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驾驶技术教案内容摘要:

相应增大点火 提前角。 2)发动机负荷:发动机负荷增大,最佳点火提前角将逐渐减小。 3)汽油辛烷值:辛烷值低,抗爆性差,最佳点火提前角则应相应减小。 4)混合气浓度:混合气过浓或过稀,都会造成燃烧速度下降,引起最佳点火提前角增大。 5)进气压力:进气压力降低,最佳点火提前角应适当增大。 6)压缩比:压缩比增大,最佳点火提前角应适当减小。 7)发动机温度和进气温度:温度低时,要求适当增加最佳点火提前角,以利点火;温度高时,要相应减小最佳点火提前角。 最佳点火提前角对排放净化的影响 1)对 HC 排放的影响:随点火提前角的增 大,会使 HC 排放量增加。 2)对 NOx的排放影响:随点火提前角的增大,会使 NOx排放量增加。 3)对 CO 的排放影响:点火提前角对 CO 的排放量影响不大。 点火提前角与爆震的关系 爆震:它是由于火焰在燃烧室传播过程中,尚未燃烧的混合气,未等火焰传播到,因高温、高压导致瞬间自燃的现象。 1)爆震的危害:产生过高的机械负荷,加速零部件损坏,引起高温,使活塞烧结、气门烧蚀等,会使输出功率下降,油耗增加,排放恶化。 2)影响爆震的因素:影响 因素很多。 点火提前角越大,越容易促成爆震的发生。 3)点火提前角与爆震控制原则:接近爆震,但还不发生爆震。 点火提前角的优化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课外作业:发动机对点火系的要求 三、课堂总结及对学生的要求( 3 分钟) 黑 龙 江 商 业 职 业 学 院 教 师 授 课 教 案 课程 电喷发动机 第 3 周 授课顺序 1 任课教师 武长河 授课日期 班 级 授课日期 班 级 月 日 月 日 基本课题 : 167。 汽油机对点火系的要求和点火系发展概况 教学目的: 了解点火系发展概况 掌握各类型点火系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 各类型点火系的基本特点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 5 分钟 ) 二、授课主要内容 ( 40 分钟 ) 上节讲了发动机对点火系的基本要求 ,希望大家 掌握好其主要内容。 本节讲述点火系发展概况。 发动机点火系自 1910 年首次装用汽车以来,主要经历了传统点火系→半导体点火系→普通电子点火系→微机控制电子点火系的发展过程。 一、 传统点火系 基本组成 电源、点火线圈、分电器(断电器、配电器及点火提前角调节装置)、火花塞、附加电阻和点火开关等组成。 高压线路: 低压线路: 基本工作原理 见图 150所示 缺点 1)触点故障多 2)点火能量的提高受到限制 3)次级电压随发动机转速升高和汽缸数的增加而下降 4)对火花塞积碳和污染敏感 5)点火提前角调 节性能差 二、半导体辅助点火系 半导体辅助点火系也叫触点式晶体管点火系。 基本工作原理 见图 152 所示 主要特点: 用点火器中的功率三极管 T 代替传统点火系的断电器触点,此时的断电器触点的开闭只起到对三极管 T的触发控制作用。 通过三极管 的导通和截至,代替断电器触点的闭合和打开,用来接通和切断点火线圈中的初级电流。 在触点闭合时,通过触点的电流值很小。 与 传统点火系相比较,主要特点是: 1)由于通过触点的电流很小,基本上解决了触点烧蚀的问题,延长了触点 使用寿命。 2)由于 初级电流比较大,初级电流切断比较快,加之一般采用了专用点火线圈,使次级电压提高,点火能量增大,改善了点火性能。 三、普通电子点火系 普通电子点火系也叫无触点点火系。 组成:电源、分电器、点火控制器、高能点火线圈和火花塞等组成。 基本工作原理 见图 15 4所示。 点火控制器的功能 1)基本控制功能 2)恒流控制 3)闭合角(导通角)控制 4)其它功能 普通电子点火系存在的突出问题 突出问题是:点火提前角的调节仍然采用 传统点火系时的机械离心和真空膜片式调节装置。 调节精度差,且考虑因 素不全面, 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对最佳点火提前角进行最佳控制。 课外作业:各 点火系的基本组成及特点 三、课堂总结及对学生的要求( 3 分钟) 黑 龙 江 商 业 职 业 学 院 教 师 授 课 教 案 课程 电喷发动机 第 3 周 授课顺序 2 任课教师 武长河 授课日期 班 级 授课日期 班 级 月 日 月 日 基本课题 : 167。 汽油喷射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过程 167。 