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型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摘要:

高居住品质,让入住的居民生活得更加舒适、方便、宁静、自然。 五、规划原则 坚持“均好性、经济性、适用性、舒适性” — “四性”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针对居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更新,满足居民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各种需求,努力 创造高质量的生活居住环境。 坚持整体规划原则。 综合考虑规划区各项的影响因素,注重建筑、道路,绿化、小品统筹规划,满足各层次居民的需求,形成完整的统一整体。 坚持科技进步原则。 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全方位依靠科技进步来推进规划、设计、施工水平的提高。 坚持可操作性原则。 考虑项目随市场变化的可能,为具体项目留有发展变化的余地,注重分期开发和经济技术的可行性,突出了规划的“弹性”与可操作性。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充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既考虑近期建设, 又兼顾长远发展,适应未来居民生活需要。 六、规划目标 通过科学规划、有序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用地集约、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农村新型社区,不断改善农民、农村的生产、 20 生活环境,使农民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按照“规划布局科学 ,用地节约;住宅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式样新颖;环境整洁优美;道路、给排水、环卫、绿化等基础设施和中学、小学、幼托、商业、视听、通讯等社会服务设施相配套”的新型社区标准来通盘考虑、全面规划。 既要适合农村功能需求特点,又要有二十一世纪现代化新型社区的气势。 根据未来规划的人口与规模,安排相 应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基础设施,形成 “生活富裕、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小康型城市新社区,并力争成为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乃至全省农民搬迁安置项目的示范工程。 七、规划的总体布局 统筹考虑新型社区搬迁安置建设用地未来发展的总体格局,分析用地内部的各项影响因素,并注重与周边自然环境及道路交通的关系。 确定新型社区总体发展的布局结构,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合理布置住宅用地、公建用地、绿化用地,既考虑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还要兼顾景观、建筑朝向、交通、分期开发、建设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根据人口 规模,并结合公共绿心,合理安排中学、小学、幼儿园及社区公社等公共服务设施,为住户提供完善高质的社区服务及休闲活动的场所。 居住区级道路将用地划分为组团的形式,形成独立而又联系的社区。 建设集中绿地形成“绿心”,建设休闲景观“绿带”,形成区内的公共开敞空间。 并在住宅之间布置院落绿地,保证住区环境的均好性,提升整个建设用地的土地价值。 21 八、林塘、化城、马金铺等三个新型社区的规划、开发、回迁情况 昆明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型社区一、二、三期同步启动建设,力争三年内全部建成。 (一)一期 规划用地为马金 铺乡林塘村的搬迁安置建设用地。 位于昆明新城技术产业基地中部,南北大道以东,北新路以西,公园南路以北。 规划区现状用地全部为农田,且比较平坦。 不存在拆迁和大量场地处理工程,用地条件和景观环境较为优越。 规划区南侧有韶山河由东向西贯穿,西侧为红塘和大型城市公园,给规划区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态背景;规划区外围北为汽车客运站和污水处理厂,东、西两侧为城市主干道,区位条件极为优越。 强调“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发展思路,在规划中采用“ block街区”的布局形式,有利于搬迁安置项目的建设与管理。 根据搬迁建设的步伐和 市场发展的要求,进行安置项目的分期实施建设。 保证了各个建设阶段内建设项目在空间、景观、环境等方面都具有相对完整而协调统一的效果。 一期主要解决 马金铺乡 林塘村 的搬迁安置问题。 通过对用地内外条件(交通、区位、基础设施等)的分析,除建设住宅外,还规划建设综合的社区服务设施,满足住户的多方面多层次需求。 一期需 安置 801 户,规划提供回迁房 1968 套,能满足回迁安置需求。 规划的主要指标: 总用地 ,其中居住区用地 22 公顷,公建 ,公共绿地 公顷;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其 中住宅 ,公建 ;规划居住总户数 4500户,人口 14400人;建筑密度 %;绿地率 %;容积率 ;停车位 3743 个;日照系数 1: 1。 (二)二期 规划用地位于昆明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北部,南北大道以东,化林路以西,马澄公路以北。 规划区现状用地大部分为农田,现状地势大致是东高西低,南高北低,高程变化范围为 1920 米~1940 米。 现状地物主要为村庄和耕地。 规划区南边为保留的化城村。 强调“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发展思路,在规划中采用相对围合的组团布局形式 ,有利于搬迁安置项目的建设与管理。 根据搬迁建设的步伐和市场发展的要求,进行安置项目的分期实施建设。 保证了各个建设阶段内建设项目在空间、景观、环境等方面都具有相对完整而协调统一的效果。 新型社区二期用地除保留化城村委会化城村民小组外将全部作为回迁用地。 二期用以安置化城村、化古城村、大营村、小营村和庄子村共五个村委会村民,需要安置 2711 户。 该社区建成后可提供回迁房 4560 套,基本能够满足回迁安置要求。 规划区内设置中学、小学、幼托及综合服务中心。 综合服务中心内主要设置社区综合工作、社会保障等服务窗口, 以及党员活动室、老年人活动中心、体育健身室、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多功能综合活动场所。 化城村作为古村落保留整治。 将其作为立足于旅游开发, 23 发展成为以文化、娱乐、商业为主的片区中心,服务于大学城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规划的主要指标: 总用地 ,其中居住区用地 公顷,化城村用地 公顷;总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其中住宅 ,公建 ,底层车库 万平方米;规划居住总户数 4560 户,人口 14592人;建筑密度 %;绿地率 %;容积 率 ;停车位 2795 个;日照系数 1: 1。 (三)三期 用地为马金铺村、高登村的搬迁安置建设用地,位于昆明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西北部,昆玉高速公路以东,马澄公路以南,马林路以西,化古城路以北。 规划区有昆洛公路从中穿过,又紧靠马澄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规划区内大多为耕地,地势平坦。 规划区以北有大片的村落以及少量的建设用地,规划区以南有石头山,规划考虑山体景观渗透。 本次搬迁项目所涉及的搬迁人口均为农业人口。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步伐的推进,该区已经成为投资的热土。 大量新型产业项目的相继开工,使得相当数量 的农民需要得到搬迁安置。 三期用以安置马金铺村和高登村村民,需要安置1753 户,可提供回迁房 2688 套。 本期规划分析了用地内部的各项影响因素,加强与周边区域的联系,并注重与周边自然环境及道路交通的关系。 合理布置住宅用地、公建用地、绿化用地,既考虑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还要兼顾景观、朝向、交通、分期开发、建设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 公建用地部分: 规划区周边有一所九年制中学,一所小学。 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在规划区的中部,主要包括中心商场、超市、综合公共服务、大型商业等,并结合公共绿地,形成一个商 24 业服务中心, 既可对外使用 ,又可对内服务 ,为住户提供完善高质的社区服务及休闲活动的场所。 在东西两个居住片区,配置了 4所幼托和 4个服务中心以及相应的配套商业等,在服务中心内设置社区综合工作、社会保障等服务窗口,以及党员活动室、老年人活动中心、体育健身室、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多功能综合活动场所。 ―― 住宅部分: 规划区被道路和绿化划分为六个主要的居住组团,形成独立而又联系的“ Block 街区”。 住宅在布置上根据均好性的设计原则,朝向上基本采取南北向的布局形态,但是又利用半围合、错落、曲线等手法,丰富整体空间形态,使整个小区的 空间感更加丰富。 并结合北部九年制中学,沿街区外围布置成底商住宅,服务中学及周边片区,同时解决部分农村居民的生存安置问题。 规划积极发挥临街商业效益,并形成富有活力的住区的围合界面,加强购物的便利性及易达性。 ―― 绿地部分: 规划区中部紧邻商业中心建设一块集中绿地,铺以不同颜色的铺地,两侧设置精美的花坛、座椅、花架、景亭,配合种植花草树木,为居民提供一个娱乐休闲健身的场所。 在各街区内部结合服务中心,幼儿园等公建设施,开辟公共绿地,并按不同服务对象划分不同活动场地,设置老年儿童等活动设施。 并在公共绿地上设置花架、坐 椅、硬地、小品等设施,为社区居民提供交往、游憩的半公共空间,宅前院落绿地主要以草坪、乔木、石桌、石凳、花架、沙坑、常绿灌木为主,为院落邻里交往创造一个良好的室外活动空间。 同时在宅前院落绿地上开辟部分场地,为社区居民提供晾晒场所。 沿路绿化带以乔木为主,可结合昆明春城特色,种植本地观赏树木,住宅山墙用藤蔓植物半装饰。 规划的主要指标: 总用地 公顷,其中居住区用地 25 公顷,公建 ,公共绿地 公顷;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其中住宅 ,公建 万平方米;规划居住总 户数 8830 户,人口 28256人;建筑密度 %;绿地率 %;容积率 ;停车位 4810 个;日照系数 1: 1。 昆明市规划局高新区分局 二ΟΟ九年七月二十九日 26 附件 5: 《昆明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型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听证稿)说明 按照听证会的安排,现就《昆明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型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有关情况作如下说明: 一、基本情况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参与现代新昆明建设,对呈贡县马金铺乡实行实体化管理,建设昆明新城高新技 术产业基地。 高新区管委会在编制 《昆明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总体规划》时,明确提出要研究新型社区的功能和布局,在编制《昆明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同时,同步对新型社区的建设进行具体规划。 根据这一要求,规划分局于 2020年 3 月完成了《昆明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型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并已完成规划公示。 新型社区就是农村社区在硬件设施上已与城市社区接轨,但其组织结构、资产形式、管理模式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仍保留着农村的特征,既有现代城市社区的特点,又有传统农村社区的习 惯,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可逐步实现城市化。 二、《规划》的编制过程 为确保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开发建设能够按规划顺利实施,必须解决农村城市化、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等问题,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充分享受新城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果。 为此,我们充分分析了昆明城市建设的历史经验,结合我区总体规 27 划的要求和现有农村分布的实际,提出了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与解决农民的生存发展同步进行的工作思路,按照新型社区规划要“有利于推进城乡统筹规划,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有利于改善农村环 境,提升城市品位;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共享现代文明”的原则,于 2020年年初开展了对规划区内农村现状的调查工作,研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并委托省规划院开展了《昆明新城新型社区修建新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编制成果已于今年 3 月完成并经过专家评审,之后在“昆明日报”、“昆明市规划局门户网站”等媒体,在规划展览馆、高新区管委会办公楼大厅、马金铺乡政府等地点进行公示,同时在规划涉及的各个村组进行了巡回公示,目前规划公示阶段的工作已结束。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