预案: ①实验 人员在检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过程中,发生严重差错或事故,导致病原微生物外溢,且数量较多或样本病毒浓度较高时,并有实验人员防护不到位,造成直接暴露,极有可能导致感染时; ②在操作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遇突发事件,如突然断电或遇到火灾等自然灾害,导致病原体外泄,造成严重污染,使实验人员直接暴露时; ③因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安排未经安全培训和不具备专业能力进修学习人员,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发生严重差错或事故,造成病原微生物扩散,实验操作人员个体防护措施存在缺陷时; ④实验过程中,发生病原 微生物容器破损外溢或扩散,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检测的人员,未经预防接种,且所操作的病原微生物能够导致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的情况时; ⑤在操作能够通过呼吸道传播、扩散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时,实验人员发现个体防护措施存在缺陷,并直接暴露,且实验人员未经预防接种时。 实验室感染事件的解除 一旦发生实验室感染,首先必须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把感染事件控 制在最小程度。 对感染的实验人员进行必要隔离观察和治疗外,还应对实验室污染的场所和可能受污染的场所和空间、器具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以消除感染源,同时还应对密切接触者 进行留观。 当感染的实验人员经观察已过最长潜伏期,没有出现临床症状或感染指标,或经治疗已经治愈,同时,实验室受污染场所和空间已经过全面有效消毒处理,密切接触者经过最长潜伏期后没有感染表现,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宣告解除实验室感染事件结束。 不再对社会及相关人员产生威胁时,可以对警报进行降级或解除警报。 实验室感染警报的降级或解除,由姜山中心卫生院提出,上报区卫生局,经市卫生局组织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判定,由市相关领导小组批准,宣布实验室感染事件的降级或解除警报。 实验室感染的应急响应 室感染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 24 ①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全面了解感染发生的情况,督促各有关部门履行各自的职责,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②发生感染的实验室停止与感染发生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 ③立即组织专家组进入实验室进行调查,对感染的实验人员进行必 要隔离观察和治疗外,还应对实验室污染的场所和可能受污染的场所和空间、器具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以消除感染源,同时还应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留观。 ④感染人员送定点医院检查,对密切接触者和同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检查。 在一般实验室感染措施的 基础上,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①停止发生感染的实验室所有工作,组织专家进行调查。 ②对感染的实验人员进行必要隔离观察和治疗外,还应对实验室污染的场所和可能受污染的场所和空间、器具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以消除感染源,同时还应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留观。 ③对发生感染事件的实验室的所有实验室人员进行隔离检查。 ④事件判定后的 2小时内报市卫生行政部门。 在严重实验室感染措施的基础上,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①对发生感染的实验室进行封锁,组织专家进入进行调查。 ②事件判定后立即报市卫生行政部门。 实验室感染的现场调查控制 在发生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感染或出现感染迹象时,院生物安全委员会立即组织由相关人员参加的调查组,进驻现场开展调查。 : ①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与可疑暴露实验人员调查; ②个人防护装备情况; ③实验室设施和设备运行情况; ④实验室安全管理情况; 修订人 修订审核人 修订批准人 修订日期 陈微婕 蒋奇 张建祥 20200101 修订人 修订审核人 修订批准人 修订日期 25 姜山中心卫生院检验科 输血科(血 库)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YZJSJYKXK 版本 /修订号 : A/2 主题内容 污物处理制度 生效日期: 20200101 第 25 页 共 47 页 污物处理制度 目的 规范实验废弃物的管理,维护正常的检验工作秩序,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避免或减少实验室内感染或潜在感染性生物因子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 所产生的实验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置。 4 职责 后勤服务中心负责检验科实验废弃物的管理。 科负责人负责组织本科所实验废弃物消毒、处理工作。 实验技术人员负责实验室内实验废弃物的消毒、处理。 实验辅助人员、洗刷人员、废弃物管理人员、保洁人员负责责任范围内实验废弃物的收集、运送、消毒、贮存,并负责贮存设施、设备和运输工具的维护、消毒及处理。 医院感染科、医务科、生物安全监督质量管理委员会或人员负责责任范围内实验废弃物处置工作的监督检查。 4 内容 管理规定 实验废弃物处理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等相关法规要求 ,按照“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进行妥善处理。 后勤服务中心负责检验科 实验废弃物管理,检验科负责责任范围内的实验废弃物管理,科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防止因实验废弃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 应当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实验废弃物,并按照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类别分别放置于防渗漏专用包装容器(袋)或者防锐器穿透密闭容器(可 26 以是广口塑料瓶或耐重硬纸盒等)内。 感染性、实验废弃物放入包装容器后不得取出。 严禁使用破损的包装容器,严禁包装容器 超量盛装,达到容器的 3/4 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 操作、搬动或运送过程中发现容器有破损、渗漏等情况,应立即采取重新封装等措施并作相应消毒处理。 包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实验废弃物的容器外表面应有警示标志,特别需要时可粘贴中文标签,标签内容包括:实验废弃物产生机构名称、产生日期、类别 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洁净的破损手套、口罩、帽子、隔离衣、废物包装容器等,不得作为普通生活垃圾遗弃,应与实验废弃物一同处置。 严禁将实验 废弃物与生活垃圾混放。 实验废弃物中含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弃物,应先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剂消毒处理后,再按照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置。 应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专用运送工具,按照中心实验废弃物运送时间、路线,将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 运送工具使用后应当在医院内指定的地点及时消毒和清洁,指定专人负责。 严禁在贮存设施以外堆放实验废弃物;不得露天存放实验废弃物。 设专人管理实验废弃物暂存设施和设备,配备适宜的防护用品和器材,并定 期的消毒。 对接收的实验废弃物进行核查、登记并做好有关的交接记录。 实验废弃物暂时贮存时间不宜超过 2 天,冷冻贮存时间不宜超过 7 天。 从事实验废弃物收集、运送、贮存、管理等工作人员应当接 受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血库规章制度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行政事业单位聘请法律顾问合同书
应当单独建档,应当保存完整的工作记录,对涉及甲方的原始证据、法律文件和财物应当妥善保管。 9.乙方律师 (法律工作者) 只为甲方法人提 供法律服务,无义务为甲方的员工提供法律服务。 10.乙方的工作时间、地点应根据甲方的实际法律服务内容的不同,具体协商或随时联系约定。 第五条 顾问费及支付 甲方向乙方支付的法律顾问费为每年¥ _________元。 甲方应于本合同生效之日起 五 日内
螺栓球网架工程监理细则
擦面的平整度和清洁度 观察检查 13 检查高强螺栓穿入方式和方向及外露长度 观察、用尺 检查 14 检查高强螺栓初拧、终拧质量及记录 观察和资料检查 15 检查梅花头的扭剪型高强螺栓、终拧后拧掉梅花头的个数及终拧扭矩值 观察检查、检查记录 16 检查高强螺栓连接摩擦面 观察检查 17 检查扭矩扳手使用状态(年检有效期) 检查资料 18 检查扩螺栓孔 观察、用尺检查 19 检查地脚螺栓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