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斯德养猪技术资料内容摘要:

仔猪最高的成活率与增重。 二、仔猪管理新技术 早期隔离断奶( SEW) 早期隔离断奶( SEW): 近十几年来国外在仔猪饲养管理、营养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仔猪早期隔离断奶技术。 早期隔离断奶( Segregated Early Weaning)简称 SEW 是源自八十年代早期,英国兽医师( Tom Alexander)所研发的“加药早期断奶技术 MEW”,此技术必须从猪群中挑选有最佳免疫力的怀孕晚期健康母猪,隔离于封闭的产仔室中,投给药物。 仔猪 5 日龄断奶即被转移隔离封闭并投给大量的药物,虽然此技术复杂难行,成本又高,但却被证明能成功地清除猪气喘病、猪肺疫、胸膜肺炎和猪痢疾等疾病。 以后又将 MEW 改进为 MMEW(改进的药物早期断奶),此技术不需要将母猪从猪群中移开,小猪也可在 10— 21 日龄时断奶,但必须给产 前母猪注射大量疫苗,加强产前母猪的饲养管理,消除便秘和乳房水肿,使母猪分泌 11 极高的初乳抗体,仔猪通过吸食初乳获得很高的母源抗体,结合严格的消毒和大剂量投药以避免仔猪感染上留在猪群中的疾病如传染性胃肠炎、萎缩性鼻炎、细小病毒和内外寄生虫病等。 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美国许多研究者减少或停止给仔猪、母猪使用药物,转用隔离措施,使 SEW 技术不但切实可行,而且控制和降低了应用成本。 目前,美国排前 10 名的企业化养猪场,共拥有在养母猪约 110 万头,所生产的仔猪都是运用 SEW 技术。 有人说 SEW 技术是养猪改革的里程碑。 实行早 期隔离断奶 SEW 的理论基础: 集约化高密度饲养使猪容易发生传染病,而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的损失最大。 许多疾病一旦进入,很难清除出去。 仔猪在母体子宫中理论上不会感染传染病,给母猪注射各种传染病疫苗,母猪可以通过初乳移行给仔猪,使仔猪获得母源抗体,结合消毒隔离措施及适当添加药物,使仔猪生长早期不感染传染病。 在母源抗体消失以前,实行早期断奶,使仔猪离开疾病的主要传染源 — 母猪,结合隔离措施,能非常有效的防止仔猪乃至肥猪感染传染性疾病。 所以从理论上说SEW 技术是防止猪发生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的最有力武器,其成本远远低于 SPF 猪的饲养管理成本,也低于 MMEW,在实际工作中也较易操作和实行。 实施 SEW 技术的主要措施: 仔猪采用早期断奶,猪场执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猪舍严格实行全进全出制度,仔猪实施分段隔离异地饲养,配制能完全替代母乳的乳猪全价饲料。 ( 1)早期隔离断奶( SEW)实施的断奶日龄: 很难作出统一的规定。 视不同场母源抗体水平不同,不同传染病的母源抗体消失情况,需要清除的传染病以及房屋设备情况,断奶日龄各有不同。 现根据 Yeske( 1994)和 Clark( 1995)研究结果,列出一些传染病及其相应的最大断奶日 龄:蓝耳病、气喘病、猪肺疫10 日龄;猪副嗜血杆菌( HPS)、支气管败血杆菌 14 日龄;伪狂犬病、猪传染性放线杆菌( APP)、猪霍乱杆菌、传染性胃肠炎( TGE) 21 日龄。 实际工作中由于疫苗接种效果和场内病原体浓度不同断奶日龄又有不同。 Amass 等( 1995)发现仔猪早在 1 日龄时就感染上猪链球菌,但可用大剂量青霉素防治。 以前的生产者习惯采用 18 日龄断奶,现在趋向于 14 日龄断奶,更因蓝耳病的流行,有 10 日龄断奶甚至更早的。 ( 2)猪场实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所建猪场必须远离其他畜牧场(最好几十公里以上),猪 舍根据猪不同阶段需要建有隔离设施和一定的间隔距离,实施严格彻底有效的消毒制度和消毒效果检验制度,严格实施抗体测定和疫病监测,严格实施常规的防疫制度和引种隔离制度,制定一切为生物安全服务配套的饲养管理制度和药物预防制度并严格实行,各阶段猪群务必严格实行全进全出制度。 ( 3)实施分段隔离异地饲养:采用 SEW 技术还必须实施异地饲养,仔猪断奶后即移至另外一地的保育猪舍,保育猪舍的环境设施,饲养条件相当优秀,仔猪养至 25 公斤左右再移至肥猪舍,猪舍之间的距离最好达 3 公里以上,这个距离是根据一些猪易感染的疾病病原 体传播距离而确定的。 据 1994 年,美国兽医师推荐的清除疾病的安全距离为:链球菌病 2 公里(有蝇传播),气喘病 公里,蓝耳病 公里,猪流行性感冒 7 公里,伪狂犬病 42 公里,口蹄疫 42 公里,猪传染性胃肠炎(由鸟传播) 70 公里。 ( 4)配制能完全替代母乳的乳猪全价饲料。 早期断奶仔猪的消化系统不健全,如何配制早期断奶日粮,既能节省成本又能满足仔猪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降低断奶应激,将是饲料工业进入 21 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 早期仔猪断奶日粮 12 的特点:高能量高蛋白及其他营养物的高浓度,要求日粮诱食效果好,适口性 佳,消化吸收率高。 