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规程内容摘要:
Ⅰ 5 7 )( 610Dba2 Ⅱ 10 15 )( 610Dba2 注: ,方可进行比较。 2. )( 610Dba 为仪器标称精度。 表 11 垂直角观测技术要求 测角中误差 仪器型号观测方法 测回数 5~ 10 10~ 30 ﹥ 30 DJ2 DJ2 DJ6 DJ6 中丝法 2 1 2 2 等级 测距仪等级 每边测回数 往 返 备 注 一级 Ⅰ、Ⅱ 2 二级 Ⅰ、Ⅱ 2 13 三丝法 1 1 1 1 D、 E 级 GPS网的布设与施测 D、 E级网可布设成多边形或附合路线。 其技术要求见下列各表(表 12-表 15)。 表 12 GPS网中相邻 点间平均距离及精度分级 等级 相邻点间的平均距离( km) 固定误差 a,mm 比例误差系数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D 5 ≤ 10 ≤ 10 1/80000 E 2 ≤ 10 ≤ 10 1/45000 注: 1/3— 1/2;最大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 2— 3倍。 GPS 网应与附近已有的国家高等级 GPS 网点进行联测 ,联测点数不得少于 2点。 GPS 点在某一参考坐标系中的坐标 ,应与该参考坐标系中的原有控制点联测 ,联测的总点数不得少于 3点。 GPS网 点的正常高, D、 E 级 GPS 点按 GB12898 四等水准或与其精度相当的方法与国家高等级水准点进行高程联测,高程联测点数不宜少于 5点。 5. 为提高地籍测量精度,应当执行本规程对相邻点间平均距离的规定。 表 13 最简独立 GPS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的规定 等级 D E 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 ≤ 8 ≤ 10 表 14 GPS接收机的选择 级 别 D、 E 单频 /双频 双频或单频 观测量至少有 载波相位 同步观测接收机数 ≥ 2 标称精度 ≤( 10mm+5 106 d) 表 15 各等级 GPS测量基本技术要求规定 级 别 项 目 D E 卫星截止高度角(176。 ) 15 15 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 ≥ 4 ≥ 4 有效观测卫星总数 ≥ 4 ≥ 4 观测时段数 ≥ ≥ 14 时段长度 (min) 静态 ≥ 45 ≥ 40 快速 静态 双频 +P( Y)码 ≥ 5 ≥ 2 双频全波 ≥ 10 ≥ 10 单频或双 频半波 ≥ 20 ≥ 15 采样间隔 (s) 静态 10- 30 10- 30 快速静态 5- 15 5- 15 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 观测时段 (min) 静态 ≥ 15 ≥ 15 快速 静态 双频 +P( Y)码 ≥ 1 ≥ 1 双频全波 ≥ 3 ≥ 3 单频或双频半波 ≥ 5 ≥ 5 注: 14中第七项规定的卫星,为有效观测卫星。 ,应将各时段的有效观测卫星数扣除其间的重复卫星数。 ,应为开始记录数据到结束记录的时间段。 ≥ ,指 每站观测一时段,至少 60%测站再观测一时段。 20Km 时 ,应采用 GPS静态定位法施测。 ,相邻地区两个观测单元之间的流动站的重合点数 :C、 D级不少于 2点, E 级不少于 1点。 D、 E级 GPS 快速静态定位网采用单参考站作业方式时,对相邻观测单元的一些流动站必须进行二次设站观测。 GPS 网数据处理与导线平差 GPS网数据处理 的方法、程序、精度, 应满足《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量规范》( GB/T 183142020)第 12款要求。 一、二级导线采用严密平差,图根导 线可采用近似平差。 7 界址点坐标测量 测定界址点坐标的方法 可独立施测,也可与地籍图同时施测。 有解析法、图解法两种。 解析法测定界址点坐标的特点是:以各等级已知地籍控制点为依据,外业采集已知控制点至界址点间的距离和角度数据,利用数学公式解算每个界址点的坐标。 解析法测定界址点坐标的方法有野外数字测量法、极坐标法、截距法、测距交会法、直角坐标法、测角交会法等。 根据不同的条件使用不同的方法。 图解法测定界址点坐标的特点是:以各等级已知控制点为依据,勘丈并记录已知点与界址点、地物点之间的关系距 离和条件距离;勘丈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及邻近地物点间的关系距离和条件距离等。 用几何作图的方法,在图纸上确定界址点的平面位置;界址点坐标、界址点间距、界址边长等均在图上量取。 图解法确定界址点图上平面位置的方法有平板仪法、图解距离交会法、图解角度交绘法等。 界址点平面位置精度见表 16。 15 表 16 界址点精度指标及适用范围 类 别 界址点对邻近图 根点点位误差( cm) 界址点间距 允许误差 ( cm) 界址点与邻近 地物点关系距离 允许误差( cm) 适用范围 中误 差 允许误差 一 ≤177。 ≤177。 ≤177。 ≤177。 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 二 ≤177。 ≤177。 ≤177。 ≤177。 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的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的界址点 注:界址点测量精度与地籍图比例尺无关,不论采用何种测量方法,均须达到表 16要求。 