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 论文内容摘要:

洋务运动 论文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闫影摘要:主要简单阐述了洋务运动了兴起,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最后的结局及影响。 详细说明了洋务运动的性质及其意义,即虽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却不可否认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转变。 关键词: 中国,近代化,洋务运动,历史意义,封建属性。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对近代化概念的解释,有各种不同的看法。 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近代相对于传统而言,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它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多元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士大夫及其统治阶级的天朝幻梦,进步知识分子开始探索西方强大、中国贫弱的原因,于是便有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力图使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运动,而洋务运动则是这一系列现化运动的起点。 洋务运动是以富国强兵为宗旨的自上而下的经济改革运动。 1840 年的鸦片战争,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坚船利炮,冲破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来最强大敌人的挑战。 而中国内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清政府面临太平天国的英法联军的双重威胁,在内外交困中,沉睡的中国里,有少数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共识下聚集起来,不同出身、不同地位的人物,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洋务派,为了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以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 他们从事研究了解西方情势,并提出模仿西法“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 英法联军的嚣张狂妄和大肆侵略,更激起朝野若干士大夫的觉醒,开始具体的推动“师夷长技”,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企业和民用工业,并相应的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某些政府机构多方面的活动。 他们在中央已奕 、桂良、文祥等为代表,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官吏,引发了一场长达三十年的洋务运动。 这场改革没有也无法改变当时的政治制度,西学中体的实验不可说失败但终不成功。 伴随甲午烽烟的散去,同光中兴如昙花,短暂盛开后终于凋零。 而中国从此丢失了成为近代列强的最后一张船票,在之后百年苦难的挣扎中越陷越深。 洋务运动所具有的封建属性,决定了它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的存在。 为洋务运动由清王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所主持,其根本目的又在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这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 务派所兴办的企业均由洋务官僚操纵。 这些企业在封建性的严重束缚下,或瘫痪停办,或被帝国主义侵吞,或转让私人经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务运动的变革措施与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和本末观发生了冲突,受到传统心理的束缚。 中国是农业大国,重农抑商是历代统治者沿袭的基本国策,尽管西学的输入打乱了中华民族独立发展的轨迹,但长期以来民族发展的惯性,使很多中国人仍然按照本民族特有的观念去看待世界和社会,这就妨碍着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前车已覆,后人既要哀之,更要鉴之。 但这次运动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外交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改变固步自封、轻视科技的状态中国古代历史上科学技术曾经居于世界前列,但清政府长期以来沉迷于“天朝上国”的幻境中,顽固派抱着“中国文化独尊”论不放。 洋务派从中国被动挨打、屡遭屈辱的现实中看到了科学技术落后的悲哀。 洋务运动更重要的贡献在于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使国人不再一味以追求仁人先贤之道为唯一理想,奠定了“科学救国”的根基于基础。 设立的新式学堂第一次将西方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带进课堂,从而培养出我国第一批造船、航海,机器制造以及近代医学等方面的人才,让国人重新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也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国难当头大的形势下积极投身科学研究,为祖国的独立与富强作贡献。 2、引发思想上的巨大转变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最主要的困难就是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 于是开办民用企业以解决资金等问题。 在官办企业的倡导下,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进行,那些达官显贵以办洋务为荣,再不以经商为耻,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国几千年来“重农轻商”的观念。 掀起了以富国富民为主的重商运动,为清朝自强带来新的活力,使中国的现代化商业落地生根。 历史表明只有农工商都为本,国家才会富强。 3、开新型军事形式先河中国近代海军开始出现在洋务运动过程中,清政府觉得每年拨款四百万两白银作为海防经费,是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开端。 1885 年设立海军衙门,统领海军、海防事宜,推进了海军建设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 清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对外国的侵略势力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 4、开源广进、人才培养清政府开始重视外交,致力于培养外交人才。 培养了中国第一批外语和外交人才。 洋务运动虽然有着种种的不足之处,但是,它作为中国现代化运动的起点,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的。 在文化观念意识上,洋务思潮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价值观念、建立了“以工商立国”的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观念意识;在社会经济方面,洋务派通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先进生产力,在社会经济、军事、文化教育诸领域推进了现代化运动,或多或少地改变了传统社会的若干特征,使古老的中国终于向开放和现代化迈进了一步。 因此,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一个重要阶梯总之,洋务运动处于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它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又有消极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1.曾文正公全集作者:曾国藩 出版时间:2011 年 1 月出版社:中国书店 2.李文忠公全书 作者:李鸿章 3.中国近代史 作者:方敏 马克锋 耿向东 龚书铎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0 年 03 月 4.现代化新论 作者: 罗荣渠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2004。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