一般碳水化合物可添加乳清粉,用量( 15— 30)%;乳糖,用量( 15— 25)%。 蛋白质饲料可添加脱脂乳、喷雾干燥猪血浆粉、乳清蛋白浓缩粉、优质鱼粉及特制豆粕等,同时添加仔猪专用营养性添加剂“特补”。 能促进仔猪日粮氨基酸平衡的“胺基维他”,从而有效促进仔猪生长发育,降低仔猪断奶应激添加“爱猪强”以提高仔猪的采食量和生长速度。 ( 5)饲养管理制度和环境小气候控制措施。 仔猪对保育室的饲养管理和温度要求相当高,( 3— 公斤)仔猪的温度要求达 — ℃,以后每周降低2℃,重要的是 要尽量缩小温差,地面保持干燥,通风换气、饲养密度等也要特别注意。 ( 6)实施 SEW 技术的母猪必须注射好以下疫苗(冻干苗最好在空胎时注射,灭活苗在临产前 1 个月左右注射,有灭活苗的尽量用灭活苗):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猪丹毒、猪肺疫、气喘病苗、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链球菌苗、大肠杆菌苗、萎缩性鼻炎、胸膜肺炎苗等等。 但注射再多的疫苗也要保证母猪能通过初乳传给仔猪,使仔猪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 这就要求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用“泌乳进”调整母猪的泌乳功能,消除母猪便秘和乳房水肿,促进母猪尽可能多的分泌初乳。 ( 7)实施 SEW 技术的初生仔猪 2— 3 日龄就要开始做诱食工作,用优秀的诱食料如“特补”、优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饲料做好早期诱食工作。 实施 SEW 技术的经济效益: 据 Don 博士论述: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试验中,在同一个受到多种疾病侵袭的猪场中采用 SEW 技术的猪在 77 日龄时要比传统的猪多增重 公斤;普度大学研究来自单一种群的 400 头隔离早期断奶猪在 136 日龄时体重达到 105 公斤,猪在生长 — 肥育期没有咳嗽;而另外 200 头来自同样种群的非早期隔离断奶猪达到同样的上市体重需要 179 日龄,猪群在一年中还表现出多种疾病如气喘病、蓝耳病、伪狂犬病、猪肺疫等。 利用 SEW 技术加上优良品种、完全代替母乳的日粮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保证仔猪死亡率降至 2%,出生至105 公斤上市只有 140 天,料肉比 : 1。 达到降低甚至消灭传染病的发生,降低药物费用,提高猪群的综合生产性能,提高养猪效益的目的。 实施 SEW 技术的缺点: 500 头以下母猪场及老猪场实施 SEW 技术也许不实际,小于 14 日龄断奶的母猪实施 SEW 技术会降低母猪的繁殖性能,减少窝产仔数,延长发情间隔时间甚至不发情。 在我国,由于场与场之间距 离太近,土地又昂贵,故不适合采用多点式生产,也就限制了 SEW 技术的推广运用。 三、仔猪死亡原因及对策 由于品种、饲料营养、疾病状况、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等不同,场与场之间乃至同一场的不同时间仔猪死亡率从 2— 30%,差异极大。 母猪分娩过程中的仔猪死亡: 一般分娩出的新鲜死猪都是在分娩过程中死亡的,临产前母猪贫血、便秘和乳房水肿等造成母猪分娩无力,发生产程过长综合症,至使母猪难产,仔猪因缺氧死亡。 提起仔猪后腿左右摇晃,以清除肺内粘液,用吹气或人工呼吸可救活 13 一部分仔猪。 哺乳仔猪死亡原因及对策 ( 1)出生仔猪体重太小。 以“杜长大”仔猪为例:正常出生体重应有 — 公斤,低于 1 公斤不易成活。 ( 2)被母猪压死、踩死、夹死。 有资料证明,这类死亡可占初生仔猪死亡原因的 30— 50%,分娩室采用条状隔板,设置防压设备和仔猪活动休息区并注意保温,死亡率可大为减少。 ( 3)因寒冷潮湿造成仔猪冻僵、冻死。 初产仔猪最佳温度为 30℃ 32℃,过分低的温度会造成仔猪行为呆滞、行动迟缓,易被母猪压死。 ( 4)仔猪黄、白痢或其他疾病致死。 因疾病引起仔猪死亡的比例约占10— 20%。 大肠杆菌病引 起死亡的仔猪可占仔猪因疾病死亡原因的 80%以上。 引起仔猪黄、白痢的原因有几十种,给临产前一个月左右的母猪注射多价大肠杆菌灭活苗等疫苗,结合严格彻底有效的隔离消毒卫生工作和饲养管理工作,能有效的防止仔猪发生传染病。 ( 5)因母猪无乳或缺乳造成仔猪饥饿死亡。 母猪营养不良、乳房水肿、乳房炎、子宫炎、内分泌失调等都可引起母猪无乳或少乳。 可采用寄养、早期人工乳喂养、早期诱食等措施防治由此造成的仔猪死亡,但调整分娩前母猪的内分泌更为重要。 ( 6)母猪贫血:母猪贫血更易造成仔猪贫血,使仔猪免疫力、抗病力下降,易得 各种传染性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 7)初生仔猪免疫不全。 