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井降水方案内容摘要:
包括孔号、孔径、孔长等要素。 针对性的进行岗前安全教育。 三、 安全与文明施工 安全管理措施 施工现场的安全保障要靠全员配合才能得以实施,作为施工人员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遵守安全制度,精神上高度集中。 但由于工人素质差异等原因的影响,保证安全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管理人员的管理来实现,即在多个施工环节,针对特点,制定安全措施。 1)施工前,应向有关单位了解地下电缆、水管、煤气管道的情况,派专人进行妥善处理。 2)充分考虑施工扰民、妨碍交通、发生事故的各种可能因素。 以确保人员安全。 3)在工程正式开工前,对项目管理人员要进行必要的教育,让大家了解工程的状况、 环境和安全要求。 4)认真审核参加施工的单位和人员,抓好上岗安全教育。 5)强化进入施工区域戴安全帽的规定。 文明施工 加强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是一项科学的管理工作,也是现场管理中一项综合性基础管理工作,是现场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搞得好环,直接影响公司的信誉及形象。 工地现场施工产生的泥浆应有组织的排入池中,施工完成后应做到工完场清。 13 回灌井点隔水原理 基坑开挖时采用集水井降水对周边建筑物及路 基、管道等的髟响是由于地下水的流失造成的。 回 灌井点施工就是在集水井点和要保护的原有建 筑物 及路基之问打一排井点,在降水的同时.向土层内灌 人一定数量的水,形成一道隔水帷幕,从而阻止或减 少回灌井点外侧建筑物及路基下的地下水流失,使 地下水位基本保持不变。 这样就不会因降水而使地 基的自重应力增加引起地面沉降 2. 2 回灌井点的设计与施工 (L)根据本工程特点,我们在深层搅拌桩外侧布 置回灌井 l6口。 回箍井深度进入含泥中粗砂层不 小于【 m.平均孔深在 9rn左右,孔径为 500“ m ,孔内 放人 5m长,直径为 325mm的水瞥,下部填人砾石, 磐 上部用粘土封严 (详见图 1)。 图 l 回灌井点剖面示意 图 (2)在场内四周设 4个水葙 (2 3X 1. 5m3),集 中向回灌井内供水,水的来源主要为基坑开挖时的 降水,必要耐可用自来水供应,注水压力不小于 0. 05MPa。 每个回灌井点与水葙用水管连接,并使 用阀门控制其回灌水量。 (3)设专人负责向回灌井内供水,保证回灌井点 的水头高度及注人水的清洁。 特别在基坑开挖期间 要昼夜值班。 (4)经常对周围建筑物及路基进行搋降观测,发 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3 回灌井点的应用效果 本工程在从降水开挖基坑到地下室工程完成的 成都市河综合整治工程 标块河道工程 降 14 水 井 施 工 方 案 编制单位:成都市河综合整治工程标块 编制时间:二 OO 三年五月三十一日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综述 第一节 工程简介及地质条件 第二节 设计基本依据 第三节 工程特点分析、降水方案选择 第二章 施工布置 第一节 施工项目机构设置 15 第二节 施工力量投入及主要工作量 第三节 施工机具投入 第四节 施工总工期控制 第三章 降水方案设计及施工 第一节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第二节 井位布置及成井工艺 第三节 施工降水技术分析、论证 第四节 降水及排水措施 第四章 施工质量保证 及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第一节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第二节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第一章 工程概况、综述 第一节 工程简介及地质条件 一、工程简介 驷马桥至三友路段河道工程包括左、右岸两部分,河道断面布置形 式为:河宽 ~,两侧河堤设计主要采用直墙式复合河堤断面, 人行平台略高于常水位及雍水闸坝挡水后的回水位,河堤每250m 设计 下河梯步,左右岸交错布置。 人行平台临河岸一侧设计斜坡绿化,宽 16 ~,至河岸线。 在绿化斜坡内设计下岸梯步,每 50m 一处。 河道 纵坡 ,河道糙率 ~,设计过流量为 112m3/s。 河堤纵坡基 本与河道纵坡一致,河岸以实际地形地貌为主。 河道工程主要工程量数 据列表 1- 1 如下: 表 1- 1 名称单位 数量 条石盖帽 m3 106 浆砌条石 m3 1944 混凝土基础 m3 3732 人行道 m2 8152 下河梯步座 5 条石拆除 m3 884 浆砌硅块 m3 4647 左岸围堰 m 1142 右岸围堰 m 826 我部在实际施工中,经实地测量,确定了左、右岸树木的坐标桩号 及里程。 该段树木特点为:生长年代均在 40 年以上,胸径达50cm,大 多为法国梧桐树种,枝叶茂盛,但根系不发达,无主根,根部入土深度 小于 ,须根分布约 半径范围内。 树木距离设计河堤线很近, 几乎无法保证正常施工,需采取保护措施。 