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工程安全生产技术内容摘要:
超过其长度的 1/ 1000或 10mm。 (14)组合钢模板的容许变形值不得超过表 2— 4的规定。 模板结构计算 模板结构构造 模板结构构造 木立柱模板支架 扣件式钢管支架 门式钢管支架 木立柱模板支架 (1)木立柱宜选用整根方木,其边长应不小于 80mm。 当没有整根方木时,每根立柱接头不应超过一个,两根立柱接头处应锯平顶紧,并应采用双面夹板夹牢,夹板厚度应为木柱厚度的一半,夹板每端与木柱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250mm,宽度与方木相等。 每块夹板用 8 根 (接头处上下各 4 根 )圆钉钉牢,圆钉长度应为夹板厚度的 2 倍。 接头位置应错开,且应设在 靠近水平拉杆部位。 同一水平拉杆间距内立柱接头不应超过 25%。 图 2— 7 方木立柱接头 (2)当立柱选用原木时,其小头直径应不小于 80mm;严禁接头,原木两端必须锯成平面。 (3)木立柱底端应加设木垫板,板厚不应小于 50mm,并用 2 块硬木楔相对楔紧。 待标高调整后,应用圆钉钉牢; (4)木立柱顶端应与底模支承梁用圆钉钉牢。 (5)2 排及其以上的木立柱支架底部应设置纵、横向扫地杆,中间设置纵、横向水平拉杆;支架外围的端部及两端部之间每隔 2 根立柱应设置一道竖向剪刀撑;支架中间纵、横向应每隔 4根立柱设置一道竖向剪刀 撑。 (6)当只浇筑梁混凝土,并在梁底模采用单根木立柱时,立柱应支承于梁的轴线上,柱顶端两边应设置斜撑与梁底模钉牢;立柱沿纵向应设置扫地杆,中间应设置水平拉杆,每根立柱两侧应设置斜撑,木立柱底端应与木垫板钉牢;当梁、板同时浇筑混凝土时,梁底单根立杆应通过纵、横向水平杆、扫地杆与其他立杆连接牢固。 (7)扫地杆、水平拉杆和剪刀撑的截面应不小于 40mm60mm 或25mm80mm ,与木立柱的连接应采用不少于两根圆钉钉牢,圆钉长度应不小于杆件厚度的 2倍。 (8)竖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夹角应在 45176。 ~ 60176。 之间, 至少应覆盖5 根立柱。 剪刀撑应自下而上连续设置,底部与地面顶牢。 (9)水平拉杆两端宜与建筑结构顶紧或拉结牢固;扫地杆距离木垫板不应大于 200mm。 (10)采用原木做立柱时,纵、横向水平杆及剪刀撑的连接应使用 8 号镀锌钢丝或回火钢丝绑牢。 扣件式钢管支架 (1)立杆底端应设置底座和通长木垫板,垫板的长度应大于 2 个立杆间距,板厚不应小于 50mm,板宽不应小于 200mm。 (2)支架立杆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距离底座不应大于 200mm,横向扫地杆设置在纵向扫地杆下方。 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 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 (3)立杆必须采用列接扣件接长。 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 相邻两根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一步距内。 (4)支架必须按设计步距设置纵、横向水平杆,立杆、纵、横向水平杆,立杆交叉点为主节点。 主节点处必须设有纵、横向水平杆,并采用直角扣件固定,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离不应大于 l50mm;水平杆步距不应大于 ;支架水平杆宜与建筑结构顶紧或托牢。 (5)4 排及其以上立杆的支架应按下列规定设置竖向和水平向剪刀撑(图 2— 9)。 1)竖向剪刀撑: 支架外围应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 连续设置剪刀撑;支架内部中间每隔 5~ 6 根立杆或 5~ 7m 应在纵、横向的整个长度和高度上分别连续设置剪刀撑 (图 2— 9)。 2)水平剪刀撑: 当支架高度大于 8m(但括 8m)时,除应在其底部、顶部设置水平剪刀撑外;还应在支 架中间的竖向剪刀撑的顶部平面内设置水平剪刀撑。 (6)4 排以下立杆的支架,应在外围纵向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 竖向剪刀撑;支架外围横向外侧立面 (即两端外立面 )和沿纵向每隔 4 根立杆从下至上设置一道连续的竖向剪刀撑;当设置剪刀撑有困难时,可采用之字形斜杆支撑。 (7)当粱截面宽度小于 300mm 时,可采用单根钢管立杆,立杆应设置在梁的轴线位置,其偏心距不应大于 25mm。 立杆应与周围楼板模板的支架立杆用纵、横向扫地杆和纵、横向水平杆连接牢固。 (8)竖向剪刀撑和水平剪刀撑的斜杆应靠近支架主节点;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夹角应在 45176。 ~ 60176。 之间;剪刀撑跨度应为 4~ 5 个立柱间距或 5~ 7m;剪刀撑的斜杆应与其相交的立杆或水平杆用旋转扣件扣紧。 (9)在模板板面的下方沿支架纵向应设置次梁,在次梁的下方沿支架横向应设置主粱。 (10)支架立杆上部顶端应采用可调 U形托直接支顶在底模的 主梁上,不得将立杆顶端与作主梁的钢管用扣件连接。 (11)抗杆顶端及底座的可调螺杆伸出长度不应大于 200mm。 (12)立杆顶端伸出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距离 a 应小于500mm,且支架顶端的步距 h不应小于 2a。 (13)支架立杆间距应由计算确定,且最大间距不应大于 l. 5m。 (14)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 l00mm。 (15)当整浇楼盖的梁与板的模板支架立杆间距不相同时,板下立杆间距应是梁下立杆间距的倍数,立杆间应设置纵、横水平杆和扫地杆,互相连接牢固。 门式钢管支架 (1)门架立杆顶端应采用可调 U 形托,支顶在面板下的主梁上。 不得将底模搁置在门架横梁上。 (2)门架顶端和底座的可调螺杆伸出长度不应大于 200mm: (3)上、下门架立杆对接必须采用连接棒及锁臂。 (4)支架底部,顶部应设纵、横向水平杆;上、下门架连接处、门架平面外应设通长的水平杆,门架平面内应每隔二步用短杆将相邻两榀门架进行连接;底部扫地杆离地面高度不应大于 200 mm,立杆基础的做法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5)满堂支架的四周应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沿门架下面外方向每隔 4根立杆应 设置一道从底到顶竖向剪刀撑。 (6)当支架高度大于 8m(含 8m)时,应在由顶部向下每隔 2步架的平面内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做法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7)水平杆和剪刀撑应采用 ﹠ 48 X 3. 5 钢管,应用可锻铸铁扣件与门架立杆扣紧,竖向剪刀撑的宽度宜为 5~ 8m,与地面夹角应在45176。 ~ 60176。 之间,下端和地面顶紧。 水平剪刀撑的底宽宜为 5~ 8m,夹角在 45176。 ~ 60176。 之间。 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 施工准备 一般规定 各类模板安装 施工准备 (1)支架 搭设前应根据专项施工方案中的设计图放线定位。 (2)应对钢管、门架、扣件、连接件等构、配件逐个检查,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3)模板支架搭设场地应清理、平整、排水通畅;支架地基土应夯实,地基宜高于自然地坪 50mm。 一般规定 (1)当钢筋混凝土梁、板跨度大于 4m 时,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 l/ 1000~ 3/ 1000。 (2)支架的材料,如钢、木,钢、竹或不同直径的钢管之间均不得。模板工程安全生产技术
相关推荐
设各管 β 均相同。 ( 1)说明电路中各晶体管的作用; ( 2)若输入差模电压为( uI1- u I2),则由此产生的差模电流为△ iD ,求解电路电流放大倍数 Ai 的近似表达式。 解: ( 1)图示电路为双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差分放大电路。 T1 和 T2 、 T3 和 T4 分别组成的复合管为放大管, T 5 和 T6 组成的镜像电流源为有源负载。 ( 2)由于用 T5 和 T6
3. 当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 )。 ; b..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c.. 发射结和集电结均正偏; 4. 用 直 流 电 压 表 测得 放 大 电 路中 的 三 极 管的 三 个 电 极 电位 分 别 是U1= ,U2= ,U3=7V , 那么此三极管是( )型三极管, U1= 的那个极是( ), U2= 的那个 极是( ), U3=7V 的那个极是( )。 a. NPN b. PNP
,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度。 第 4 页 共 8 页 (8)采用木模板或胶合板模板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未及时浇筑 砼 ,长期日晒雨淋而变形。 3. 现场采取的 防治措施 (1)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 砼 的自重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 证在 砼 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
)工作电流大 5.放大电路中,当输入信号一定时,静态工作点 Q 设置太高将产生( )失真。 A)截止 B)饱和 C)频率 三、简答及分析计算题: 1.图 1( a)所示电路中,输入电压 )tsin(10u V, E=5V,输入信号波形如图 1( b)中所示。 试在图 1( c)中画出输出电压 u0的波形。 (5分 ) 图 1 2.图 2( a)所示放大电路,晶体管的输出特性及直流负载线
态工作点不独立,互相有影响。 存在“零点漂移”现象。 *零点漂移 当温度变化或电源电压改变时,静态工作点也随之变化,致使 uo 偏离初始值“零点”而作随机变动。 二 . 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1. 电压放大倍数 2. 输入电阻 3. 输出电阻 三 . 长尾差放电路 (抑制直接耦合电路中的温漂) 的原理与特点 2. 动态分析 四 . 共模信号与差模信号的计算 共模信号:两输入信号的平均值
2oiC E QCCouAUUUVU ( 2) 若 Ui= 10mV,则 Uo= 1V(有效值)。 若 R3开路,则 uo= 0V。 若 R3短路,则 uo= (直流)。 第四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自测题 一、( 1) C ( 2) B ( 3) C ( 4) A ( 5) A 二、( 1) ( 2)√ ( 3)√ ( 4)√ ( 5) 三、 μA100B E 1B E 2CC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