8 测绘地籍图 地籍图的内容 地籍图内容主要包括数学基础、地籍要素、地物要素和有关的土地利用要素等。 数学基础 数学基础包括:平面坐标系统、高程基准、内外图廓线、坐 标格网及注记、控制点及注记、比例尺、图幅编号与 有关 注记等。 地籍要素 各级行政界线。 省界、市界、县(市、区)界、乡(镇)界、街道界,当各级行政界线重合时,只表示高级界线。 权属界线。 宗地界址点、界址线、地籍街坊界线(村街坊)、城乡结合部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界。 地籍号。 街道(乡、镇)号、街坊(村)号、宗地号。 地类。 按照《土地利用分类标准(报批稿)》规定土地利用类别码注记。 宗地座落。 包括行政区 名、道路名、 街巷名 (地名)、门牌号等。 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 宗地内能注记得下的权属单位名称应注记,个人用地可不注记。 宗地面积。 标准分幅地籍图上不注记宗地面积。 行业代码。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4754— 2020)》规定的行业代码。 地物 、 地貌 要素 建筑物、构筑物 a.实地面积大于等于 6m2的固定建筑物、构筑物 用相应符号表示其 位置和占地情况。 16 b. 固定的永久性建筑物要测绘其占地状况,在建筑物右上角用分数形 式标注层数和结构,即12/2,分子为层数,分母为建筑物结构代码,见表 17,同一栋建筑物层数不同的应分别标注。 层高低于。 表 17 建筑物结构分类及其代码 结构分类 钢结构 钢和钢筋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 混合结构 砖木结构 其他结构 缩写 钢 钢、钢 钢混 混合 砖木 其他 代码 1 2 3 4 5 6 c.实地占地面积大于 6m2的台阶、有柱雨蓬、花坛、花池等应表示,不落地的阳台、雨蓬不表示。 d.建筑物外围小于 50cm 50cm的 装饰性细部(如墙面外砖柱)可舍去。 e.室外 落地的 扶梯、楼梯等允许包括在建筑内,不落地的可舍去。 g.建筑群内井式建筑中大于 6m2的天井或院子须表示。 h.非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不表示。 i.城墙及垣栅应表示。 街道与 道路 a. 街 道以两旁宗地界址线为界。 道牙石线是界址线的要表示,不是界址线的酌情表示; 通过城镇的铁路、公路用相应符号表示。 b. 道路中间或两 边 的小绿地、小花池、花坛、行树可不表示; c. 道路附属物、里程碑、筑路牌不表示; d. 桥梁(立交桥、 高架桥 )、大型涵洞、隧道用相应符号表示,且须符合投影原理; e. 地下道路、架空道路用相应符号表示; 水系 a. 河流、湖泊、 沟渠 、坑塘等以堤、岸为界绘出 用地范围 ,有界址线的标明界址线和界址点;堤面高出地面 ,视情况用堤岸符号表示。 b.河流中线为界址线时,按实际河流中心标绘,当河道变迁时,界址线随之变迁。 c.地下河流、地下排水沟不表示。 地貌 a.地籍图上不用等高线表示地貌。 b.山区、丘陵区须表示大面积斜坡、陡坎、路堑、路堤、台阶路时,可适当注记台地、低地、道路 交叉口、大面积农地等处的散点高程。 c. 建成区以外的更新调查区域,根据需要可测绘等高距为 1m 的等高线。 土壤植被 17 a. 公园及各宗地外大面积绿化地、街心花园、城乡结合部的农田、园地等用土壤、植被符号表示。 b. 宗地内的绿地、花坛、零星植被可不表示。 其它 a. 一般电力线不表示,但 35KV以上高压线及塔位应表示。 b. 通讯线、架空管线、 电杆、路灯、消防栓、窨井、窨井盖 一般不表示,但与土地他项权利有关时应表示; c. 地下室一般不表示,但与土地他项权利有关的大面积地下商 场、地下停车场等应表示。 d. 宗地内部的次要道路、水塔、花坛、纪念碑及与权属界址无关的围墙可不表示,危险品仓库、保密车间应注记。 e. 农贸市场内的摊位、临时售货棚不表示。 各地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加图件表示内容,但不得影响地籍要素的表示和地籍图精度。 土地利用情况 闲置土地、空闲土地、低效使用土地、批而未供土地、供而未用土地按宗地进行调查,分别用 x、 k、 d、 p、 g字母,标注在土地利用情况图的地类编码之后。 违法占地用红色“ W”标注在土地利 用情况图的土地利用情况符号之后。 注记 除地籍要素全部注记外,还应 按规定 注记河流名称、地名、有特色的地物名称和有关的土地利用要素等。 地籍图图式图例见附录 (附录 I)。 地籍图的平面位置精度指标(与图件比例尺相关的精度指标)见表 18。 表 18 地籍图平面位置精度指标 项 目 图上中误差 ( mm) 图上允许误差 (mm) 备注 相邻界址点间距 ≤177。 ≤177。 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 ≤177。 ≤177。 宗地 内部与界址边不相邻地物点 ≤177。 ≤177。 邻近地物点间距 ≤177。 ≤177。 勘丈数据装绘界址点间距 ≤177。 勘丈数据装绘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 ≤177。 内图廓边长误差 ≤177。 内图廓对角线误差 ≤177。 图廓点、控制点、坐标网点展点误差 ≤177。 18 其它解析坐标点展点误差 ≤177。 