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发电厂方案投标标书内容摘要:

成本的秸秆燃烧锅炉是我国秸秆发电的必由之路。 秸秆燃烧炉国内外应用现状: 秸秆燃烧通常分为直接燃烧和与其它燃料混烧两种类型。 1. 秸秆直接燃烧 14 秸秆直接燃烧通常有 层燃和流化床两种方式。 层燃技术包括固定炉排、移动炉排、旋转炉排和振动炉排等,可适用于含水率较高、颗粒尺寸变化较大及灰分含量较高的秸秆,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 水冷移动炉排可以保证燃烧的燃料在炉排表面分布均匀,以保障一次配风的均匀分布。 空气分布不均会造成结渣、飞灰损失增加、过量空气系数增加等问题。 燃料在炉排上传输必须尽可能地保证平滑和均匀。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可采用连续移动炉排、红外线高度控制系统以及合理的配风系统。 这种形式的层燃炉在欧洲国家广泛采用。 炉排炉和流化床锅炉各 有特色,现归纳总结如下表: 炉排炉 循环流化床炉 优点 a. 秸秆只需进行简单预处理就可入炉; 磨损相对较轻; C. 烟气含尘浓度较低。 ; ; ,避免了炉内急 象,燃烧运行稳定; ,使用寿命长; ,避免高温腐蚀; 、投资省。 缺点 a. 料适应范围窄; b. 过热器处于高温腐蚀环境中,需采用高温耐腐蚀合金材料; c. NOx排放浓度高; 国产炉排尚不过关,进口炉排价格高; e. 占地面积大。 a. 燃料 预处理要求较高; b. 受热面磨损较重; c. 烟气含尘浓度相对较高。 本工程建议采用炉排秸秆锅炉,比较适合本工程的实际。 本项目锅炉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 型式: 高温高压 秸秆 锅炉 额定蒸发量: 130t/h 最大连续 蒸发量: 150t/h 15 额定蒸汽温度: 540℃ 额定蒸汽压力: ( g) 给水温度: 215℃ 排烟温度: 150℃ 锅炉设计效率: % 数量: 3台 汽轮机选型 本工程为 xx开发区的集中供热配套项目,是开发区的集中供热的热源点,园区内的企业用汽压力都在 ~,温度为饱和温度,凝结水不考虑回收 ,因此本工程供热参数定为 ,温度为 280℃。 型式:单缸、冲动、抽汽凝汽式供热机组 额定功率: 25000kW 最大功率 30000kW 过热蒸汽压力: (绝) 过热蒸汽温度: 535℃ 额定进汽量: 150t/h 最大进汽量: 191t/h 额定抽汽量: 80t/h 最大抽汽量: 130t/h 抽汽温度: 280℃ 16 台数: 2台 发电机选型 根据目前发电机的生产,目前比较先进的发电机组为无刷励磁悬挂式无付励磁机的发电机,本工程宜选用此种发电机组。 发电机 QFW252 额定功率 : 25000kW 功率因数: 冷却方式 : 空冷 转速: 3000r/min 台数: 2台 工程方案初步设想 厂区总平面布置 本工程总图 已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形成初步的总图设想 ,我院 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对电厂的总平面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 ,厂区按 3 130t/h+3 220t/h锅炉 +4 C25 规划。 厂区总平面布置的原则是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结合厂址现有的具体情况,在满 足防火、卫生、环保、交通运输 和未来发展的前提下,力求减少占地,节约投资,经济合理,有利生产。 本着上述原则及厂区条件,对拟建热电厂的总平面布置了 二个 方案设计 : 方案一: 主厂房东西向布置,固定端朝 西 ,预留向 东 发展 的余地 ,厂区设一条南北向干道, 东 部为生产区,主厂房位于中央,为三列式布置,生产区由北→南依次布置为电力区(主控楼、升压装置)、汽轮发电机房、除氧物料仓间、锅炉房及炉后除尘器、烟囱烟道等。 主厂房区东南为临时秸秆储场 和上料坑。 干道以 西 为辅助生产区,由北向南依次布置 化学水处理区、 冷却塔。 