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慧谷、科技新城——北戴河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初稿内容摘要:

家 300 家 上市企业数 5家 10 家 可持续发展目标 绿地率 30% 35% 万元增加值能耗 吨标准煤 吨标准煤 _Toc354041389 五、细分产业发展分析 北戴河新区作为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首先考虑导入市域符合产业规划导向的企业资源,通过导入市域企业,形成符合新区产业导向的产业基础,为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根基。 _Toc354041390 (一)近期导入产业 秦皇岛六大支柱产业包括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材料、采矿业、节能环保、生命健康。 其中,装备制造、食品加工、节能环保、生命健康等污染性 较小的产业符合新区产业发展导向。 装备制造领域,重点关注尼特智能、艾尔姆风能叶片制品、东大物联网与信息安全研究所等物联网 /智能测控企业或研究机构。 生命健康领域,重点关注山海关药业、康泰医学系统、三养健能仕食品、第二人民医院等医疗服务机构或相关特色企业。 节能环保领域,重点关注奥格集团、奥瑞特科技、益海再生资源开发、教育部生物炼制工程研究中心。 新材料、建筑材料领域,重点关注耀华玻璃、方圆玻璃、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河北建材学院等。 _Toc354041391 (二)生命健康产业 思路与目标 以高端发展为理念, 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实现“制造 +服务”双轮驱动,最终形成“专业产业园” +“健康服务园”协调共生。 制造领域由初级向高端、由制造向研发演变,服务领域由大众服务到高端服务演变,最终形成“制造为服务提供产品,服务为制造提供市场”的产业生态环境。 大力发展保健食品和生命健康服务产业,重点引进医疗器材产业,积极培育生物医药产业,将北戴河新区打造成为生命健康产业城。 力争到 2017 年,生命健康产业实现总产值 25 亿元。 发展重点 保健食品领域重点发展鱼油、水解蛋白质、贝类、甲壳素;医疗器材领域重点发展医疗影像设备和家用医疗设 备;生物医药领域重点发展海洋抗肿瘤药物、海洋抗心血管药物以及海洋抗菌抗病毒药物;生命健康服务领域重点发展高端医疗、健康管理以及养老养生。 关键策略 策略一:引进高端医院及综合全科医院。 以先造势后吸纳为发展路径,不断为新区集聚人气。 在造势阶段,引入区域(昌黎、抚宁)综合医院、国内外知名高端全科医院,以及国内外知名专科医院。 在吸纳阶段,首先吸纳区域(昌黎、抚宁)人群、其次是全市具有需求的人群、京津、东北三省等国内游客,尤其是有疗养护理需求的老人、小孩、家庭群体,未来重点关注俄罗斯乃至全球的游客,尤其对物美价 廉的高端服务有需求的群体。 策略二:划定发展起步建设区,引入战略合作者。 首先,划定 2 万平方公里起步区,成立高新区开发建设投资公司。 其次,引入住宅地产及产业地产商,与高新区投资公司战略合作,推动起步区建设。 以养生养老地产项目为起点,吸引国内一线住宅地产商,如万科、龙湖、保利等,打造园区品质居住环境。 以科技孵化园的建设为切入点,争取具备园区开发经营的产业地产商,如华夏幸福基业、北科建、泰达、联东集团、燕达集团等参与科技孵化园的建设。 图 生命健康产业起步区 策略三:起步区内推进养生养老住宅项目建设。 重点 建设养生养老社区和养生温泉社区。 养生养老社区借鉴美国太阳城发展模式,建设专为老人服务的综合性医院、心脏病中心、眼科中心等医疗诊所,社区内设计建造各种户型,以适应不同老人的居住需求。 养生 温泉社区借鉴西安骊山,以旅游地产模式开发温泉社区,设置洋房、别墅两种业态,建筑形式分别包括板楼、塔楼、联排别墅等,符合养老需求。 策略四:起步区内推进生命健康科技孵化园的建设。 借鉴硅谷亮城的成功经验,建立以研发、孵化等科技服务为主的生命健康科技孵化园。 以生物科技产业为主导并带动相关现代服务业发展,设置医疗器械技术区、生命科学 孵化区、文化创意功能区、生命科学展示区,以及相关配套区。 建设内容包括办公区、商务区及制造区,并提供相关的配套设施。 策略五:起步区内引进重点企业。 大力进行招商引资,引入海洋保健食品、医疗器械、海洋生物医药、医疗服务等企业项目,构建生命健康产业体系。 海洋保健食品重点关注汤臣倍健、东方海洋、海王生物、青岛浩大海洋保健食品、上海交大昂立等企业。 医疗器械重点关注迈瑞、新华医疗、乐普医疗、鱼跃医疗、九安医疗、康辉医疗、戴维医疗等企业。 海洋生物医药重点关注青岛国风药业、上海东海制药、山大华特等企业。 医疗服务重点关注爱尔 眼科、和睦家、金陵药业、通策医疗等企业。 策略六:建设生命健康产业专业园。 在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到一定基础之后,根据各细分产业建设保健食品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产业园以工业标准厂房的建设为主,满足园区企业规模化发展的需求。 产业专业园的建设可以由新区管委会主导开发建设,也可以在政府规划的前提下,由企业自行建设。 策略七:打造相关服务、配套环境。 