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室工作制度内容摘要:

,并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 3.凡是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人员,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每年要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宣传食品卫生和营养知识,食品卫生法规标准和 卫生学知识。 自觉遵守各项卫生操作制度,防止食品污染,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5.如辖区内发生食物中毒,应积极采取抢救措施,并立即报中心主任和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协助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及时采取措施。 地段保健工作制度 1.做好传染病防病知识宣传和管理工作,接到卡片 24小时内及时访视,处理好疫源地,投预防药,指导消毒隔离。 防止继发。 ,大力宣传、发动群众消灭蚊蝇,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3.协助辖区居委会,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宣传晚婚晚育,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 4.搞好预防接种工作,对计划接种和突击接种工作要安排好。 按免疫程序进行接种,提高接种率及合格率。 管理好计划接种卡片。 做好卡片横转工作。 接种前做到三查五核对。 5。 凡属本辖区户口,而外区托住儿童,每年发信追访服用小儿麻痹糖丸落实情况。 对户在人不在儿童做到去向明,底数清,定期检查接种情况。 6。 对学龄前儿童,做好定期体检工作,发现佝偻病及营养不良儿童,及时转入体弱儿门诊。 7.掌握居委会基本情况,协助搞好初级卫生保健。 计划免疫室工作制度 1.凡正式户口或寄托在本社区 内两个月以上的临时户口的儿童均属于计划免疫管理范围,学龄前儿童一律建立一人一卡,建卡率 100%。 2.值班者按时到岗,衣帽整齐八点前做好注射前准备。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执行“三查七对”(卡、盘、片、药品,严格掌握禁忌症,对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免疫程序按生物制品名称、计量)。 4.向家长交待注射前后的注意事项。 5.备好急救药品,如有异常反应要及时处理,并做好详细记录。 6.接种部位准确,皮肤严格常规消毒。 7.认真做好一人一针一灭菌,一人一碗一勺,糖丸 须用凉水溶化后服下,并告之注意事项。 8.对活疫苗做到“苗不离冰”疫苗打开后半小时内用完。 9.工作结束后做好统计和室内卫生,紫外线消毒。 10.注射后卡片及时上册。 妇女保健工作制度 1.建立社区妇女基本情况档案卡,了解基本健康状况(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单位、婚姻状况、月经情况、生育史、妇科疾患)。 2.承担社区内妇女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技术指导工作,做好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工作,使孕妇管理率达标。 3.做好早孕的建卡、建册及围产期保健工作。 每位孕妇产前 检查 8 次;产后访视,不少于 2次。 4.对高危孕产妇实行专案管理,管理率达到 100%,病历和保健手册有标记,有追访;有分娩结局。 凡高危因素复杂或病情严重者应及时转入上级医院诊冶。 5.做好孕妇学校工作,统一宣教资料,专人负责。 采取群体与个人宣教相结合,孕期宣传不少于三次,并将宣传时间、内容登记在围产保健手册上。 6.有计划的检查、治疗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做好妇女五期(经、孕、产、哺乳、更年)保健工作。 7.按时登记、统计、上报有关的妇女保健基本数据和报表。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1.承担社区内 0- 6岁儿童保健工作,对婴幼儿实行保健系统管理,常住儿童系统管理率达 90%以上。 2.掌握社区内新生儿、婴幼儿的保健状况。 有计划的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防治,做好托幼机构的健康教育及卫生保健指导。 3.对检查出的体弱儿实行专案管理、登记。 对体弱儿体检结果、病情、喂养、营养、生长发育评价、护理、治疗、矫治等情况作详细记录及定期复查,必要时可转往上级医疗机构治疗。 待患儿恢复正常后,及时结案转正常健康儿童管理。 4.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推广母乳喂养,喂养率达标。 5.加强集体营养管理工作,营养科学覆盖率、管理率达到市统一标准,注意饮食卫生,争取营养素全面达标。 6.按时准确登记、统计、上报儿童保健基本数据和报表。 精神科门诊工作制度 1.门诊以本区域精神病人为主,对跨区域门诊病人也予以应诊。 2.初诊或疾病波动期病人就诊时,应有家属或单位工作人员陪同,并介绍病情,方可进行诊疗。 