现代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 教学目的: 了解汽油喷射的基本概念 了解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 教学重点及难点 : 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 5 分钟 ) 二、授课主要内容 ( 40 分钟 ) 上节讲了点火系发展概况 ,希望大家掌握好其主要内容。 本节讲述汽油喷射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和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 167。 汽油喷射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过程 一、 汽油喷射的基本概念 混合气配制 直接或间接地检测发动机吸入的空气量,以便按设定的空燃比供给与之相适应的汽油量,这一过程称作 混合气配制。 分类 按汽油的供给方法,可分为化油器式和 汽油喷射式。 化油器式混合气形成: 汽油喷射式 混合气形成: 二、发动机 汽油喷射的发展过程 1934 年德国研制成功第一架装汽油喷射发动机的军用战斗机。 1952 年,德国戴姆 勒 奔驰 300L 型赛车装用了 Bosch(博世)公司生产的第一台机械控制式汽油喷射装置,向汽缸内喷射。 1967 年,德国 Bosch(博世)公司研制成功 KJetronic 机械式汽油喷射系统。 后来,经改进发展成为 KEJetronic 机械式汽油喷射系统,即机电混合汽油喷射系统。 1967 年,德国 Bosch(博世)公司开始批量生产用进气管绝对压力控制空燃比的 DJetronic模拟式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装备在大众汽车公司生产的 VW1600型轿车上。 1981 年, LJetronic 系统又进一步改进成为 LH Jetronic 系统,用热线式空气流量计代替机械式空气流量计。 167。 现代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 一、按喷油器安装部位分类 按喷油器安装部位分类可分为: 1)电子控制 单点汽油喷射系统 2) 电子控制 多点汽油喷射系统 注意各自安装特点,见图 21 二、按喷油器喷油位置分类 按喷油器喷油位置可分为: 1)喷在进气门前 2)喷在节气门上 3)喷入汽缸 三、按喷油时间方式分类 按喷油时间方式可分为: 1)连续喷射系统 2)间歇喷射系统 四、按喷射时序分类 按喷射时序可分为: 1)同时喷射 2)分组喷射 3)顺序喷射 分清特点,见图 23。 其中顺序喷射效果最好,目前广泛使用 五、按喷射装置的控制方式分类 按喷射装置的控制方式可分为: 1)机械式汽油喷射系统 2)机电结合式汽油喷射系统 3)电子控制式汽油喷射系统 六、按进气量的检测方式分类 按进气量的检测方式可分为:直接测量式和间接测量式 直接测量式: 1)翼片式 2)卡门漩涡式 3)热线式 4)热膜式 间接测量式: 1) 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 2)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课外作业: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 三、课 堂总结及对学生的要求( 3 分钟) 黑 龙 江 商 业 职 业 学 院 教 师 授 课 教 案 课程 电喷发动机 第 3 周 授课顺序 3 任课教师 武长河 授课日期 班 级 授课日期 班 级 月 日 月 日 基本课题 : 167。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功能 167。 电子控制汽油喷射发动机的优点 教学目的: 了解电子控制汽油喷射发动机的优点 掌握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功能 教学 重点及难点 :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功能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 5 分钟 ) 二、授课主要内容 ( 40 分钟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