产业服务平台建设方面,针对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起步对资金比较敏感的产业建立投融资服务平台;针对园区高端研发型人才、健康服务高端管理型人才 、医生等人才的引进或跟进成立高端人才引进服务平台;针对保健食品、医疗企业、生物医药等对技术要求较高的领域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配套环境建设方面,建设专家公寓、人才公寓、员工食堂、宿舍、小学教育机构、交通设施等,不断完善对产业发展起辅助推动作用的配套环境建设。 _Toc354041392 (三)节能环保产业 思路与目标 依托区位优势、科研资源,以产业外部植入与合作、环境塑造与创业孵化为工作重点,以集群化、高端化发展为目标,坚持招商引资与创业孵化并举,重点聚焦建筑节能、水处理、民生环保三大领域。 紧抓国家绿色 节能建筑示范区建设契机,优先发展建筑节能示范应用;体托本地产业基础,重点发展水处理和民生环保产业领域。 将新区打造为环渤海地区节能环保特色产业高地与创新中心、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建筑节能产业示范发展基地、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水处理产业基地与创新中心。 力争到 2017 年,智能装备产业实现总产值 20 亿元。 发展重点 建筑节能重点发展领域包括智能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建筑 EMC;水处理重点发展领域包括水处理膜技术、水质监测仪器、地下水处理;民生环保重点发展领域包括空气净化器、高端净水设备、空气监测仪 器。 关键策略 策略一:统筹绿色建筑与新能源示范园区建设。 聚焦智能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建筑节能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推动建筑节能与新能源技术研发、产业集聚、示范应用、观光展示。 遵循“制造 — 工程应用 — 服务 — 研发”的产业逆向发展路径,以制造为切入点,以示范项目带动制造与服务,由制造向下游服务环节延伸,围绕产业需求构筑创新体系。 在制造环节,要重点引进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节能型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地源热泵关键设备生产项目;工程应用环节,要推动建筑节能技术应用,加快绿色建筑示范区创建,开展绿色 建筑与新能源应用示范项目申报;服务环节,主要是承办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推动新能源工程服务,通过产业博览会形式提升区域产业影响力。 策略二:以制造为切入点发展水处理与民生环保产业。 水处理和民生环保产业要以制造为切入点,围绕产业需求构筑创新体系。 水处理要重点引进膜技术、水监测仪器等国际国内企业,搭建水处理技术研发平台等创新载体;积极与新加坡、以色列、美国、日本、德国对接,开展国际技术合作,承接国际水处理产业转移,合作建设水处理产业园。 民生环保产业要重点引进空气净化器、净水设备、空气监测仪器领域知名企业, 搭建大气污染防治中心等创新载体。 策略三:承接秦皇岛市域节能环保企业资源转移。 依托市域企业基础,聚焦经开区和海港区北部工业区,积极链接本地产业资源,吸引重点企业在新区设立研发中心、开展成果转化、建立生产基地,承接其研发或制造环节转移。 重点关注在干雾抑尘装置具有优势的思泰意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石灰 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具有优势的双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高效环保除尘过滤布系列具有优势的新维工业用布有限公司,在锅炉钢架配套、电厂脱硫工程具有优势的环亚设备发展有限公司。 策略四:链接中关村、中科院等高端产业资源。 积 极与中关村、中科院、中节能、节能环保行业协会与企业联盟等产业区、院所、大型企业、产业组织建立联系,通过搭建产业技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共建节能环保科技园、共同成立节能环保投资开发公司、开展人才的交流与培养等形式,促进高端资源与要素向新区流动。 重点对接中关村,关注研发优势明显、产品附加值高、成长快的高科技企业,利用双方互补资源优势,开展中关村专项招商活动,吸引其到新区投资设厂。 以行业协会或产业联盟等产业联合体为重点链接对象,通过节点性组织锁定重点招商企业。 利用行业协会和企业联盟的资源优势,搭建新区与企业的交流平台 ,大力开展研讨会、行业展会、招商会等交流活动,展示新区的资源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重点领域招商。 策略五:积极推动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转化。 通过完善配套设施、加大政策力度、提供全面服务,营造促进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以技术服务、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形式,吸引科研院所进行科研成果转化。 