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第七版上)电工技术课后答案(秦曾煌)编(最全)内容摘要:
1:6 50 163。 5V = 0:16V d挡:由图 4(d)可求 U2d,即 U2d = U2c 45 + 5 163。 5 = 0:16 50 163。 5V = 0:016V 5 图 4: 习题 下图所示电路是由电位器组成的分压电路,电位器的电阻 RP = 270 ,两 边的串联电阻 R1 = 350 , R2 = 550。 设输入电压 U1 = 12V ,试求输出电 压 U2的变化范围。 [解 ] 当箭头位于 RP 最下端时, U2取最小值 U2min = R2 R1 + R2 + RP U1 = 550 350 + 550 + 270 163。 12 = 5:64V 当箭头位于 RP 最上端时, U2取最大值 U2max = R2 + RP R1 + R2 + RP U1 = 550 + 270 350 + 550 + 270 163。 12 = 8:41V 由此可得 U2的变化范围是: 5:64 187。 8:41V。 试用两个 6V 的直流电源、两个 1k 的电阻和一个 10k 的电位器连接成调压范 围为 161。 5V 187。 +5V 的调压电路。 6 [解 ] 图 5: 习题 所联调压电路如图 5所示。 I = 6 161。 (161。 6) (1 + 10 + 1) 163。 103 = 1 163。 10161。 3A = 1mA 当滑动触头移在 a点 U = [(10 + 1) 163。 103 163。 1 163。 10161。 3 161。 6]V = 5V 当滑动触头移在 b点 U = (1 163。 103 163。 1 163。 10161。 3 161。 6)V = 161。 5V 在图 6所示的电路中, RP1和 RP2是同轴电位器,试问当活动触点 a, b 移到最 左端、最右端和中间位置时,输出电压 Uab各为多少伏。 [解 ] 图 6: 习题 同轴电位器的两个电位器 RP1和 RP2的活动触点固定在同一转轴上,转动转 轴时两个活动触点同时左移或右移。 当活动触点 a, b在最左端时, a点接电源 正极, b点接负极,故 Uab = E = +6V ;当活动触点在最右端时, a点接电源负 极, b点接正极,故 Uab = 161。 E = 161。 6V ;当两个活动触点在中间位置时, a, b两 点电位相等,故 Uab = 0。 7 电源 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在图 7中,求各理想电流源的端电压、功率及各电阻上消耗的功率。 [解 ] 图 7: 习题 设流过电阻 R1的电流为 I3 I3 = I2 161。 I1 = (2 161。 1)A = 1A (1) 理想电流源 1 U1 = R1I3 = 20 163。 1V = 20V P1 = U1I1 = 20 163。 1W = 20W (取用 ) 因为电流从 \+端流入,故为负载。 (2) 理想电流源 2 U2 = R1I3 + R2I2 = (20 163。 1 + 10 163。 2)V = 40V P2 = U2I2 = 40 163。 2W = 80W (发出 ) 因为电流从 \+端流出,故为电源。 (3) 电阻 R1 PR1 = R1I2 3 = 20 163。 12W = 20W (4) 电阻 R2 PR2 = R2I2 2 = 10 163。 22W = 40W 校验功率平衡: 80W = 20W + 20W + 40W 8 图 8: 习 __________题 计算图 8(a)中的电流 I3。 [解 ] 计算本题应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最为方便,变换后的电路如图 8(b)所 示。 由此得 I = 2 + 1 1 + 0:5 + 1 A = 3 2:5 A = 1:2A I3 = 1:2 2 A = 0:6A 计算图 9中的电压 U5。 [解 ] 图 9: 习题 R1。 2。 3 = R1 + R2R3 R2 + R3 = (0:6 + 6 163。 4 6 + 4 ) = 3 将 U1和 R1。 2。 3与 U4和 R4都化为电流源,如图 9(a)所示。 9 将图 9(a)化简为图 9(b)所示。 其中 IS = IS1 + IS2 = (5 + 10)A = 15A R0 = R1。 2。 3R4 R1。 2。 3 + R4 = 3 163。 0:2 3 + 0:2 = 3 16 I5 = R0 R0 + R5 IS = 3 16 3 16 + 1 163。 15A = 45 19 A U5 = R5I5 = 1 163。 45 19 V = 2:37V 支路电流法 图 10是两台发电机并联运行的电路。 已知 E1 = 230V , R01 = 0:5 , E2 = 226V , R02 = 0:3 ,负载电阻 RL = 5:5 ,试分别用支路电流法和结点电压法 求各支路电流。 [解 ] 图 10: 习题 10 (1) 用支路电流 法 I1 + I2 = IL E1 = R01I1 + RLIL E2 = R02I2 + RLIL 将已知数代入并解之,得 I1 = 20A。 I2 = 20A。 IL = 40A (2) 用结点电压法 U = E1 R01 + E2 R02 1 R01 + 1 R02 + 1 RL = 230 0:5 + 226 0:3 1 0:5 + 1 0:3 + 1 5:5 V = 220V I1 = E1 161。 U R01 = 230 161。 220 0:5 A = 20A I2 = E2 161。 U R02 = 226 161。 220 0:3 A = 20A IL = U RL = 220 5:5 A = 40A 试用支路电流法和结点电压法求图 11所示电路中的各支路电流,并求 三个电源的输出功率和负载电阻 RL取用的功率。 两个电压源的内阻分别 为 0:8 和 0:4。 [解 ] 图 11: 习题 (1) 用支路电流法计算 本题中有四个支路电流,其中一个是已知的,故列出三个方程即可,即 120 161。 0:8I1 + 0:4I2 161。 116 = 0 120 161。 0:8I1 161。 4I = 0 11 I1 + I2 + 10 161。 I = 0 解之,得 I1 = 9:38A I2 = 8:75A I = 28:13A (2) 用结点电压法计算 Uab = 120 0:8 + 116 0:4 + 10 1 0:8 + 1 0:4 + 1 4 V = 112:5V 而后按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应用有源电路的欧姆定律可求得 I1 = 120 161。 112:5 0:8 A = 9:38A I2 = 116 161。 112:5 0:4 A = 8:75A I = Uab RL = 112:5 4 A = 28:13A (3) 计算功率 三个 电源的输出功率分别为 P1 = 112:5 163。 9:38W = 1055W P2 = 112:5 163。 8:75W = 984W P3 = 112:5 163。 10W = 1125W P1 + P2 + P3 = (1055 + 984 + 1125)W = 3164W 负载电阻 RL取用的功率为 P = 112:5 163。 28:13W = 3164W 两者平衡。 结点电压法 试用结点电压法求图 12所示电路中的各支路电流。 [解 ] 12 图 12: 习题 UO0O = 25 50 + 100 50 + 25 50 1 50 + 1 50 + 1 50 V = 50V Ia = 25 161。 50 50 A = 161。 0:5A Ib = 100 161。 50 50 A = 1A Ic = 25 161。 50 50 A = 161。 0:5A Ia和 Ic的实际方向与图中的参考方向相反。 用结点电压法计算图 13所示电路中 A点的电位。 [解 ] 图 13: 习题 13 VA = 50 10 + 161。 50 5 1 50 + 1 5 + 1 20 V = 161。 14:3V 电路如图 14(a)所示,试 用结点电压法求电阻 RL上的电压 U,并计算理想电流 源的功率。 [解 ] 图 14: 习题 将与 4A理想电流源串联的电阻除去(短接)和与 16V 理想电压源并联的 8 电 阻除去(断开),并不影响电阻 RL上的电压 U,这样简化后的电路如图 14(b)所 示,由此得 U = 4 + 16 4 1 4 + 1 4 + 1 8 V = 12:8V 计算理想电流源的功率时,不能除去 4 电阻,其上电压 U4 = 4 163。 4V = 16V ,并 由此可得理想电流源上电压 US = U4 + U = (16 + 12:8)V = 28:8V。 理想电流源 的功率则为 PS = 28:8 163。 4W = 115:2W (发出功率) 叠加定理 在图 15中, (1)当将开关 S合在 a点时,求电流 I I2和 I3; (2)当将开关 S合 在 b点时,利用 (1)的结果,用叠加定理计算电流 I I2和 I3。 [解 ] 14 图 15: 习题 (1) 当将开关 S合在 a点时,应用结点电压法计算: U = 130 2 + 120 2 1 2 + 1 2 + 1 4 V = 100V I1 = 130 161。 100 2 A = 15A I2 = 120 161。 100 2 A = 10A I3 = 100 4 A = 25A (2) 当将开关 S合在 b点时,应用叠加原理计算。 在图 15(b)中是 20V 电源单独 作用时的电路,其中各电流为 I0 1 = 4 2 + 4 163。 6A = 4A I0 2 = 20 2 + 2 163。 4 2 + 4 A = 6A I0 3 = 2 2 + 4 163。 6A = 2A 130V 和 120V 两个电源共同作用( 20V 电源除去)时的各电流即为 (1)中的 电流,于是得出 I1 = (15 161。 