厂前生活区布置在厂区西 北部,布置有 综合办公楼、宿舍 、绿地花坛,厂前 17 区设人流主入口,朝向北侧园区八号路。 整个生产厂区的西侧与西六路相邻处为储料场,生产厂区的西南侧设有生产厂区与储料场的运料通道。 方案 二 : 主厂房东西向布置,固定端朝 东 , 在主厂房的东侧 预留向发展 的余地 ,厂区设一条南北向干道, 西 部为生产区,主厂房位于中央,为三列式布置,生产区由北→南依次布置为电力区(主控楼、升压装置)、汽轮发电机房、除氧物料仓间、锅炉房及炉后除尘器、烟囱烟道等。 主厂房区东南为临时秸秆储场 和上料坑。 干道以 东 为辅助生产区,由北向南依次布置化学水处理区、冷却 塔。 厂前生活区布置在厂区西北部,布置有 综合办公楼、宿舍 、绿地花坛,厂前区设人流主入口,朝向北侧园区八号路。 整个生产厂区的西侧与西六路相邻处为储料场,生产厂区的西南侧设有生产厂区与储料场的运料通道。 方案一与方案二相比较,方案一的主厂房位于厂区的上风向,预留向东发展的空间,有利于二期工程管道系统与本期系统得连接,且储料场远离锅炉等设备,冷却塔位于厂区的下风向,因此从厂区的布置流程及将来扩建的连接及合理性,方案一优于方案二,本工程推荐方案一。 主厂房布置 主厂房 布置的原则是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结合 工程 现有 的具体情况,在满足防火、卫生、环保、交通运输 和未来发展的前提下,力求减少占地,节约投资,经济合理,有利生产。 本着上述原则及厂区条件,对拟建热电厂的 主厂房二个 方案 比较 设计 : 方案一: 主厂房采用“三列式”布置形式。 其固定端在 西 ,扩建端在 东 ,汽机间主立面在 北 侧,自 北 向 南 依次的汽机房、除氧 物料 间、锅炉间及烟囱, 临时料 场设在厂区 东 南 部。 主厂房柱距 6m,汽机房长度 ,运转层高。 汽机间跨度为 ,汽轮发电机为纵向布置 , 机头朝向扩建端, 汽轮发电机的中心线距 A列柱之间的距离为 ,行车轨顶标高为。 除氧 料 仓间跨度为 ,固定端为楼梯间和厕所。 零米层为高压及低压配电室;运转层布置机、炉、电控制室。 在运转层还布置主蒸汽管道 及给水操作台; 层为电缆、管 18 道层, 层布置高压除氧器和连续排污扩容器。 31m 布置有 料仓 及输 料 平皮带,在固定端设有检修起吊孔。 煤仓间靠近固定端安装电子皮带秤。 锅炉间跨度为 ,长度 ,运转层 ,锅炉为半露天布置,炉顶设水位小室及雨蓬,运转层以下全封闭。 两锅炉中心线间距为 24m中间留有一定的检修场地,两台炉间留 有吊物孔,以便检修物起吊。 锅炉间零米层布置有送风机, 并设有电机检修用导轨。 炉、机采用集中控制,控制室布置在除氧间运转层。 布袋除尘器布置在主厂房 D列柱外侧,高 120m(暂定,以环评为准) 烟囱中心线距离 D列柱 45m, 烟囱出口直径为 ,最高烟气流速为 ,最低流速 , 引风机露天布置在烟道与布袋除尘器之间 , 定期排污扩容器设在锅炉 D列柱外侧。 方案二: 主厂房采用“ 四 列式”布置形式。 其固定端在 西 ,扩建端在 东 ,汽机间主立面在 北 侧,自 北 向 南 依次的汽机房、除氧间、 料仓间、 锅炉间 及烟囱, 临时料 场设在厂区 东南部。 主厂房柱距 6m,汽机房长度 ,运转层高。 汽机间跨度为 ,汽轮发电机为纵向布置 ,机头朝向扩建端,汽轮发电机的中心线距 A列柱之间的距离为 ,行车轨顶标高为。 除氧煤 间 跨度为 8m, 运转层标高为 ,。 除氧煤 间 跨度为 10m, 运转层标高为 米, 层布置高压除氧器和连续排污扩容器。 锅炉间跨度为 ,长度 ,运转层 ,锅炉为半露天布置,炉顶设 水位小室及雨蓬,运转层以下全封闭。 两锅炉中心线间距为 24m中间留有一定的检修场地,两台炉间留有吊物孔,以便检修物起吊。 19 锅炉间零米层布置有送风机, 并设有电机检修用导轨。 炉、机采用集中控制,控制室布置在除氧间 、料仓间 运转层。 布袋除尘器布置在主厂房 D列柱外侧,高 120m(暂定,以环评为准)烟囱中心线距离 D列柱 45m, 烟囱出口直径为 ,最高烟气流速为 ,最低流速 , 引风机露天布置在烟道与布袋除尘器之间 , 定期排污扩容器设在锅炉 D列柱外侧。 由于本工程为秸秆锅炉 ,农作物秸秆密度小,炉前料仓仅作为布料和临时中转用,不能作为长时间的储料用,输送皮带基是连续运行进行上料,方案一与方案二比方案二减少了一个跨距,锅炉与汽机间的距离缩短,工程投资将大大降低,因此推荐方案一为主厂房布置方案。 