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生产工艺知识汇编内容摘要:

机的使用。 练习步骤如下: 身体坐正,坐凳不要太高或太低。 用右脚放在脚踏板上,右膝靠在膝控压脚的碰块上,练习抬、放压脚,以会为准。 稳机练习(不安装机针、不穿引缝线)做截止起步、慢速、中速、停机练习,起步时要缓 慢用力(切勿用力过大)停机要迅速准确,练习慢、中速为主,反复进行,熟练掌握为主。 倒顺送料练习,用二层纸或一层厚纸,作起缝、打倒顺练习。 18 (二)空车缉纸训练 在较好地掌握空车运转的基础上进行不引线的缉纸练习。 先缉直线,后缉弧线,然后进行不同距离的平行直线,弧线的练习,还可以练习各种图形,使手、脚、眼协调配合,做到纸上针孔整齐,直线不弯,弧线圆顺,短针迹或转弯不出头。 三、机缝前的准备 ( 1)针、线的选用 常用的机针型号规格有 9 号、 11 号、 14 号、 16 号、 18号,号码越小针身越细;号码越大针身越粗。 与手针型号规格正好相发,机针所有号型长短一致。 机针选择的原则是,缝料越厚越硬,机针越粗;缝料越薄越软,机针越细。 缝线的选用原则在粗细上与机针的选用原则一样,还应注意选用成分与衣料基本相符,并且与工艺要求相符。 机针型号 9 11 14 16 18 用 途 薄 料 丝绸料 中厚料棉 厚 料 牛仔及粗呢 ( 2)针迹、针距的调节 针迹清晰、整齐,针距密度合适都是衡量缝纫质量的重要方面。 针迹的调节一般是靠旋紧或旋松面线的夹线弹簧螺丝,有时也会调节放底线梭芯外梭子上梭皮的松紧,使底 面线松紧适度,交接点在缝料中间不外露。 针迹调节还应结合衣料的厚薄、松紧、软硬合理进行。 缝薄、松、软的衣料时,底面线都应适当放松,压脚压力减小,送布牙也应适当放低,这样缝纫时可避免皱缩现象。 表面起绒的衣料,为使线迹清晰,可以略将面线放松。 卷缉贴边时,因是反缉可将底线略放松。 缝厚、紧、硬的衣料时,底面线应适当紧些,压脚压力要加大,送布牙应适当抬高,以便于送布。 机缝前必须先将针距调好。 缝纫针距要适当,针距过稀不美观,而且影响成衣牢度。 针距过密也不好看,而且易损伤衣料。 一般情况下,薄料、精纺料3cm 长度 14~18 针,厚料、粗纺料 3cm 长度 8~12 针 四、机缝的操作要领 ( 1)在衣片缝合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机缝时一般都要保持上下松紧一致,上下衣片的缝份宽窄一致。 但是由于缝纫时,下层衣片受到送布牙的直接推送作用走得较快,而上层衣片受到压脚的阻力和送布牙的间接推送而走得较慢,往往衣片缝合后会产生上层长下层短,或缝合的衣缝有松紧、皱缩等现象。 所以要针对机缝这一特点,采取相应的操作方法。 在开始缝合时就要注意操作手势,左手向前稍推送上层衣片,右手把下层衣片稍带紧。 有的缝不宜用手带松紧,可借助镊子钳来控制松紧。 这样才能使上下 衣片始终保持一致、长短一致、不起涟型。 这是机缝中最基本的操作要领,见图 129。 ‘ 19 ( 2)机缝的起落针根据需要可缉倒回针或打线结收牢,机缝断线一般可以重叠接线,但倒回针或断线交接均不能出现双轨。 ( 3)各种机缝缝型沿缝迹分开或沿缝迹坐倒或翻转,无特殊要求均要沿缝迹分足,不要有虚缝。 ( 4)在卷边缝、压止口和各种包缝的第二道缉线也要注意上下层的松紧一致。 如果上下层缝料错位,丝绺不正时,虽然不会形成长短不齐,但会形成斜纹的涟型。 五、机缝常用缝型及其 在服装上的运用 机缝缝型的种类繁多,可根据服装的不同款式、部位和工艺要求进行选用。 ( 1)平缝 平缝是把两层衣片正面向叠,沿着所留缝头进行缝合,一般缝头宽为1cm左右,用于衣片的拼接,见图 130。 ( 2)分缝 分缝是两层衣片平缝后,毛缝向两边分开,一般用于衣片的拼接部位,见图131。 ( 3)分缉缝 分缉缝是两层衣片平缝后分缝,在衣片正面两边各压缉一道明线,一般 用于衣片拼接部位的装饰和加固,见图 132 20 ( 4)坐倒缝 坐倒缝是两层衣片平缝后,毛缝单边坐倒,一般用于夹里的拼接部位,见图133。 ( 5)坐缉缝 坐缉缝是两层衣片平缝后,毛缝单边坐倒,正面压缉一道明线。 