4)A = 11A I2 = (10 + 6)A = 16A I3 = (25 + 2)A = 27A 电路如图 16(a)所示, E = 12V , R1 = R2 = R3 = R4, Uab = 10V。 若将理想 15 电压源除去后 [图 16(b)],试问这时 Uab等于多少。 [解 ] 图 16: 习题 将图 16(a)分为图 16(b)和图 16(c)两个叠加的电路,则应有 Uab = U0 ab + U00 ab 因 U00 ab = R3 R1 + R2 + R3 + R4 E = 1 4 163。 12V = 3V 故 U0 ab = (10 161。 3)V = 7V 应用叠加原理计算图 17(a)所示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和各元件(电源和电阻) 两端的电压,并说明功率平衡关系。 [解 ] (1) 求各支路电流 电压源单独作用时 [图 17(b)] I0 2 = I0 4 = E R2 + R4 = 10 1 + 4 A = 2A I0 3 = E R3 = 10 5 A = 2A I0 E = I0 2 + I0 3 = (2 + 2)A = 4A 16 图 17: 习题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图 17(c)] I00 2 = R4 R2 + R4 IS = 4 1 + 4 163。 10A = 8A I00 4 = R2 R2 + R4 IS = 1 1 + 4 163。 10A = 2A I00 E = I00 2 = 8A I00 3 = 0 两者叠加,得 I2 = I0 2 161。 I00 2 = (2 161。 8)A = 161。 6A I3 = I0 3 + I00 3 = (2 + 0)A = 2A I4 = I0 4 + I00 4 = (2 + 2)A = 4A IE = I0 E 161。 I00 E = (4 161。 8)A = 161。 4A 可见,电流源是电源,电压源是负载。 (2) 求各元件两端的电压和功率 电流源电压 US = R1IS + R4I4 = (2 163。 10 + 4 163。 4)V = 36V 各电阻元件上电压可应用欧姆定律求得 电流源功率 PS = USIS = 36 163。 10W = 360W (发出 ) 电压源功率 PE = EIE = 10 163。 4W = 40W (取用) 电阻 R1功率 PR1 = R。电工学(第七版上)电工技术课后答案(秦曾煌)编(最全)
相关推荐
. 钟控 RS 触发器具有“空翻”现象,且属于 电平 触发方式的触发器;为抑制“空翻”,人们研制出了 边沿 触发方式的 JK触发器和 D 触发器。 6. JK触发器具有 保持 、 翻转 、 置 0 和 置 1 的功能。 7. D 触发器具有 置 0 和 置 1 的功能。 二、选择题: 1.描述时序逻辑电路功能的两个重要方程式是( B )。 A、 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 B、状态方程和驱动方程 C、
绩效考核办法,每月对支行银行卡、网上银行、 pos 业务开展情况进行统计考核 ;每月撰写电子银行业务分析报告,并发送到各支行行长邮箱,使各支行了解本支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同时,了解总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概况,在业务发展上分别从横向和纵向进行对比,激励先进,鞭策落后,督促网点加大电子银行业务营销力度。 进一步推进 pos业务的开展。 截至 2020年年底,我行共发展 pos 商户 493 户
0 kΩ+12 V+6Vβ=50T 47kΩ+12V+12V β=40 T 20kΩ1kΩ+12 V6Vβ=40T ( a) (b) (c) 习题 图 解: 假设 uBE= , 对 于 图 ( a ): mAVRuI CCCs a tC 121012 3)( 。 mAmAII s a tCB )(39。 。 mAAI B 3 。 故 BB II 39。
基地, 构建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平台,为提高 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产学 研 结合 ,大力推进技术服务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新技术的应用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技术的革新为企业的产品提供了质量的保证和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企 业依托于高等学校强有力的人才优势、先进的实验实训条件及科研优势进行校企合作进行产学研合作,从而提高企业的科技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