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持股协议内容摘要:

后果。 9 公司的治理模式一般是 “三会分立 ”制,即股东会作为权力机构、董事会作为执行机构、监事会作为监管机构,三会通过其各自权力的行使而相互制衡。 在公司相互持股的情况下,由于公司持有他公司股份,其 表决权由公司经营者代表行使,在纵向型交叉持股的情况下,子公司经营者受控于母公司。 另一方面,在横向型交叉持股情形下,各公司经营者最合理的行动模式是不干预他公司的经营权,以换取他公司不干预自己公司经营权的承诺,从而在共同默契下,该各公司经营者将自己持 有他公司股份的表决权委托他公司经营者代理行使,结果造成各个经营者对于交叉持股体系下的自己公司股份,享有完全的自主控制权。 纵向交叉持股结构中,位居中心的母公司之经营者,尚需以自己资金取得母公司的控制权,才有办法支配其他公司表决权的行使;但在横向交叉持股结构中,经营者可能完全无须支出任何自己的资金,就可以控制自己的公司了 [6]。 于是,真正的出资者 ——股东却被排除在股东大会之外,其股东权成为虚设,股东大会的决策权被经营者支配。 3.妨碍证券市场正常交易秩序,扭曲整个经济体的资本流转机制。 虽然,公司以相互持股的 方式介入股市,可以维持股价稳定。 但是,该行为若被不当利用,则会成为人为的不法操纵股票价格 [7]。 在相互持股结构中,各公司之间有着外人所不及的信息优势,这也很容易诱发证券市场的内幕交 10 易。 另外,公司之间一旦形成相互持股关系,一般不会轻易地转让股份,这样将影响证券市场的流通性,同时也会造成市场上筹码不足,严重影响市场正常供需秩序。 在相互持股状态下,证券市场所具有的转移公司控制权的功能将难以发挥。 从而不能驱赶效率低下、不负责任的管理者,难以做到从外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效能 [8]。 篇三:公司相互持股的法律问题分析 公司相互持股的法律问题分析 [摘要 ]:公司相互持股是股份持有法人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其一方面为公司发展壮大、维护公司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虚增资本、损害自然人股东权益、增大市场风险等弊端。 本文拟通过介绍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公司间相互持股的法律规制,结合我国当前立法状况,对完善我国对公司相互持股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公司;相互持股;法律规制 一、公司相互持股的概念和利弊 (一)公司相互持股的概念和类型 1.公司相互持股的概念 所谓相互持股,又称交叉持股或 交互持股,是指企业法人互相进行投资,互相成为对方的投资人而持有对方的股权。 从公司制度的发展历程看,公司间相互持股是股东法人化的产物,随法人制度的完善而受到认可。 只要法律不绝对禁止 11 法人成为公司股东,其就有可能随股份持有的法人化而产生。 公司法人持股最早开始于美国。 美国的《新泽西洲公司法》早在 1888 年就允许一家公司购买和持有另一家公司的股份;继新泽西州后《特拉华州公司法》 也允许公司法人持股 [1]。 随着公司发挥出社会财富的储藏功能,公司的出资持股活动在规模上已远远超过了自然人的投资活动;为了降低商业上的风险,追求更稳定的投资回报,有自身经营业务的公司将部分资金投放到别的公司是一种普遍的选择。 进入20 世纪 50 年代后 , 西方国家出现了 “股份持有法人化 ”的趋势,即公司的股份由自然人持有向法人持有转化,法人成为重要的持股主体。 2.公司相互持股的类型 根据相互持股的公司之间是否具有母子公司关系,相互持股可以分为垂直式(纵向)和水平式(横向)两种,前者是指在母公司持有子公司股份的同时,子公司也持有母公司的股份,但数额不足以改变母子公司的关系;后者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之间相互持有股份,但这些公司 之间地位平等,并未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的类型。 公司相互持股的形态,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 单纯的 A、 B 两公司相互持有对方股份。 ② 环状形交叉持股。 即 AB 公司、 BC 公司和 CA 公司之间各自相互持股,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形系统。 ③ 网状型交叉持股。 所有参与交叉持股的公司,全部都与其他公司产 12 生交叉持股的关系。 ④ 放射性交叉持股。 以一家核心公司为 中心,由其分别与其他公司形成交叉持股关系,但其他公司之间则没有交叉持股关系。 由于后三种公司相互持股类型是第一种公司相互持股类型的延伸,因此在本文中我们主要讨论第一种公司相互持股类型。 (二)公司相互持股的优势 1.有利于巩固经营权,促进公司进行长期投资。 公司相互持股将会使公司之间形成以股份为纽带的公司集团,使本来互不相干的公司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局面;同时也会使本来业务上有上下游关系的公司之间“亲上加亲 ”大大强化企业间的联盟,从而增强了公司资本的积聚能力。 另外,相互持股的法人股权结构,其实质是公司取得相对多数之股份表决权,具有维持公司经营权的作用,使得公司经营者能全力投入事业而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