也有为减少拼接厚度,平缝时放大小缝,即下层衣片缝头多放出 或 ,平缝后毛缝朝小缝方向坐倒,正面压缉一道明线,使小缝包在大缝内,一般用于衣片拼 接部位的装饰和加固,见图 134。 ( 6)分坐缉缝 两层衣片平缝后,一层毛缝坐倒,缝口分开,在坐缝上离开原平缝线迹~ 压缉一道线。 用于增加牢度,如裤子后裆等,见图 135。 ( 7)搭缝 搭缝是两层衣片缝头相搭 1cm,居中缝一道线,使缝子平薄,不起梗,用于衬布的拼接,需拼接又不显露在外面的部位,见图 136。 ( 8)对拼 缝 对拼缝是两层衣片平接,用 Z 型线迹来回缝缉,此缝比搭缝更平薄,适用于衬布的拼接,见图 137。 21 ( 9)压缉缝 压缉缝是把上层衣片缝口折光,盖住下层衣片缝头或对准下层衣片应缝的位置,正面压缉一道明线,一般用以装袖衩、袖头、领头、裤腰和贴袋等,见图138。 ( 10)贴边缝(窄贴边也称卷边缝) 贴边缝是把衣片反面朝上,把缝头折光后在折转一定要求的宽度,沿贴边的边缘缉 清止口,注意上下层松 紧一致,防止起涟,见图 139。 ( 11)闷缝(也称包边缝) 闷缝是把面料两边折光,折烫成双层,下层略宽于上层,把衣片夹在中间,沿上层边缘缉 清止口,把上、中、下三层一起缝牢。 用于装袖衩、装裤腰等,见图 140。 ( 12)别落缝与漏落缝 别落缝与漏落缝是明线缉在坐倒缝旁或分缝中,用于装裤腰、固定嵌线等,件图 141。 22 ( 13) 来去缝 来去缝是把两层衣片反面相叠,平缝 缝头后把毛丝修齐,翻转后,正面相叠合缉 或 ,把第一道毛缝包在里面。 用于薄料衬衫、衬裤等,见图 142。 (14)明包缝(也称外包缝) 方法一: 明包明缉双线。 两层衣片反面相叠,下层衣片缝头放出 包转,为使包缝平薄,包转缝头缉住 ,再把包缝向上层衣片正面坐倒缉 清止口,注意反面缝道要分足无虚缝。 用于男两用衫、茄克衫等,图 143。 方法二: 先将两层衣片反面相叠,下层留出较宽缝份,缝份宽度根据包缝止口宽度而定。 平缝后将下层衣片拉出放平,缝份边缘扣光后盖在上层衣片上缝缉。 此方法使包缝平薄,适用于缝制厚布料,见图 144。 ( 15)暗包缝(也称内包缝) 方法一: 暗包明缉单线。 两层衣片正面相叠,下层衣片缝头放出 包转,为使包缝平薄,包转缝头缉住 ,再把包缝向上层衣片反面坐倒,注意正面缝道要分足、无虚缝,在靠包缝一边正面 缉 单止口。 用于茄克衫、平脚裤等,见图 145。 方法二:将两层衣片正面相叠,其余步骤同明包缝方法二。 ( 16)止口缝 止口缝是先将两层衣片正面相叠平缝,然后将衣片折转为反面相对,止口不倒吐。 在正面缉上明线又称压止口。 明先有单、双、狭、阔之分,既能增加缝头的牢度,又能起装饰作用。 厚料止口内缝份需修剪以减少厚度,止口缝多用于服装的边沿,如门里襟止口、袋盖、袋口及领圈、领头等部位,见图 146。 23 ( 17)条饰缝 条饰缝是将两层衣片反面相叠平缝后缝头分开,用一条两边扣光的布条盖没分缝缝份,然后沿两边压缉止口以固定布条。 这种方法可使缝合后的衣片正反面均不见毛缝。 如布条用镶料则具装饰作用,如上衣的开刀分割部位,裤子的外侧缝等,见图 147。 ( 18)云纹花 云纹花主要用于棉袄、羽绒服装、衬绒服装的装饰,以及对填充材料的固定。 这类服装通过缉线以后,缝过线迹的部位凹进,其余部位向外凸出,形成凹凸的立体线迹花纹,既有装饰性,又能固定了腈纶棉、羽绒 、驼绒、绒布等御寒填充材料。 最初的缉线利用各种形状的弧线形成云纹状,故称之为云纹花。 现在随着工艺的发展,可以随意设计缉成各种文字、花卉图案、各类几何图形。 缉云纹花要求一缉到底,不能回针或重复叠针,因此缝纫前复杂的花纹要事先将针迹走向构思好,画在纸上,将纸附在衣料上再缉线,缉线后撕去纸样即可。 如果是有规则的几何图形,要计算后在衣料上画上粉线标记后再缉。 为使缉缝线迹更明显,装饰效果更强,可采用与衣料颜色反差大也较粗的缝线,见图 148( 1)( 2)。 六、 机缝特殊缝型及在服装上的运用 滚、嵌、镶、荡是服装的传统工艺,常用于睡衣裤、旗袍、童装等服装。 滚、嵌、镶、荡用料一般都取斜丝绺,以 45176。 斜为最佳,取料、拼接方式,见图 149。 当被装饰的边为直线型时,为省料考虑也可采用横料、直料。 取料的宽窄、长短均根据工艺需求而定。 