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内容摘要:

东部边界 : 南段:受马邑断层控制,断层呈阶梯状,埋深依次加大,断层以东埋深达 800~ 1000m,上覆新生界地层主要由砂质粘土和 粘土组成,隔水性良好,构成了阻水边界。 自北向南为朔县的大夫庄一福善庄一神武村一保 全 庄。 北段:为马营河和大峪河之间分水岭,处于小京庄向斜东翼,由古老变质岩系和寒武系下统泥页岩构成隔水边界。 自北向南为马道头一偏岭一甘庄一大羊村 — 大 夫 庄一线。 北部边界:在小京庄一平鲁城一杨家窑一线,标 高 1450~ 1 700 m,地表水向 北汇入海河水系之 十里河、黄河之三道河;向南汇入马营河,基本上 |以 马 营河和十 里 河、 三道 河之分水岭即黄河水系与桑 21 干河水系的分水岭为边界。 自两向东为杨家窑一一平鲁城一麻黄头村一何家庄一高家堡一元 堡子一小京 庄。 西部边界:北段 : 以断层及黑驼山地表分水岭为界。 由 北向南由杨家窑一刘家窑一下水头一暖崖东。 南段:由暖崖东一 大 严备 — 义井镇一油梁沟,与天桥泉域为界。 南部边界:西段 : 以神池县南部两条北东东向断层及近南北向摩天岭断层与雷鸣寺泉域为界。 自西向东由五寨大东沟 — 刘新峁疙一春景洼。 东南段:以宁武向斜结合地表水分水岭的联线为界。 自西向东由榆庄一冯家谚一汪铁沟一神堂沟一薛家窳一盘道梁。 以上划定神头泉域总面积为 4756km2,其中 大 同市为 215km2,忻州地区为 1337km2,朔州市为 3204km2。 泉域裸露可溶岩面积约 2990 km2。 (3)神头泉域重点保护区 泉水集中出露带及耿庄重点水源地,其边界为; 北部:以担水沟断层为界,该断层位于洪涛山前,长约 32m,为一走向近东西的导水断层,上盘为第 四 系松散层,下盘为奥陶系灰岩,自西向东由耿庄一神西一耿庄断层与马邑断层交汇处,长约 km。 东部:以马邑断层为界,为一走向北北东的阶梯状阻水断层组。 自北向南由上述两断层交汇处一小泊泉一韩家窑,长约 km。 西部:以规划的城市大型供水水源地一耿 庄水源地以 西 为界。 自西 向南由担水沟一耿庄,长约 km。 南部:以神头一、二电厂南部为界。 自西向东由耿庄一安庄南一 22 神头电厂南一韩家窑,长约 12km。 重点保护区面积 50 km2, 包括神头泉群、神头电厂水源地、耿庄水源地及神头电厂。 神头泉域保护边界及重点保护区见图 25。 (4)神头泉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①泉域的补给来源有四:一是降水入渗补给,岩溶地下水的补给区分布于泉域北、西、南碳酸岩半裸露,裸露区和小京庄裸露区 , 面积为 2030 km2,二是河道渗漏补给,主要有马营河、马 关河渗漏补给,其中马关河渗漏量为 m3/ S。 三是碎屑岩类泉水和砂岩裂隙水侧向补给。 四是断裂带和松散岩类孔隙水,以及碎屑岩裂隙水渗漏补给,如边山断裂带等。 泉域内有马 关 河向斜、朔县向斜和神池向斜三个蓄水构造。 ②径流和调蓄条件 神池向斜蓄水构造:向斜两翼为碳酸 盐 岩出露,核部埋深 l00~2200 m, 有良好的汇水条件。 东部为芦芽山背斜和摩天岭逆断 层 ,岩溶水向东运动受阻,便沿大东沟一杨窄向北运动,于朔州西部山前断裂复合部位流入朔州盆地,面积 1098 km2。 朔县向斜盆地蓄水构造; 是该泉域岩溶水富集区。 岩溶地下水主要 受 断裂控制,耿庄断层在向斜北部通过,导水性良好。 七 里 河径流带和西、南部神池一带岩溶地下水进入盆地后,一部分沿 西 部山边进入断裂带,一部分经向斜隆起部位于耿庄一带与西北径流汇合,形成强径流带,向东运动补给神头泉。 蓄水构造面积 729 km2。 马关向斜蓄水构造;位于朔县盆地北部,主要为碎屑岩类或煤系 23 裂隙水,东、西碎屑岩类泉水汇集于向斜轴部向南汇流补给神头泉。 由于地质构造和地貌对岩溶水的控制,泉域北、西、南三 面 环山,东部开阔平缓,决定了泉域岩溶水由北、西、南向盆 地径流的总流场,不同方向的地质构造,控制了地下水的流向,致使地下水径流方向与构造发育方向一致,为岩溶地下水提供了良好的径流环境。 由于断裂走向和断距的变化,两盘对接岩性不同,导水性差异大。 因断 层 两盘裂隙十分发育,为岩溶地下水运动提供了良好通道,导致纵向导水,横向局部阻水,前者是绝对的,后者是相对的,从而决定径流方向和强度的改变。 向斜两翼、背斜轴部和两端多被断层切割交叉,岩溶裂隙发育,具有良好的汇水、蓄水和流动条件,成为地下水强径流带。 泉 域 各蓄水构造都有一定水位差,其内部水流平缓 ,水 力坡度小。 补给区坡度大于 5%,马关向斜水力坡度为 ~ %。 朔州盆地在向斜西部为 %,东部为 %。 泉 域 各径流带岩溶地下水从北、西、南三面向神头泉方向运动,以泉群方式排泄,主要有西库泉 (东、西海 )、河道泉和桥西泉,合称神头泉组;三泉湾泉、水 围寺 泉、 五 花泉、莲花泉合称司马泊泉组;以及小泊泉组等总称神头泉。 