重点推动本地院校成果转移,吸引燕山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水体、大气固体废弃物处理领域成果转化。 链接京津创新资源,推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院所在新区成果转化。 策略六:鼓励节能环保创业企业发展。 远期在具备一定产业基础后,重点推动智能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水处理等节能环保领域的创业,通过创业园等载体建设为其提供良好平台。 重点关注美国、加拿大、北京、上海、深圳等产业发达地区的科研院所的领军人才,鼓励其在智能建筑技术、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领域创业。 重点关注新加坡、以色列、日本、美国、北京等产业发达地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院所科研领军人才,鼓励其在膜技术、废水废液综合利用领域创业。 _Toc354041393 (四)智能装备产业 思路与目标 紧抓国家智慧 城市建设契机,以发展高端智能产业为目标,依托本地科教资源地及相关产业基础,吸引物联网、智能测控装备科研成果到高新区进行产业化,同时借助旅游资源,大力引进旅游装备企业。 优先发展智能导航、导览、平台管理等产业领域的示范应用,重点发展游艇、高尔夫用具、潜水设备、旅游快消品等装备领域,培育发展智能仪器仪表、智能控制系统等产业领域,努力将北戴河新区打造成为环渤海智能装备产业新增长极。 力争到 2017 年,智能装备产业实现总产值 30 亿元。 发展重点 物联网重点发展领域包括 RFID 技术、 GPS 导航电子地图、移动导览终端,以及智慧旅游管理平台领域。 旅游装备重点发展领域包括中小型游艇、新能源游艇,高尔夫球、球杆用具,救生设备、潜水用具、水上安全设备 ,急救箱、通讯、水具等领域。 智能测控装备重点发展环境监测仪器仪表、海洋仪器仪表、航海仪器仪表,智慧旅游、养老、酒店、交通控制系统。 关键策略 策略一:开展智慧旅游城、智慧养生养老城两大示范项目。 积极打造智慧旅游城、智慧养生养老城等重点项目,争取住建部与国开行合作投资智慧城市建设资金。 智慧旅游城采用政府部分投资,运营商投资建网运营的方式进行建设。 首先,建设 1 平方公里起步园区。 搭建办 公楼宇、公共研发平台、技术交流平台等基础设施,引进导航、导览设备企业、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开发企业、智能交通开发企业以及智慧生态监测系统开发企业。 第二,搭建终端基础设施。 网络设施包括无线网络覆盖、旅游信息平台建设。 旅游信息桥包括旅游信息触摸屏、呼叫中心等服务平台。 导览设备布局包括自助导游讲解系统和城市自助导览系统等。 第三,搭建信息整合平台,对旅游信息进行整合,并引进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开发企业及专业运营机构。 智慧养生养老城围绕智慧养生养老网络各个环节引入企业、技术、人才、设备。 首先引进 RFID 企业和移动终端企业,开 发具有感应芯片的终端设备,及智能上网设备。 第二是引进高端医疗器械制造企业。 第三,推进养老养生企业与移动(联通)合作,进行网络铺设。 第四,引进平台开发企业,建立智能档案,实现动态诊断。 设立呼叫中心,实现紧急救助等服务。 设立信息查询平台,实现预约、订餐、服务等功能。 第五,引进高端医护人才。 策略二:鼓励本地院校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转移。 一方面鼓励东大、燕大等院校师生进行创业实践,从设立院校科研成果产业化转移引导基金,鼓励高校开设创业实践基地,开展人才服务活动、实施创业培训计划等多方面着手,并且人社、工商、税务等部 门出台配套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 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对科研项目进行投资,主要采取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技术转移中心,共同兴办科技企业孵化器,鼓励院校教师参与企业科研项目,鼓励企业引入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政府采购向产学研联合创新产品和服务倾斜等措施。 策略三:对接京津地区先进科研机构及企业。 一是与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进行对接,吸引中关村企业到北戴河新区落户,并引进中关村行业领军人才到北戴河新区创业。 二是与清华大学物联网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进行对接,吸引能够产业化的科研成果;三是与中国电科 、航天信息等企业进行对接,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及物联网应用工程中心。 策略四: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及研发机构。 我国物联网企业主要集中于山东、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北戴河新区应重点针对这些区域进行招商。 在游艇、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