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模板工程质量控制与验收内容摘要:

模,造成墙内侧或外侧水泥砂浆挂墙。 、 梁内外侧不平,砌上段墙时局部挑空,如图 118 所示。 卡具未夹紧模板,混凝土振捣时产生侧向压力造成局部模板向外推移。 模板组装时,未与墙面 支撑平直。 采用在墙上留孔挑扁担木方法施工时,如图 119,扁担木长度应不小于墙厚加 2 倍梁高,圈梁侧模下口应夹紧墙面,斜撑与上口横档钉牢,并拉通长直线,保持梁上口呈直线。 采用钢管卡具组装模板时,如图 1110,如发现钢管卡具滑扣应立即调换。 圈梁木模板上口必须有临时撑头,保持梁上口宽度。 5 梁模板下口炸模;上口偏歪;梁中部下挠。 下口围檀未夹紧或木模板夹木未钉牢,在混凝土侧压力作用下,侧模下口向外歪移。 梁过深,侧模刚度差,又未设对拉螺栓。 支撑按一般经验配料,梁自重和施工 荷载未经核算,致使超过支撑能力,造成梁底模板及支撑不够牢固而下挠。 斜撑角度过大(大于 60 度),支撑不牢造成局部偏歪。 根据深梁的高度及宽度核算混凝土振捣时的重量及侧压力(包括施工荷载)。 钢模板外侧应加双排钢管围檀,间距不大于 50cm(图1111),并加穿对拉螺栓,沿梁的长方向每隔80~120cm,螺栓内可穿直径 40 钢管或塑料管,以保证梁的净宽,并便于螺栓回收重复使用。 木模采取 50mm 厚模板,每 40~50cm加一条拼条(宜立拼),根据梁的高度适当加设横档。 一般离梁底 30~40cm处加直径 16mm对 拉螺栓(用双根横档,螺栓放在两根横档之间,由垫板传递应力,可避免在横档上钻孔),沿梁长方向相隔不大于 1m,在梁模内螺栓可穿上钢管和硬塑料套管撑头,以保证梁的宽度,并便于螺栓回收,重复利用。 木模板夹木应与支撑顶部的横档木钉牢。 梁底模板应按规定起拱。 单根深梁模板上口必须拉通长麻线(或铅丝)复核,两侧斜撑应同样牢固。 6 柱模板炸模,造成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 柱偏斜,一排柱子不在同一轴上。 柱身扭曲,如图1112 所示。 柱箍间距太大或不牢,或木模钉子被 混凝土侧压力拔出。 板缝不严密。 成排柱子支模不跟线,不找方,钢筋偏移未校正就套柱模。 成排柱子支模前,应先在底部弹出通线,将柱子位置兜方找中。 柱子支模板前必须先校正钢筋位置。 柱子底部应做小方盘模板,或以钢筋角钢焊成柱断面外包框(图 1113),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7 板模板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采用木模板时梁边模板嵌入梁内不易拆除。 板搁栅用料较少,造成挠度过大。 板下支撑底部不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荷载不断增加,支撑下沉,板模下挠。 板底模板不平,混凝土接 触面平整度超过允许偏差。 将板模板铺钉在梁侧模上面,伸着略伸入梁模内,浇筑混凝土后,板模板吸水膨胀,梁模也略有外胀,造成边缘一块模板嵌牢在混凝土内,如图 1115( a)所示。 楼板模板下支承料或桁架支架应有足够强度和刚度,支承面要平整。 支撑材料应有足够强度,前后左右相互搭牢;支撑如撑在软土地上,必须将地面预先夯实,并铺设通长垫木,必要时垫木下再加垫横板,以增加支撑在地面上的接触面,保证在混凝土重量作用下不发生下沉(要采取措施消除泥地受潮后可能发生的下沉)。 木模板板模与梁模连接除,板模应拼 铺到梁侧模外口齐平,避免模板嵌入梁混凝土内,以便于拆除,如图 1115( b)所示。 板模应按规定起拱。 8 墙模板炸模、倾斜变形。 墙体厚薄不一,墙面高低不平。 墙根跑浆、露筋、模板底部被混凝土及砂浆裹住,拆模困难。 墙角模板拆不出。 钢模板事先未作排板设计,未绘排列图,相邻模板未设置围檀或间距过大,对拉螺栓选用过小或未拧紧。 墙根未设导墙,模板根部不平,缝隙过大。 