出露于中奥陶统石灰岩层,标高为 1 ~ ,泉群多年 (1958 一 l 984 年 )平均流量为 / s,最大为 m3/ s,最小为 m3/ s。 神头泉出露于担水沟断层南侧,东侧马邑断层阻碍了岩溶地下水东流。 泉群出露部位构造复杂,小断裂十分发育。 泉群东西两侧发育 24 一组互相平行,倾向相反的正断层、使泉群地段形成相对上升地段,岩溶裂隙发育。 泉区覆盖层仅 1295m,多为河床河漫滩堆积物,孔隙大,有利于地下水流动。 可以认为神头泉是构造切割侵蚀泉。 (5)神头泉域 岩溶 水 与第四系孔隙水的关系 第四系孔隙水与岩溶水除在泉口处有一定水力联系外,其余地区不存在水力联系。 司马泊泉组灰岩埋深 2840 米,上覆第四系冲积物,当岩溶水通过灰岩裂隙带溢出时,一部分补给第四 系孔隙水,大部分溢出地表。 河道泉组小泊泉岩溶水通过砂砾石层溢出地表,同时河道切穿第四系承压含水层,使部分孔隙水从泉口排出。 在排泄区上游第四系孔隙水与岩溶水之间有弱透水层相隔,水力联系很差,如刘家口、下团堡、北旺庄、木寨一带第四系厚 150 米左右,而奥陶系灰岩埋深 300400 米,两者之间有第三系、石炭系、二迭系弱透水层相隔。 第四系孔隙水与岩溶水两者水温也有一定差别。 岩溶水水温 14℃℃ ,孔隙水水温 ℃ 11℃。 平朔生活区 、刘家口水源地长时间的大型抽水,对第四系孔隙水并未产生影响。 饮用水 水源保护区所在区域社会经济状况 行政划分 朔州市辖两区(朔城区、平鲁区)、四县(山阴县、怀仁县、应县、右玉县)。 朔州市 朔城区 为全市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 朔城区 2020年共有 4 个街道办事处, 38 个居民委员会, 11 个乡(镇), 297个村民委员会。 25 朔州市区 202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为 ㎞ 2,“十一五”规划目标为:要完善功能与拓展规模相结合,加强中心城区 和新区 建设,新区指七里河以北,以平朔生活区为中区,开发区为东区、市委西为西区、城北森林区为北区,贺家河北邢河为南区的区域, 2020 年规划建成区面 积达到 ㎞ 2。 另外完善旧城功能,使我市成为一座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兴园林工业城市。 到 2020 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污水处理率达到 80%,供热普及率达到 80%。 朔州市建于 1988 年,经过近 20 年的建设与发展,尤其是“十五”期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朔州”的发展目标,全面实施新型能源和工业、生态畜牧基地建设两大战略,坚持不懈地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积极引深改革,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现已成为一座以煤炭、电力工业为主体,奶业、陶瓷 、农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为支柱的新兴工业城市。 2020 年朔州市 朔城区 生产总值 1816500 万元,人均总值 12090元。 其三大产业情况及产业构成如表 2— 2— 3。 表 2— 2 朔州市 朔城区 生产总值及三大产业状况 表 行政区 生产总值 (万元) 第一产业 (万元) 第二产业 (万元) 第三产业 (万元) 人均总值(元) 朔 城区 330364 40700 130422 159242 8166 表 2— 3 朔州市 朔城 区产业构成 表 行政区 生产总值 (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朔 城区 100 由表 2— 2— 3 可以看出,朔州市 朔城区 三大产业占生产总值 26 比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第 三 产业›第 二 产业›第一产业。 朔 城区 工业现已初步形成以煤、电为支柱,兼有陶瓷、机械、食品、冶金、化工、建材、纺织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以农牧业为主导、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格局。 “十一五”期间,朔州市 朔城区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到 2020 年生产总值达到 56 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000元。 