母猪胎盘有六层上皮细胞,母猪无法将抗体经由胎盘传给仔猪,故初生仔猪处于免疫不全的状态,仔猪若吃不到初乳或吃到的初乳量不够,仔猪极易得各种疾病而死亡。 所以促使仔猪尽早吸食初乳在仔猪的饲养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 8)诱食时间措施不当。 诱食过迟使仔猪经常处于饥饿状态,同时也抑制了肠道的生长发育和胃酸、消化酶的分泌,造成仔猪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断奶应激严重。 ( 9)母猪咬死仔猪现象严重。 因饲料、饮水、畜舍、仔猪身上有异味使母猪易咬死仔猪。 故带猪消毒应选 择无味、无刺激性、无毒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消除分泌室各种异味显得尤为重要。 ( 10)其他原因造成的仔猪死亡。 由于仔猪脐带出血、环境设备设置不良等造成仔猪死亡。 断奶仔猪的死亡原因: ( 1)断奶仔猪的死亡原因。 断奶是仔猪的生死关。 仔猪断奶时离开了母猪的呵护,日粮从乳汁转为固体饲料,更因温度太低,造成仔猪应激严重,诱发各种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近年来猪场发生大批断奶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支原体、细菌、寄生虫引起的混合感染,造成猪呼吸道疾病,严重的引起仔猪断奶衰竭综合症而大批死亡。 ( 2) 断奶 仔猪 多系统衰弱综合征(简称 PMWS): 主要表现的症状为: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先天性震颤、皮炎肾病综合征(类似于猪瘟)、增生性坏死性肺炎,仔猪表现 衰弱、消瘦、苍白、黄疸、生长不良、体表淋巴结肿胀、呼吸困难、腹泻、仔 猪舍内僵猪的比例升高。 发病日龄为 416周龄 (最常见于 6~9周龄), 潜伏期为 2周,发病率为 2050%,死亡率 急性的可达 30%以上。 症状特点: 不同阶段的猪症状及严重程度不同,不同场的发病情况 14 及解剖症状不同,同一群猪的发病情况及解剖症状也不同。 ( 3)仔猪呼吸道病综合症( PRDC): 病原有 蓝耳病病毒( 猪繁 殖与呼吸综合症) 、伪狂犬病病毒、 包涵体鼻炎病毒、猪巨大细胞病毒、 猪瘟 病病毒(引起肺部病变)、呼吸型冠状病病毒、 猪流感 病病毒、 衣原体、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霍乱沙门氏杆菌、猪链球菌、化脓杆状杆菌、克雷伯氏杆菌、 巴氏杆菌(猪肺疫)、 支原体( 霉形体肺炎),形成 仔猪呼吸道病综合症( PRDC)。 结合 猪圆环病毒, 附红细胞体病 、 霉菌毒素可加重损失。 以上病原体引起混合感染,再结合 非传染性因素 ,形成 断奶 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简称PMWS)。 (( 4)) 仔猪呼吸道病综合症( PRDC) 病原体之间的关 系: PRDC有关的病原体。 ,病原互相作用也可引起免疫抑制,造成多病原混合感染而发展成为严重疾病。 ( 5)仔猪呼吸道病综合症( PRDC) 病原体对呼吸道和免疫系统的影响: A、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破坏鼻腔纤毛系统,损伤上呼吸道,破坏猪的呼吸道第一道屏障。 B、猪肺炎霉形体麻痹和破坏呼吸道黏膜纤毛系统。 C、猪流感病毒破 坏黏膜纤毛系统,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 猪肺炎霉形体和 猪流感病毒 都 破坏了猪的呼吸道第二道屏障。 D、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蓝耳病)病毒破坏肺泡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破坏了猪的呼吸道第三道屏障。 E、 伪狂犬病可造成猪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紊乱,干扰机体的免疫力。 F、发热和厌食也影响机体的免疫力。 结合不利的机体内外环境,使呼吸道疾病更加严重。 ( 6)猪圆环病毒 (PCV) A、猪圆环病毒 (PCV)的特性: PCV1型:引起 死胎、先天性震颤、淋巴结炎。 PCV2型: 主要引起 断奶 仔猪多系统衰弱综 合征( PMWS)。 也可引起先天性震颤,同型 PCV 具有99%的同源性。 B、猪圆环病毒( PCV2) 的传播: 水平传播或交配传播:健康猪接触病猪、感染猪 10~14天后即可发病,粪便中含病毒, 精液中检出 PCV2核酸 ,已证实可以通过交配传播母猪,也可通过间隔几个栏进行空气传播。 垂直传播: 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流产、死胎、木乃伊等。 C、圆环病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