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课程论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内容摘要:

毛概课程论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 相关要求:一、内容1、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属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范畴之内,并遵循任课教师的具体要求。 2、调查报告的结构可以包括五个部分:前言(介绍社会调查的基本情况,包括社会调查的时间、地点、方式、内容、过程等) 、调查对象与方法、调查结果分析、建议、结尾等,最后可以有附录(问卷调查表及问卷结果统计或访谈提纲及访谈过程记录等) ;3、应对调查报告的主题运用某一种或几种社会调查方法进行实地调查,对调查结果要有自己的分析,不能没有调查泛泛而谈,也不能只有调查而没有自己的分析;4、字数要求 3000 字以上。 二、格式1、每个专业的小班合订成 1 本,按学号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做一个统一的封面和目录,封面与目录的格式和内容可参考下例(目录请自动生成) ;装订时请在中缝处体现:学年学期、学院、专业年级班级、指导教师等信息;目录后开始编页码;每一份调查报告均双面打印,每一份调查报告最后都要附上“评价与评分”页。 2、正文内题目用黑体小二字,居中;下一行写姓名、学号,宋体小四号字加粗,居中。 3、正文内各大要点用黑体四号字型,缩进 2 字符,要点后不要标点符号。 4、正文内容用宋体小四字型(文中英文字用 四字体) ,行间距用固定值 22 磅,段落开始时缩进 2 字符,段落与段落间不要空行。 5、页面设置值:上:米、下:米、左:米、右:米,其他默认,打印。 6、从正文开始插入页码,页码居中。 7、需要引用相关参考文献的格式如下:1王利民济南轻骑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L .(200220072韩明论企业如何留住知识型员工对济南轻骑知识型员工的调查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06:4952.3力资源探讨J004,(1):3941. 4国经济出版社,体格式可参考下例。 福建农林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0112012 学年下学期)学 院: 艺术园林学院 专业年级班级: 园林 2011 级 1 班 指导教师: 江书陆 目录1、. 来自龙岩市连城县庙前镇的实地调查吴小芳 091150080前言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 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我市农村的建设规模迅速扩大,人民生活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人均收入翻了几番,好多户农民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 但在人们感受和谐社会建设带来的喜悦的时候,农村环境问题也应运而生,由于长期受到忽视,农村环境问题越发明显,令人堪忧。 有些环境问题甚至已经危及到农民的生存问题,因环境污染而引发的疾病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这些问题种种有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 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的时候,千万不能忽视农村的环境问题。 为了进一步宣传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政策,实践“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了解农村环境现状,发现农村环境问题,更好的改善农村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所参加的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新农村建设”暑假实践队对此在八月份展开了以“农村环保问题”为主题,针对龙岩市连城县庙前镇农村环保问题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2011 年 8 月 6 日、7 日、8 日,深入连城县庙前镇,对部分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活动。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通过电子邮件和书面问卷的方式开展。 其中,深入农户 30 家,随机调查60 份,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一)调查结果- 2 天的不懈努力,此次活动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调查的结果如下: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 60 份,回收问卷 60 份,其中有效问卷 60 份,回收率 100%,问卷容量为 60。 主要从一些常识和意识方面的问题进行问卷。 我省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由于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排放量增大,种植养殖业废弃物逐年递增,化肥农药施用量居高不下,城市工业污染逐渐向农村转移等原因,导致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环境质量明显下降,不仅影响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也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虽然在 2011 年 5 月 25日,福建省龙岩市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印发龙岩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但农民们的环保意识还是比较薄弱,比如问卷中第 6 题所问的是否知道长期使用农药等化学杀虫剂的后果,只有 7%的农民知道并且清楚,而且还有 21%对此表示无所谓的态度,可见,农民的生活水平上去了,环保意识却没有得到提高。 发展固然重要,但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生活才是我们最希望的。 我们决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 的老路,而应该提前把环境保护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 这既是历史的教训,也是我们面临的必然选择,在环境危机日益深化的情况下一种被动选择。 (二)调查问题分析1、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从调查问卷中可以发现,对环境保护知识的了解程度:有 10%的人非常了解,有30%的人表示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知识,60%的人表示不太了解;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在看报纸和杂志时,如果遇到有关环保方面的报到时,有 14%的人会很认真的看、听,有 65%的人只看标题和结果,还有 17%的人选择跳过去,甚至有 3%的人没有看过和听过;对保护环境的认识程度:23%的人认为是每一个人的事,自己也有一份责任,48%的人表示是政府的事,19%认为是环保人员,还有 10%的人不知道。 