急诊患者优先处理。 3.复诊病人独自门诊,医生应慎重接待。 4.对待病人要礼貌、热情、周到、尊重患者。 对家属及病人提出的问题或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医生应耐心解答。 5.初诊病人一般要三次门诊给予确诊,遇有疑难病历可请上级医师或上级医院医师会诊。 6.要认真书写病历,保证病历质量,实行保护性医疗。 7.认真做好门诊登记。 8.加强转诊工作,确需转诊者应予以转诊治疗。 9.要求出诊者,可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出诊。 10.外院请求会诊或本中心其它科请求会诊者,应予以会诊。 11.正确使用药物,并对患者定期做化验检查及其它必要检查。 12.门诊病人取药原则上 可给一个月的量,路远或特殊情况病人一次取药不得超过二个月。 中医科工作制度 1.中心设立中医门诊,加强中医科室的建设,继承、发掘、整理、提高祖国医药学遗产。 2.中医医师可按病员病情签署诊断、病假、等有关医疗证明书。 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认真及时书写中医病历。 病历记载要完整、准确、整洁,要签全名。 3.对于年老经验丰富的中医,应配备水平较高的青年中医做为助手,继承并整理其学术经验,积极开展中医科研工作。 4.承担中医和西医学习中医的教学工作,认真带好进修、实习人员,定期开展中医学术活动。 5.积极采集民间土,单、验方,进行整理、筛选、验证,对确有疗效的要推广应用。 6.有条件的中医科要开展推拿、正骨等疗法。 针灸科工作制度 1.严格无菌操作,针具必须严密消毒,一人一穴一针,防止交叉感染。 2.凡留针治疗者,术者不得离开岗位,注意观察病员变化。 取针时应注意防止出现漏针、断针。 3.采取措施,预防晕针、滞针和断针,如有发生,迅速处理。 4.使用电针时,应首先检查仪器是否完好,输出是否正常,并根据病情,选用适当强度。 治疗完毕后将各个输 出扭至零位,关闭开关。 5.经常检查针具否完好,如有不锐利及弯曲时应及时修理,更换。 6.针灸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解剖部位,防止发生意外。 理疗科工作制度 1.凡需理疗者,由医师填写治疗申请单,经理疗科医师检诊后,确定治疗种类与疗程。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治疗前交待注意事项;治疗中细心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治疗后认真记录。 3.理疗科工作人员应经常深人病房,了解病情,观察疗效,介绍理疗方法更好地发挥物理治疗作用。 对不能搬动的住院病员,可到床 边会诊及治疗。 4.疗程结束后,应及时作出小结,存入病历供临床科参考。 5.进行高频治疗时,应除去病员身上一切金属物,注意地面与病员的隔离。 病员和操作者在进行治疗时,切勿与砖墙、水管或潮湿的地板接触。 所有高频机器应避免与地面接触。 超高频率治疗仪器,治疗前,必须检查导线接触是否完善,极板有无裂纹、破损,否则不能使用。 大型超短波禁用单极法。 下班时,所有理疗仪器应一律切断电源。 治疗中病员不得触摸仪器。 6.爱护理疗仪器,使用前检查,使用后擦拭,定期检查维修。 要避免震动损坏电子管和紫外线灯管。 理疗仪 器每次治疗后应有数分钟的休息。 7.体疗病员,由体疗医师及技术人员根据病情决定体疗种类。 并对病员介绍治疗作用及注意事项。 妇科工作制度 1.完成妇科疾病的诊治和计划生育各项诊疗和手术,为社区居民健康服务。 2.配合保健科、社区站做好妇科常见病的防治、普查和五期保健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 3.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保证医疗安全,防止医疗事故和差错的发生。 4.努力学习钻研新技术、开展新疗法,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 叉感染,做好疫情报告。 6.做好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提高社区妇女健康水平。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制度 1.配合街道计生委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 2.建立育龄妇女档案,坚持为育龄居民服务的宗旨,积极为育龄居民排忧解难。 3.积极推广计划生育知情选择,提高节育措施的落实率、及时率及有效率。 4.指导育龄居民落实有效的避孕措施.开展经常性的孕情监测服务,做好跟踪随访工作。 5.开展健康保健及不孕症的咨询治疗,并登记造册。 6.开展妇 女疾病的普查、治疗、保健和技术指导工作。 7.提高已婚夫妇生活质量.做好性生活指导。 眼科工作制度 1.在社区部主任及科室负责人的领导下,门诊医生按时开诊,坚守岗位,顺序接诊,对眼科急诊优先诊治。 2.对患者进行认真的检查和治疗,要准确认真记载病历。 3.医务人员应做到关心、体贴患者,态度和蔼、有礼貌,耐心解答问题。 4.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防止交叉感染,做好疫情报告。 5.诊室经常保持清洁、整齐,做好健康教育及防病知识的宣传。 耳鼻喉科 工作制度 l.在社区部主任及科室负责人领导下,按时开诊,坚守岗位,对急诊病人优先诊治。 2.对患者进行认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