滚、嵌的用料可用本色本料、本色异料或异色料等,镶、荡一般都用异色料。 下面介绍一些最基本的滚、嵌、镶、荡机缝方法。 (一)滚 24 滚就是通常所说的滚边。 滚既是处理衣片边缘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装饰 工艺。 按所用材料及颜色分类 ( 1)本色本料滚。 用本身面料做滚条滚边的称为本色本料滚。 ( 2)本色他料滚。 用于面料颜色相同的其他材料做滚条滚边的,称为本色他料滚。 ( 3)镶色滚。 用与面料颜色不同的相同材料或其他材料做滚条滚边的,称为镶色滚。 按宽狭及形状分类 ( 1)细香滚。 是最狭的一种滚边,宽在 左右,滚好后滚边呈圆型,像一根细香所以称为细香滚。 ( 2)狭滚。 滚边的宽在 以上, 1cm 以下的,通常都称为窄滚。 ( 3)宽滚。 滚边的宽在 1cm 以上的通常都称为宽滚 按缉缝层数分类 ( 1) 二层滚。 既普通滚法,滚条缉上面料时,面料与滚条均不扣转毛缝,只缉牢面料及滚条各一层,共二层,所以称为二层滚,见图 150。 ( 2)三层滚。 为了防止面料散丝,先把面料扣转毛缝后在缉上滚条,缉牢面料及滚一层,共三层,所以称为三层滚。 三层滚常用于细香滚及容易散丝的面料,见图 151。 ( 3)四层滚。 为了防止面料与滚条散丝,以及使滚边外观更厚时饱满,把面料和滚条都扣转毛缝后再缉合,缉面料及滚条 各二层,共四层,所以称为四层滚。 四层滚常用于细香滚及容易散丝的面料和薄滚条料,见图 152。 按工艺分类(图示以二层滚为例) ( 1)明线滚: 方法一:把滚条正面与衣片反面相叠,按滚边的宽度缝合,再翻转滚条,扣光滚条的另一边毛缝,将滚条包紧衣片边缘,盖住第一道缉线并沿滚条边缘缉 25 止口,见图 153。 方法二:把滚条正面与衣片正面相叠,按滚边的宽度缝合,滚条翻转,包紧衣片边缘,在衣片正 面滚边上缉 清止口,也可在滚边外口再缉 ,形成双止口。 常用于大衣的底边滚边,见图 154。 方法三:用专用滚边压脚,使滚条直接夹缉到衣片上,见图 155。 (2)暗线滚 方法一:把滚条正面与衣片正面相叠后缝合,滚条翻转,包紧衣片边缘,滚条扣光毛缝后用手工 繑 牢在衣身上,正面不能有针迹,见图 156。 方法二:滚条反面缝份扣光,扣光后要盖过第一道缉线 ,在正面沿滚边缉别落缝 ,将反面滚条缉牢,见图 157。 方法三:高档服装挂面、底边的毛口滚边和有夹里部位的滚边,反面滚条毛缝可以不扣光,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可以用缉别落缝、拱针、寨针等方法固定滚条,见图 158。 现在常采用将滚条对折形成一边光边后滚边,使滚边的处理更为方便,见图159。 26 (二)嵌 嵌就是通常所说的嵌线,嵌是一种装饰工艺。 按所用材料及颜色分类 ( 1)本色本料嵌。 用本身面料做嵌线的,称为本色本料嵌。 ( 2)本色他料嵌。 用与面料颜色相同材料或其他材料做嵌线的,称为本色他料嵌。 ( 3)镶色嵌用与面料颜色不同的相同材料或其他材料做嵌线的,称为镶色嵌。 按形状分类 ( 1)扁嵌。 嵌线内不衬线、绳,嵌线呈扁型,称为扁嵌。 ( 2)圆嵌。 嵌线内衬线、绳,嵌线呈圆型,称为圆嵌。 按缝装的部位分类 ( 1)外嵌。 装在止口外面的嵌线称外嵌。 通常装在领头、门襟、袖口等止口外。 方法是把嵌条朝里对折,与外层衣片外口正面相叠,按嵌线要求的宽度先缉上外层衣片固定,再与里层衣片正面相叠,紧沿第一道缉线里口缉线,将里外层衣片都翻到正面,外嵌就完成了,见图 (2)里嵌。 装在滚边、镶边、荡条等里口或衣片分割缝中的嵌线。 图 160 外嵌中的二层衣片是分割的外层衣片,所装嵌线就形成里嵌,见图 161。 滚边里口的嵌线,见图 162。 (三)镶 镶就是通常所指的镶边及镶条。 镶主要 用于不同颜色的镶拼装饰,适用于衣身、领、袖、袋中间或边缘部位的装饰。 镶边一般是比较宽的,大都在 2cm 以上, 27 因为太窄不易做。 镶边正面可以根据需要缉明线。 衣片边缘镶边,见图 163。 衣片中间镶边,见图 164 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