二、地质条件 17 (一)自然地理及气象 1.沿线位置 沙河整治河堤工程起于成都市北面洞子口沙河源头与府河交汇处, 流经驷马桥、李家沱、电子科大、麻石桥、多宝寺、塔子山公园,止于 成都市南面河心村与南河交汇处,全长约 22km。 2.气象 成都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冰雪。 根据成都 气象台观测资料,成都地区 的气象指标如下: ( 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 低气温 ℃。 ( 2)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 ,最大日降水量。 ( 3)蒸发量:多年平均蒸发量。 ( 4)相对湿度:多年平均为 82%。 ( 5)日照时间:多年平均为。 ( 6)风向与风速:主导风向为 NNE 向,多年平均风速为。 ( 7)最大风速为 ( NE 向),极大风速为 ( 1961 年 18 6 月 21 日) ( 二)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 1.地形 沙河起于成都市北面、流经东面、止于南面,穿越商贸大道、老成 彭路、成渝铁路、川陕路、二环路北四段、太升路北沿线、府青路、建 第 5 页共 15 页 设路、二环路东二段、牛龙公路、成洛路、成渝高速公路、老成渝路、 成仁路等主要道路。 沙河沿岸两岸所在位置大部分地段均有建筑物,部 分地段为农田和绿化带,少部分地段为已建河堤,地形地物复杂多变。 地形起伏总趋势北高南底,勘探点孔口最高标高为 (沙河源头 处),最低标高为 (沙河下游与府河交汇处),相对高差为。 2.地貌 沙河沿线所经过地貌单元:沙河起点至水五厂,望江宾馆至沙河终 点,为川西平原岷江水系一级阶地。 水五厂至望江宾馆,即 2929`剖面 19 ~3838`剖面孔地段(下文简称沙河中段),为川西平原岷江水系Ⅱ级阶 地。 3.地质构造 成都地区在地质构造体系上位于华夏系龙门山隆起褶皱带和新华夏 系龙泉山褶皱带之间。 该体系于印支运动早期已具雏形,印支晚期则已 基本定形,进入喜山期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剧其发展。 老第三纪,青藏高原的上升,龙门山和龙泉山也跟随隆起,但地面 高差不大。 进入新第三纪差异运动 不明显。 早更新纪,龙门山急剧抬升, 龙泉山随着抬升,平原西侧坳陷形成,粗碎屑之卵砾石堆积其间。 第四 纪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早期龙门山、龙泉山继续抬升,整个平原则 普遍下沉。 中更新世晚期,新构造运动变得剧烈而复杂起来。 龙门山、 龙泉山加速抬升过程中,原有的一些主干断裂继续加强活动,成都坳陷 解体,东部边缘构造带和西部边缘构造带上升,局部成为台地, 20 中央凹 陷和边缘构造带的部分地段继续沉降,接受晚更新统沉积。 最终形成了 成都地区现今的构造轮廓和地貌景观。 成都地区西部大地构造体系为华夏系龙门山构造带;其东部是新华 夏系龙泉山构造带;处于两构造单元之间的成都平原北起安县、南至名 山、西抵龙门山脉、东达龙泉山,惯称成都坳陷。 成都市区所处地壳为一稳定核块,东侧距龙泉山褶断带约 20km, 西侧距龙门。管井降水方案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粗粒式ac-25沥青混凝土施工方案
,运料前用水冲洗净车轮后进入工程现场。 运料车辆应行驶在平整坚实的道路上,减轻车辆颠簸,对行驶路线的坑槽应及时维修,以免混合料离析或运料车中途抛锚。 ⑹、运输途中,空车避让重车。 、混合料的摊铺 ⑴、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的摊铺施工采用 1 台 戴纳派克 182型 摊铺机 全断面摊铺 作业, AC25C 沥青混凝土下面层 设计 厚 度为 7cm。 为保证沥青路面 AC25C 沥青 混凝土下面层厚度
管线带压开孔施工方案
提出封堵头,关闭夹板阀,拆除封堵机。 ★ 关闭临时旁路线上的夹板阀,拆除临时线。 ★ 在三通夹板阀上再次安装(已组装好堵塞的)开孔机;再次将开孔机的连接器上的闸阀与干线平衡用 DN50 高压钢丝编织软管相通,开阀后夹板阀上下腔体的压力相平衡。 才能实施开阀和下堵塞作业。 ★ 确认堵塞被四个锁环锁住后,拆除开孔机和夹板阀。 ★ 完成干线上和新投产管线 DN100 和 DN50 闸阀的堵孔作业。 ★
简论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的改革
于吸收并留住优秀人才 ,不利于保持公务员系统的稳定性和先进性。 (三 ) 激励功能不足 公务员的薪酬除了具有保障功能外 ,还应具有激励功能。 首先 ,工资是公务员本 人及其家庭生活的基本保障。 其次 ,工资是人们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诸多激励因素之一。 所以一个良好的薪酬制度应该具有激发公务员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公务员薪酬激励功能的发挥首先取决于良好的增资机制。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