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程内容摘要:

须沿通行方向通长设置扫地杆和剪刀撑。 常规安全通道立杆纵距不应超过 1200mm,防护棚悬挑尺寸为 300~ 500mm,双层防护棚层间距 为 500~ 600mm。 宽度超过 m 或高度超过 4 m 的安全通道,立杆间距应加密或使用双立杆、型钢、脚手架 管 格构式立柱,纵向横杆应采用型钢制作或搭设承重脚手架。 安全通道侧边应设置隔离栏杆,引导行人从安全通道内通过,必要时满挂密目网封闭。 防护方式 场区内安全通道 图 18(a) 现场的安全通道正面图 23 图 18(b) 现场的安全通道侧面图 通入 建筑物的安全通道 图 19(a) 通入建筑物的安全通道正面图 24 图 19(b) 通入建筑物的安全通道侧面图 施工电梯、物料提升机地面进料口安全通道 图 20(a) 施工电梯、物料提升机地面进料口安全通道正面图 25 图 20(b) 施工电梯、物料提升机地面进料口安全通道侧面图 临街通道 街面人行通道距离施工建筑达不到安全距离时,必须搭设用于行人通行的防护通道,其净空高度不低于 3 m,搭设方式与施工现场安全通道相同 ,并设置明确的警示标牌、 引导标志和设施。 安全防护棚 图 22(a) 设备 防护棚立面图 26 图 22(b) 防护棚平面图 8 外脚手架 基本要求 外脚手架的搭设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20)的要求。 悬挑脚手架 悬挑外架挑梁必须能够完全承受架体及架体上作业时的荷载。 悬挑外架搭设前必须编制包括悬挑梁平面定位图、悬挑梁侧面示意图、悬挑梁及锚固件受力验算等内容的专项施工方案 ,并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后使用。 悬挑外架的分段搭设高度不得超过 24米 , 整体分段应合理规划,经济合理。 挑梁 应根据悬挑架荷载及悬挑长度等情况具体确定。 施工用悬挑脚手架 宜采用 16 号以上工字钢作为主悬挑梁,外挑段不宜超过 ,锚固段不小于外挑段的 倍。 严禁采用脚手架 钢 管作为主挑梁。 采用槽钢作为主挑梁时应有防侧弯措施。 挑梁必须搁支在梁板面并锚固。 挑梁顶端应设置牢固可靠的脚手 架钢 管插脚,相邻悬挑梁的间距不得大于。 挑梁外端设置单根直径不小于Ф 15 的钢丝绳进行斜拉,斜拉钢丝绳 与悬挑梁的夹角不小于60 度,斜拉钢丝绳必须与建筑结构锚固。 悬挑梁、钢丝绳及钢丝绳锚固件必须一一对应。 在建筑物的悬挑梁、板上设置悬挑脚手架,应对悬挑梁、板的承载能力及进行复核。 悬挑架底部必须采用硬质封闭,并设置挡脚板,外立面采用密目安全网防护,地处闹市和重要地带应采 用 孔径不大于 25mm 的 钢板网 或竹笆 等加强防护。 27 悬挑 脚手架的搭设应符合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20)的相关要求。 图 23 框架部 位或剪力墙上开孔时侧面示意图 图 24 钢丝绳紧固示意图 28 图 25 直接在剪力墙或边梁上预埋时侧面示意图 图 26(a) 结构边缘的悬挑梁板不满足承载能力要求时侧面示意图 29 图 26(b) 压杆与锚环的连接详图 附着升降式 脚手架 的防护 附着升降式脚手架防护设施必须与架体同时设计、同时安装、同时使用。 附着升降式脚手架 外 立面必须满挂 密目安全网,并在其内侧加挂 孔径不大于 25mm 钢板网,单片式架体和中间断开 部位 的端头 , 也应 满挂密目安全 网和钢板网。 架体底部应采用硬质封闭,并用密目网及水平安全网兜底。 架体底部 必须及时清理保洁,清理期间应通知下部 施工 人员禁止进入无防护的坠物范围内。 架体底部内立杆与建筑结构之间的空隙采用活动翻板防护, 架体中部 加 挂水平 安全 网 , 架体 作业层必须 满铺脚手板。 连墙件 连墙件必须 能够 约束 脚手架 立 杆 在垂直于墙面方向 的 位移,承受水平风荷载或风吸力,防止脚手架向内或向外倾覆。 连墙件必须与脚手架拉接紧密,与建筑结构牢固连接。 连墙 件应靠近主接点位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得大于 300mm。 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 刚 性 连墙 件 ,连墙 件 的垂直间距不得大于建筑物的层高, 且 不得大于 4m。 24m 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可采用拉顶结合式柔性连墙件,拉顶结合式柔性连墙件必须一一对应设置,严禁使用仅有拉筋的柔性连墙件。 