地籍图的成图方法 解析法 解析法成图是 以已知控制点为依据,根据野外测量 获取的控制点与界址点间的距离、角度等数据, 解算出 全部 界址 点的解析坐标;将解析界址点展绘在图上,以解析界址点坐标和解析边长为基础,勘丈 并在图上绘出 其它地籍要素、 地物要素 的位置和几何图形,经宗地勘丈数据检核后成地籍图。 部分解析法 部分解析法成图的特点是 :采用解析法测定街坊外围及街坊内部明显界址点的解析坐标,根据界址点的解析坐标,展绘出街坊地籍图;以街坊地籍图为基础,用图解勘丈法勘丈街坊内部;采用几何作图的方法,在街坊图上装绘街坊内部的界址点及各类要素的平面位置和几何图形,经图幅分割、编辑、整饰和宗地勘丈数据检核后成地籍图。 全野外数字法 测绘地籍图 野外数字法的技术特点是:在已知控制点上架设 全站仪或 GPS,同时采集测站点与界址点、地物点、其它细部点之间的距离、角度等数据;将其自动传输到电子手簿、 IC卡或便携式微机记录,现场绘制草图。 内业借助计算机及其配套的数字测图软件, 经数据处理得到界址点及各类地物点的解析坐标;通过数据处理和图形编辑生成数字地籍图,并制作宗地图。 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制地籍图 航空摄影测量法测绘地籍图的技术特点是:界址点坐标采用解析法外业实地测定;地物点及其它要素的位置采用航测法内业施测。 即: 以航摄影(图) 像为信息源,利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 DPW— digital photogrammetric worker)或数字摄影测量系统( DPS— digital photogrammetric system), 经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地物测绘、 图形编辑。河南省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规程
相关推荐
联合闸脱扣器应能在其交流额定电压的 85%~110%范围或直流额定电压的 80%~ 110%范围内可靠动作;并联分闸脱扣器应能在其额定电源电压的65%~ 120%范围内可靠动作,当电源电压低至额定值的 30%或更低时不应脱扣 1)110kV 6 年 1次 2)必要时 13 对开关设备的各连接拐臂、联板、轴、销进行检查 1)检查开关及机构机械传动部分正常 2)对拐臂、联板、轴
(三 )听取使用单位对工程质量的评价意见。 复查小组与使用单位座谈时,主要承建单位和主要参建单位的有关人员应当回避。 (四 )查阅工程有关的内业资料: ,包括工程立项报告,有关部门的审批文件,工程报建批复文件等 (上述资料应是原件 )。 ;。 有关技术、质量和管理资料中,按照有关规定,应该是原件的必须提供原件。 (五 )复查小组 对工程复查的有关情况进行现场讲评。 (六
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 具体包括: 1. 财政教育拨款,即学校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教育拨款。 2. 财政科研拨款,即学校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科研拨款。 3. 财政其他拨款,即学校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本条上述拨款范围以外的财政拨款。 ( 二 ) 事业收入,即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 具体包括: 1. 教育事业收入,指学校开展教学及其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包括
整齐平整。 渠道硬化 (简述 ) 洛阳市宜阳建安工程有限公司 12 宜阳县 2020 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水利工程投标书 清基 支模 —现浇 —拆模 验收 5, 4, 4, 1 清基:清除基槽 表 1 (3)浇筑层厚度应根据拌和能力、运输距离、浇筑速度、气温及振捣器性能等因素确定。 混凝土浇筑应保持连续性,如因故中止且超过允许间隔时间,则应按施工缝处理。 洛阳市宜阳建安工程有限公司 13 宜阳县
献,讲解了经济含义的变迁,并通过马克思的《资本论》中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分析了经济利益和制度的关系,从而指出财富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由此引起的利益关系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周冰教授又详细的剖析了边际效用革命后的新古典经济学以及现代经济学,他指出了此时的经济学不只是财富和财富生产,并详细分析了此时的资源配置 和人的选择行为的变化及其原因。 此外周冰教授还向在场师生讲解了经济学的基本理念
显浮水,以利砂浆强度增长,不出现空鼓、裂缝。 浇水充分湿 润墙面后的第二天,刷一遍 聚合物水泥 浆,然后开始抹灰。 2.贴灰饼:用托线板检测墙面不同部位垂直平整情况,根据实际平整度垂直度决定贴灰饼的数量。 贴灰饼的水平及高度间距不宜大于。 用 1:1:6 水泥混合砂浆,做成 50mm 见方的灰饼,灰饼厚度以满足墙面抹灰厚度 15~ 20mm 为宜。 上下灰饼用吊线板找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