木模板制作不平整,厚度不一致,相邻两块墙模板拼接不严、不平、支撑不牢,没有采用对拉螺栓来承受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 以致混凝土浇筑时炸模(或因选用的对拉螺栓直径太小,不能承受混凝土侧压力而被拉断)。 模板间支撑方法不当,如图1116( a)所示。 混凝土浇筑分层过厚,振捣不密实,模板受侧压力过大,支撑变形。 角模与墙模板拼接不严,水泥浆漏出,包裹模板下口。 拆模时间太迟,模板与混凝土粘结力过大。 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后被雨水冲走。 墙面模板应拼装平整,符合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有几道混凝土墙时,除顶部设通长连接木方定位外,相互间均应用剪刀撑撑牢,如图1116( b)、( c)所示。 墙身中间应用对 拉螺栓拉紧,模板两侧以连杆增强刚度(图 1117)承担混凝土的侧压力,确保不炸模(一般采用直径 12~16mm 螺栓)。 两片模板之间,应根据墙的厚度用钢管或硬塑料撑头,以保证墙体厚度一致。 有防水要求时,应采用焊有止水片的螺栓。 墙根按墙厚度先灌注 15~20cm 高导墙作根部模板支撑,模板上口应用扁钢封口,如图1118 所示,拼装时,钢模板上端边肋要加工两个缺口,将两块模板的缺口对齐,板条放入缺口内,用 U形卡卡紧。 9 楼梯侧帮露浆、麻面、底部不平。 楼梯底模采用钢模板,遇有不能满足模数配齐时,以木模 板相拼,楼梯侧帮模也用木模板制作,易形成拼缝不严密,造成跑浆。 底部平整度偏差过大,支撑不牢靠。 侧帮在梯段可用钢模板以 2mm厚薄钢模板和【 8 槽钢点焊连接成型,每步 2 块侧帮必须对称使用,侧帮与楼梯立帮用 U 形卡连接,如图 1119 所示。 底模应平整,拼缝要严密,符合施工规范,若支撑杆细长比过大,应加剪刀撑撑牢。 10 桩身不直;几何尺寸不准;桩尖偏斜,桩头不平。 接桩处,上节桩预留钢筋孔洞位置有偏差,或下节桩孔深不足。 叠捣桩上下粘连。 场地未平整夯实,使接触地面的桩身不平直。 弹线有偏差。 桩模的支撑强度与刚度不足。 桩尖模板振捣时移位。 桩头模板不垂直于桩身。 上下桩的连接处,下节桩预留孔洞位置不准,深度不够;上节桩预留钢筋未设定位套板,混凝土振捣时位置走动。 桩上未刷隔离剂,或隔离剂已被雨水冲走。 制桩场地应平整夯实,排水通畅,铺 7cm道渣压平粉光,再用 M5 水泥砂浆抹平压光,如图 1120 所示。 采用间隔支模施工方法,地面上弹准桩身宽度线(间隔宽度应加纸筋灰作隔离剂的厚度)。 模板与模档应有足够的刚度。 桩头端面要用角尺兜方。 桩尖端应用专用钢帽套上 ,如图 1121 所示。 上下节桩端部均应做相匹配的专用模板,以保证接桩位置准确,并与桩侧模板连接好。 为使接桩准确,在浇筑桩身混凝土时,可在钢管内预先放置 4 直径 50mm 圆钢,在初凝前应经常转动圆钢,初凝后拔出成孔,如图1122 所示。 采用间隔支模方法时,可采用纸筋石灰作隔离层,厚度约 2mm。 11 柱模板底部漏浆;叠捣柱粘连;平面尺寸变形,高低不平。 炸模或模板接缝处松动。 未使用隔离剂或隔离剂失效,造成粘连。 场地未平整夯实。 底模一般应采用分节脱模法或胎模施工。 两侧 及端部模板要有足够的刚度,并撑牢夹紧,保证嵌缝严密。 叠捣时,隔离剂可采用纸筋石灰粉刷,或涂废机油两遍以上。 12 桁架模板构件不平整、扭曲或有蜂窝、麻面、露筋,沿预应力抽芯管孔道的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 底部胎模未用水平仪抄平,尺寸不准。 模板制作不良,支撑不牢,底部两侧漏浆,侧模外胀。 上部对拉螺栓拉得过紧又未加撑木,当混凝土浇筑完成,拆除侧模上口临时搭头木时,侧模向里收进,造成构件上口宽度不足。 当混凝土浇筑完毕转动芯管时,由于钢管不直,造成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