朔州市人口 2020 年底达到 151 万人,人口自然增长 率 ‰,2020— 2020 年平均出生婴儿性别比高达 111(女性 100)。 另外人口老龄化日趋加剧,全市 65 岁以上人口占 %,而 014 岁少年儿童只占 %。 按“十一五” 规划,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7‰以内, 2020 年全市人口为 万人, 2020 年全市人口为 165 万人。 朔州市区 2020 年底人口达到 18 万人, 其中平朔生活区 3 万人。 2020 年 市区 人口预计达到 23 万人, 2020年人口预计达到 32 万人。 现 状 朔州市市区 城镇生活及工业现状供水由自来水系统和自备水源系统供给 ,其 中自来水供水量 31000m3/d,自备水源供水量 10000m3/d,城市总供水量为 41000 m3/d, 均开采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 自来水 由三个水源地提供, 其中南磨水源地日实际供水量约 7000 吨,主要供应七里河桥南居民用水;耿庄水源地日实际供水量约 18000 吨,主要供应七里河桥北居民用水;平朔生活区水源地日实际供水量约 6000吨,主要供应平朔生活区居民用水。 另外平朔矿区 有一集中饮用水源地, 位于朔州市区 刘家口 村西,主要供应平朔矿区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 水源地日实际供水量约 15000 吨, 其中 生活用水量约 1500m3/d。 27 现南磨水源地抽水量已达到极限 ,水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 城市发展 用水需求 ;耿庄水源地设计日供水量 5 万吨 ,目前实际需求量只有,因此朔州市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一、二水厂联网供水,保证市民生产生活用水。 刘家口水源地和平朔生活区水源地尚有一定的余量。 朔州现有供水能力可以满足朔州市未来几年城市发展新增用水需要。 饮用水水源地的资源、环境质量评价 饮用水水源地 状况 第一水源地 —— 南磨水源地 朔州市第一供水 水源地位于朔州市区西南 2 公里处 ,大运公路以西、曹沙会村以东、泥河村以南,恢 河南岸以北地段,面积约 9 Km2。 根据山西省勘察设计院于 1987 年提交的《朔县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报告》可知 ,该水源地建于 1987 年 ,共建有供水井八眼 ,井深为 107米 ,管径 600mm。 其中六眼( 8)位于恢河河谷阶地,设计开采能力 1 万吨 /日;二眼( 3)位于山前倾斜平原。 但 3建成后未达设计要求,一直未用,今后也无法使用; 2由于水位下降从 2020 年起也停止使用。 现在该水源地有五眼井在用,井口高程 10951098 米,含水层时代全部为第四系, 在南磨村东沿SW 方向呈“一”字 排列,每口井间隔 平均 约 500 米, 4和 8直线距离 2020 米 ,位于恢河一级阶地。 含水层 厚度约 米,其中砂卵石含粗砂 米,粗砂 米,中砂 米,粉砂 1 米, 为松散岩类孔隙水潜水型水源地。 本水源地供水方式为:全部水井水泵经电子控制,根据用水量把井水泵入距水源地 ,然后经沉砂和加氯消 28 毒后送往各用户。 各井 地理位置、 开采能力及各项参数见表 24。 各井平面布置及相对位置图详见南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图。 从表 24 可以看出,南磨水源地现有五口井设计开采量为 9200 t/d, 经现场调 查,由于 近二十年的开采,地下水位下降约 10 米,目前 实 际 最大 开采量约 为 7100 t/d。 表 24 南磨水源地各水井状况一览表 井 号 4 5 6 7 8 纬度(北纬) 39176。 ′ ′ ′ ′ ′ 经度(东经) 112176。 ′ ′ ′ ′ ′ 设计开采量( t/d) 实际开采量( t/d) 井深 (m) 107 107 107 107 107 静水位埋深 (m) 动水位埋深 (m) 影响半径 (m) 529 570 479 627 650 水力坡度 渗透系数( m/d) 第二水源地 —— 耿庄水 源地 山西省勘察设计院《朔州市二期供水水源地选定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朔州市中心城市供水水源地为耿庄水源地,其范围为:北起担水沟,南至北旺庄农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