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形桥技术交底内容摘要:

在顶托上横桥向布设Ⅰ 12 的工字钢作为分配梁,其上纵桥向布置间距 30cm 的 10 10cm 的方木,作为底板下背肋。 ⑤模 板 模板系统由外模、内模、底模、端模等组成。 箱形桥边墙内、外模采用大块平面钢模板,钢模板尺寸为 1 ,钢模板设置Φ 16 拉杆孔,顶板、上下倒角模板、端模板均采用高强度 厚大块竹胶板。 内外模板间采用Φ 14 的拉杆进行连接,拉杆间距按水平 米,竖向 米布置。 在钢模板外拉杆孔位置,并排两道水平钢管作为勒板,拉杆两端各使用两个山型卡和螺帽扣紧勒板钢管。 ⑶侧墙模板: 侧墙钢筋绑扎完毕经验收合格后,随即清理其周围杂物,为安装模板作准备。 侧墙 外 模板由φ 48 钢管立档及木枋横档和φ 48mm 钢管斜撑来支撑 固定:先立 100mm 100mm 木枋横档 @250mm,然后放φ 48mm 钢管立档 @600mm。 采用φ 48 钢管斜撑固定 外 侧板,斜撑底部采用预埋 钢管和扣件 固定。 由于钢管斜撑长度较长,为保证斜支撑的稳定,要求斜支撑之间进行有效的连接。 在侧墙轴线及边线测量放样准确无误后,并将模板预组分块,再开始安装。 模板安装时,先安装端部外侧模,经吊锤吊直,拉线拉平后,先将其固定撑牢,再依次安装其余内侧模,待钢筋等隐蔽验收完成后安装另一侧模板,同时安装、紧收对拉螺栓、斜撑等并加以固定。 箱涵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浇注前, 技术员检查钢筋种类、数量及保护层情况,模板位置偏差、断面尺寸、表面平整度、标高以及支护情况等,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工程师报检,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拌和采用自动计量混凝土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罐车运输至施工现场,用混凝土汽车泵入模的方法浇筑,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 混凝土摊铺厚度不宜大于 40cm。 混凝土浇筑时注意两边侧墙对称均衡进行,侧墙混凝土通过串筒浇筑,出料口距混凝土浇筑面的高度不宜超过1 m。 混凝土灌筑入模时下料均匀,注意与振捣相配合,混凝土的振捣与下料交错进行。 插入式振动棒时宜快插慢拔,垂直点 振,不得平拖,不得用振捣棒驱赶混凝土。 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沉落,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漏振。 插入式振动棒移动距离不宜5 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 倍 (约 40cm),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 50~ 100mm,与侧模应保持 50~ 100mm 的距离。 浇筑过程中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它预埋部件,同时加强倒角、施工缝以及钢筋密集部位的振捣。 钢管支架、模板加固横断图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不得间断。 当因故停顿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当超过允许间歇时间时,应按浇筑中断处理,同时应留置施工缝。 施工缝的平面应与结构的轴线相垂直。 在浇筑过程中或浇筑完毕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必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将水排出。 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浇筑混凝土期间,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的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及时处理。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采取二次压光工艺 ,第一次用 木抹子压实抹平,待定浆后再用铁抹子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 抹面时严禁洒水,并防止过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的质量。 夏季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混凝土顶面接近初凝 (以手按不沾灰为准 ),按夏季施工方案要求采用土工布覆盖,并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期间始终保持混凝土面湿润。 冬季施工时,按冬季施工方案要求采用棉被覆盖养护。 支架模板拆除 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 100%后,方可拆除模板及支撑。 当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拆模:①非承重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 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而受损时;承重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 100%。 ②混凝土温度已处于降温期,且构件芯部混凝土与表面混凝土、表面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均不大于 2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