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森林火灾监测预警扑救体系和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内容摘要:

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天祝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6 并针对环境保护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 温家宝总理在 2020 年 10月 1 日视察民勤时强调石羊河流域综合 治理要从打好三套“组合拳”出发来综合考虑,三套“组合拳”中第一拳就涉及上游坚持以水源涵养林保护。 目前,省、市、 两 级政府、党委把生态环境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优惠政策和行政法规。 当地政府审时度势地提出了“生态立县”战略,把生态保护与建设提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高度, 这些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障。 、市、对十分重视、关心与支持,先后采取全面禁伐,将林区划入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领导视察调研、专家研讨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地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 近年来天然林保护、“三 北”防护林建设、重点公益林补偿等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程项目及防火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不仅初步改善了基础设施,也积累了许多建设管理的经验与方法,为今后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基础 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技术资源支撑 目前,设有县级森林防火指挥部 1 个,专职工作人员 3 名;重点天然林区专职护林员 284 人。 建成具防扑火经验的乡级护林防火委员会 30 个 ,村级护林防火小组 134 个,组建以森林公安民警和青壮年护林人员为骨干的半专业森林消防队 11 个( 394 人),义务森林消防队 161 个( 4961 人),有 60 多人参加过国家和省上护林防火业 7 务技术培训,这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组织机构和技术资源支撑。 有良好的社会基础 生活在天然林区的群众和下游地区的人民,深受水源涵养林带来的利益,也饱尝了干旱、洪涝、风沙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困扰,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使他们深深认识到了 林区 水源涵养林的特殊重要性,对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已形成了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林区群众 有保护和 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强烈愿望。 因此,项目实施有着良好的社会基础保障 有完善的森林防火管理体系 多年来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建立起了一整套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符合我县实情的森林防火管理体系:“全社会抓保护,全民抓防火,政府负全责”的原则已成各级政府的共识;“双线四级”(双线指行政一条线:县、乡、村、组四级;业务一条线:林业局、林场、护林站、护林员四级)的森林防火责任制逐步确立;以“野外火源管理”为重点的预防措施日趋完善;《森林火灾扑救应急预案》由县政府制定并印发执行;其 它各项防火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宣传方案健全。 这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管理体系保障。 有健全的项目建设实施组织保障。 8 县林业局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各基层林场成立了技术施工组,确定本项目由天祝县林业局牵头,与天祝县乌鞘岭林场、哈溪林 场、 夏玛林 场、 祁连林 场、 华藏林场、古城林场、华隆林场 共同协作完成。 因此,有以上 五 个方面的有力保障,只要领导重视,资金到位,天祝县森林火灾监测预警扑救体系和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是完全可行的。 项目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其建设目标和任务为:通过实施项目工程,建立起以监测预警、应 急救灾为目标的森林防火预防体系。 进一步增强森林防火的综合能力,保护全县森林资源,改善境内流域生态条件,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 指导思想、 原则及依据 指导思想 围绕“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的林业发展基本思路,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为指针;以国家有关技术规范为标准;以新技术和新方法为手段;以提高森林防火组织的指挥应变能力和扑灭火队伍的实战能力,改变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滞后的现状,实现天祝县森林防火工作科学化、法制化、规范 化、信息化为目标。 9 切实保护全县森林资源安全,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为全县生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而提供生态保障。 建设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保护资源的原则。 坚持把保障林区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保护一线扑救火灾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保护首都森林资源安全。 坚持预防为主,防救并举的原则。 重点放在森林火灾预防环节,加大森林火灾监控力度;同时提高扑救快速反应和控制火灾能力,做到“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合理确定建设内容、建设规模,明确建设重点,优 化项目布局,分布实施,有序建设,优先在重点地区实施。 坚持科技支撑,技术先进的原则。 充分利用现代高新科技技术,运用先进实用的装备,全面提升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高对森林火灾的防控能力。 建设依据 (1)《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 LYJ12791) ; (2)《森林火情 瞭 望监测设施建设标准》(建标 1232020) (3)《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4)《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5)《林业建设项目管理文件资料汇编》(国家林业局计资司 2020 年 10 10 月)。 第 四 章 项目建设地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