燃烧系统 给煤系统 每台锅炉设置 1个 料 仓 ,每个料仓 设 6台 直线型 螺旋给料 机,每台出力为 5t/ h。 烟风系统 锅炉负压燃烧,平衡通风,每台锅炉设置 1台送风机,冷风经空气预热器进入热风道,分为二部分,一部分从 炉底部送入床下风箱 ,一部分作为锅炉二次风,同时一部分冷风作为物 料输送风。 每台锅炉设置 1 台引风机 ,根据国家新颁布的《火炉发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烟气含尘浓度小于 50mg/NM3,因此除尘器 效率应 为 %, 建议采用除尘效率大于 %的布袋除尘器。 烟气经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后从锅炉尾部竖井下部引出。 布袋除尘器,净化后的烟气由引风机送入烟囱排入大气。 锅炉 风机采用调速装置有明显的节能效果,因此本工程建议风机采用调速装置。 原则性燃烧系统图见:附图 20 、附属设备选型 , A送风机: 3 台 C引风机: 3台 D布袋除尘器: 3 台 布袋 除尘效率: % 热力系统 原则性热力系统图详见附图 主蒸汽系统采用分段母管制, 3 台锅炉主蒸汽管道均接至主蒸汽母管,汽轮机及 2 台70t/h 减温减压装置由主蒸汽母管接出。 b主给水系统 高压给水冷热、低压给水母管采用分段母管制,给水经除氧器加热至 158℃,再经高压加热器加热至 215℃后进入锅炉;本工程 4台 给水泵 其中 2台建议 采用调速装置。 c回热抽汽系统 C25 型抽汽冷凝式汽轮机共有 6级 调整 抽汽 和 6级非调本体抽汽。 其中第 I级 蒸汽 为 外供汽 , 2级抽汽为高加 用汽, 为 外供汽及除氧器用汽 ; 3级 非调整抽汽供低压加热器用汽。 抽汽冷凝式汽轮机凝结水系统设置 2台 110%容量的立式凝结水泵, 1台运行 1台备用。 凝结水自凝汽器热水井经凝结水泵、汽封加热器及低压加热器后送至高压除氧器,凝结水系统的补水由化学水处理后的除盐水送进除氧器。 21 主厂房内设高压疏水母管、低压疏水母管、低位疏水、除氧器疏放水母管及锅炉疏水母管。 高压疏水母管、低压疏水母管、及锅炉疏水母管及除氧器排水放水母管各疏水均接至疏水扩容器容后排入疏水箱;放水母管、低位疏水母管接至低 位水箱;疏水泵设 2台 1备 1运,将疏水箱的水送入除氧器和锅炉启动时上水;低位水泵设置 1台,将低位水箱的疏放水送入疏水箱。 本工程设 1 台连续 1台 m3定期排污扩容器。 锅炉汽包的连续排污经连排母管接至连续排污扩容器。 连续排污扩容器二次蒸汽接入除氧器汽平衡母管,其排污水排至定期排污扩容器。 锅炉设置定期排污母管并接至定期排污扩容器,经冷却后排入下水道。 本工程设计热负荷按 3x130t/h+1 C250+1 B25的供热量计算 . 蒸汽平衡表 类别 项 目 单位 采暖期 热负荷 非采暖期 热负荷 平均 平均 a 锅炉蒸汽 锅炉蒸发量 (t/h) 390 359 C25 汽轮机进汽量 (t/h) 380 350 减温减压器用汽量 (t/h) 0 0 汽水损失 (t/h) 10 9 平衡比较 (t/h) 0 0 热负荷 (t/h) 22 Pa 抽汽 C25 汽轮机抽汽 (t/h) 240 减温减压器供汽量 (t/h) (t/h) 0 0 厂用汽 (t/h) 58 54 汽水损失 (t/h) 2 2 汽平衡比较 (t/h) 0 须调峰 (t/h) 0 全年经济性指标装机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 装机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 目 单位 热负荷工况 热负荷工况 平均 平均 1 热负荷量 t/h 2 锅炉总蒸发量 t/h 390 359 3 汽机总进汽量 t/h 380 350 4 减温减压器进汽 t/h 0 0 5 C25 抽凝机抽汽量 t/h 7 减温减压器供汽 t/h 0 0 8 汽机发电功率 kW 50000 50000 9 综合厂用电率 % 10 供热厂用电 % 11 发电厂用电率 % 12 发电设备年利用小时数 h 6000 600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