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非常薄弱,但也是可以理解的。 一方面,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温饱即足,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另一方面,农民的文化水平低,农民的环境意识和维权意识普遍不高,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即使认识到环境的危害性,也不知自己拥有何种权利、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2、环保机构不健全,管理力量薄弱加强乡镇环保机构建设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履行环境保护的行政管理和执法、专攻整治、环境投诉调处、环境宣传等工作中,乡镇环保机构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一是设立乡镇环保机构,是健全环保监管组织体系,是环境保护工作重心下移、向农村延伸的有效途径。 二是设立乡镇环保机构,将强化乡镇环境保护监控- 3 施了面对面监管,增加了监管频次,弥补了监管空白,有效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 三是设立乡镇环保机构,能有效地提升对基层环境事故和环保纠纷的调处能力。 一些因环境问题引起的社会矛盾在基层得到了及时调解,群众环境信访处理满意率增高,同时避免由于情况不掌握,与群众沟通不及时而使矛盾激化,引起群体性事件。 四是设立乡镇环保机构,会大力提高工作效率和环保部门为民服务的形象。 很多基础性工作由乡镇环保机构完成,为广大群众和企业提供了工作方便,提高了环保部门的服务和公众形象。 五是设立乡镇环保机构,在扩大环保宣传面,切实提高了全社会的环保法制观念和环保意识有积极作用。 3、农村污染防治资金匮乏、设施不到位近年来,在连城县庙前镇,已经再也找不到几条清澈的河流了,溪流江河成为消纳生活垃圾的场所之一,农村散养畜禽、生活垃圾和人粪便污染,面广量大,治理困难,县乡财力无法承担垃圾处理的费用。 据调查,建设一座无害化垃圾填埋场投资在数千万元以上,建设一个污水处理厂的费用更高,一般乡镇(甚至县级)都难以承担巨额建设资金。 例如在吕坊村因为地理因素,建立污水处理厂耗资巨大,县里不敢要省里拨给的建厂经费,因为县财政无力配套经费。 不少县乡财力有限,即使建了污水处理厂,由于运行成本过高,也难以正常运转。 大部分乡镇和村垃圾均为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 ,一些乡镇环卫基础设施相当薄弱,没有专用的环卫车辆,缺少垃圾中转站和固定的环卫人员队伍。 三、解决对策(一)加强宣传环保教育力度,提高群众思想认识从调查结果我们可知,万丈高楼平地起,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是当前我市、我县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环境宣传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保护工作起着先导作用群众环境意识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是环保工作的推进剂革命时期需要走群众路线,今天的环保工作同样需要走群众路线。 只有群众先了解、认识环保,才能积极地投身于环抱,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依靠人民的力量、社会的力量,才能做好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 而群众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保护环境,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环境宣传教育的过程。 首先,加强对农村干部群众和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开展农民环境保护技能培训活动,积极引导全民自觉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 其次,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和科普宣传以及农村环保知识的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再次,推行- 4 期发布农村环境质量,引导全社会监督、推动农村环保工作,最终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村环保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设立环保机构,加强农村环境法制建设,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的管理设立环保机构和专门的固体废弃物中转站和人员、车辆等基础条件,对人畜粪便经无害化处理后才能农用。 规模化养殖场推行粪便干、湿分离,干粪回收生产有机肥,废水进入沼气池产生沼气进行无害化处置,最终使畜禽粪便和污水变废为宝,实现零排放。 同时结合文明村建设,协同各级各职能部门,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扶持。 一方面,严格按照 2011 年 5 月 25 日,福建省龙岩市人民政府颁布的关于印发龙岩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进行管理监督,继续推进农村环保机构建设,加大农村环境监管力度,严格查处高污染行业违法排污行为;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地建设环境基础设施,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议在县城所在乡镇和一些经济基础较好、地理位置适当的中心镇集中建设一批环境基础设施。 可选择部分经济基础较好、村民环保意识强的地方实施“组保洁、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垃圾收运体系,选择 10 至 20 个农民居住点开展污水处理试点,逐步实现城乡环境基础设施一体化。 (三)把村级环境整治纳入乡镇政绩考核范围,集中资金搞好重点污染治理,积极推行生态村镇建设乡镇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将环境改善纳入年度和任期考核评比,奖优罚劣。 定期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切实提高农村的居住环境质量和生活水平。 将分散到农业、水利、环保等部门的治理资金集中使用,在村镇集中区、企业发达地区建立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 增加农村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投入,提高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 突出抓好生态示范区建设项目,抓好生态建设项目,加强对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和科学施肥的技术指导,帮助农民科学利用再生能源,解决农民做饭的能源问题,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方面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扶持。 积极鼓励优秀企业、个体经营的开展,努力为农民筹集资金建设基础等设施。 附录:问卷调查表及问卷结果统计 关于福建省龙岩市农村环保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地点:_ 调查日期:_。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