24m 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连墙件应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可下斜连接,下斜角度不得超过 10176。 , 不得采用上斜连接。 连墙 件 设置间距应符合以下要求 30 表 2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连墙杆设置规定 脚手架高度 竖向间距 水平间距 每根连墙杆覆盖面 积( m2) 单排 ≤ 24 3h 3la ≤ 40 双排 ≤ 50m 3h 3la ≤ 40 〉 50m 2h 3la ≤ 27 悬挑架 3~ 4m 3 跨,且 6m 备注 h:脚手架步距; la:脚手架立杆纵距 连墙件的设置 方式 1) 钢 丝柔性连墙件如图 28 所示。 图 28 柔性拉接示意图 2) 通过预埋件焊接刚性连墙件如图 29 所示。 图 29 钢管焊接刚性连墙杆示意图 3) 钢管扣件抱柱或穿墙夹持刚性连墙件如图 30( a)、 30( b)所示。 31 图 30(a) 钢管扣件刚性连墙杆示意图 (一) 图 30(b) 钢管扣件刚性连墙杆示意图 (二) 4) 钢管扣件与预埋短钢管连接刚性连墙件如图 30( c)所示。 图 30(c) 钢管扣件刚性连墙杆示意图 (三) 32 避雷和外电防护 施工现场内的塔吊、起重机、井字架及龙门架等机械设备,若在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以外,则应按照下列规定安装防雷装置: 1) 在 年平均雷暴日数小于等于 15d 的地区,机械设备高度等于和大于 50m 时。 2) 在年平均雷暴日数大于 15d 且小于 40d 的地区,机械设备高度等于和大于 32m 时。 3) 在年平均雷暴日数等于和大于 40d 且小于 90d 的地区,机械设备高度等于和大于 20m 时。 4) 在年平均雷暴日数等于和大于 90d 及雷害特别严重的地区,机械设备高度等于和大于 12m 时。 避雷装置 应 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接闪器 可用直径 2532mm,壁厚不小于 3mm 的钢管或直径不小于 12mm 的钢筋制作, 设在建构筑物或 机械设备的易受雷击的顶端。 房屋四角的脚手架立杆上 设 接闪器时 ,高度不小于 1m,并将所有最上层的横杆全部连通,形成避雷网路。 垂直运输架上安装接闪器时,应将一侧的中间立杆接高出顶端不小于 2m,并在该立杆下端设置接地线,同时应将卷扬机外壳接地。 引下线应采用直径不小于 8mm 的圆钢或宽为 24mm、厚度为 4mm 的扁钢 制作。 垂直接地体宜采用 长为 直径 12mm 圆钢 或厚度为 4mm 角钢 制作 ,间距 5m 设置。 水平接地体宜采用 直径 12mm 圆钢或厚度为 4mm 截面为 100mm2 扁钢 制作。 接地体埋深不小于 ,应避开人经常活动区。 避雷装置的引线、接地连接线等连接处必须用焊接,其焊接长度应为扁钢宽度 或 圆钢直径的 6 倍。 外电防护基本规定 在建工程 (含脚手架具 )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应满足表 4 所示。 表 3 在建工程(含脚手架具)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 线路的边线之间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 外电线路电压等级 1kV 以下 1~ 10kV 35~ 110kV 154~ 220kV 330~ 550kV 最小安全距离( m) 4 6 8 10 15 表 4 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的最小垂直距离 外电线路电压等级 1kV 以下 1~ 10kV 35kV 以上 最小垂直距离( m) 6 7 7 跨越或紧邻外电施工时,必须使用绝缘材料搭设严密的遮栏、栅栏或安全网,防护方案应由企业技术部门制定。 外电线路与遮栏、栅栏之间的安全距离如表 5 所示。 33 表 5 带电体至遮栏、栅栏、保护网的安全距离 外电线路的 电压等级( kV) 1~ 3 6 10 35 60 110 220 330 550 线路边线至栅栏的安全距离( cm) 室内 85 105 130 170 室外 95 95 95 115 135 175 265 450 线路边线至网状遮栏的安全距离( c。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