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务流程图 信息 资源目录 平台 功能 根据政务信息资源 目录平台业务需要,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平台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子系统: 1. 目录中心管理系统 信息资源目录中心系统是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核心。 它充当管理者的角色,统筹规划体系内容,分配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前段码,负责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注册、发布与维护,提供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内容的查询服务。 信息资源目录中心系统功能包括:我的平台,元数据管理,分类管理,目录管理,系统配置,字典管理和系统管理。 2. 目录前置系统 信息资源目录前置系统是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信息的源泉。 它充当提供者的角色,负责本部门(节点)的政务信息资源的编目,设置使用权 限,注册目录并负责更新,并且负责提供与目当内容相关联的政务信息资源的定位。 信息资源目录前置系统功能包括:我的平台,后段码管理,编目管理和系统管理。 3. 目录检索系统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10 信息资源目录检索系统是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具体应用。 它充当使用者的角色,对获取的信息内容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信息资源目录检索系统功能包括:检索模式,精确模式两种。 目录体系 内容 建设步骤 ( 1)建设思路 目录内容建设(业务和信息资源梳理、编目和综合)是目录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 ,是一个工作量巨大、繁琐复杂、需长期维护的系统工程,为避免我 县 目录体系内容建设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有头无尾、止于表面的现象,建议采取如下工作思路: 面向应用,重点突出 根据急用先行的原则,推动与重点部门、重点领域、重大应用系统开发相关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编制和应用。 试点先行,稳步推开 在部门信息资源全面梳理实践方面,可选择少量部门先行试点,总结经验,探索工作方法与实施途径,而后稳步推开。 循序渐进,由表及里 在编目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可采取自上而下、由粗到细、由浅到深、由单个目录编制到系统性目录编制。 构建合理的长效机制 完善标准和制度建设,使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工作向着制度 化、程序化、持久化的方向发展。 ( 2)建设步骤 业务和信息资源调查梳理 业务和信息资源梳理的整体思路是:以各 参建 部门职能为依据,按照“机构职能 业务事项 信息资源 资源元素”的顺序,将机构职能分解成业务事项,梳理出各业务事项对应的信息资源,最终按尽可能细的颗粒度将每一信息资源细化到资源元素(数据细化到信息字段,业务细化到所有流程和服务,非结构信息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11 源细化到文档)。 在信息资源梳理过程中必须明确的问题有: 政务部门的核心业务有哪些。 业务使用和产生的信息资源有哪些。 在哪里。 谁负责。 各部门内部或跨部门的信息 共享需求有哪些。 哪些信息可以公开。 哪些可以在部门之间间共享。 共享范围是什么。 哪些只能在部门或处室内部使用。 哪些可以推动跨部门的业务协同。 各部门核心业务的信息化水平如何。 业务有哪些应用系统或数据库支撑。 哪些信息资源存储在应用系统或数据库中。 哪些没有。 在进行业务和信息资源梳理前,必须根据具体业务按照元数据和目录分类规划设计相应的资源调查表,明确调查指标项,避免数据资源的重复采集和梳理调查工作的反复进行。 调研和梳理范围:“两库”建设所涉及到的委办厅局单位。 调研和梳理对象:梳理与 人口基础共享信息 库和 法人基础 共享信息 库建设相关的各参建单位的信息资源和业务资源。 业务和信息资源编目建模 与梳理工作的繁复相比,业务和信息资源编目建模工作则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应在元数据、目录分类和唯一标识符编码规划 的基础上,利用目录管理系统提供的编目工具,逐步形成我 县 人口基础共享信息 、 法人基础共享信息 等信息资源目录。 在建模 之前 应 规划好 编目 所涉及的部门、业务、岗位、系统、数据库和编目颗粒度等一系列问题。 目录上传、发布 将各参建单位编制好的信息资源目,通过目录前置系统,上传到目录中心,在目录中心系统里完成目录的注册、赋码、审核 、发布等操作,然后就可进行日常的目录应用查询和更新维护 信息资源交换 体系 信息资源交换 体系 的建设是通过建立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政务信息资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12 目录共享体系,在各委办局内部系统数据整合的基础上,围绕跨部门的业务协同,以部门业务信息为基础,确定各委办局间交换信息指标及信息交换流程,建立跨部门的“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实现不同部门异构应用系统间信息交换与共享,从而提高各级政府行政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交换 体系 建设 目标 结合 “两库”的建设需要, 以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的梳理结果 为指引 ,建设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为体系建设提供交换手段。 交换体系的建设,是在统一平台所提供的信任服务基础之上,通过对业务系统提供标准的信息交换服务调用,并确保整个信息交换过程的安全性、可靠性,最终实现政府各委办局电子政务系统内部自由的信息交换。 通过可信信息交换系统,实现电子政务系统跨平台、跨系统、跨应用、跨部门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为政府部门内部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公文交换、业务协同、并联审批等提供支持。 信息 资源 交换 平台 架构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的建设是在各委办局内部系统数据整合的基础上,围绕 跨部门的业务协同,以部门业务信息为基础,确定各委办局间交换信息指标及信息交换流程,建立跨部门的“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实现不同部门异构应用系统间信息交换与共享,从而提高各级政府行政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13 信息资源交换管理系统架构图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架构由交换桥接、前置交换、交换传输、交换管理等部分组成。 交换桥接用来实现部门业务信息库与交换信息库的双向信息同步。 前置交换由网络及硬件基础设施、操作系统、交换信息库、前置交换环境、交换服务配置工具等组成。 交换前置支持不同的交换信息库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换。 是交换信息库和交换传输系统之间的桥梁。 支持多个交换服务的并发运行。 交换传输是前置交换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通道,实现交换信息的打包、转换、传递、路由、解包等功能。 交换管理支持对整个交换平台的综合管理监控,包括交换流程的配置、部署与管理以及对交换系统运行情况的监视与管理两个方面。 前置交 换系统由网络及硬件基础设施、操作系统、交换信息库、前置交换环境。 信息资源交换 平台功能 交换平台主要包含以下功能点: ( 1)我的平台 用户可以自定义登陆后的系统桌面(内容包括相关功能模块)。 ( 2)平台监控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14 监控、管理整个交换节点及其交换流程。 包含节点服务器监控和交换流程监控子功能。 ( 3)平台管理 定义系统字典、交换节点注册。 包含交换节点注册以及交换流程注册,同时定义了机构、应用系统字典、应用类别字典、机房、分级管理功能。 ( 4)交换日志 可对交换日志进行查询、统计、排名。 包含:提供资源数排名、提供资源量排名、接受资源数排名、接受资源量排名、应用系统交换分组统计。 ( 5)传输管理 基于 MQ 交换实时流量监控。 ( 6)桥接管理 包含应用服务节点管理和数据服务节点管理。 提供了应用服务节点和数据服务节点注册、业务模型和任务调度的监控管理(业务模型和任务调度上传、下载、启动、停止及其日志查看等)。 ( 7)系统管理 包含用户管理、角色管理、桌面管理及日志管理功能。 交换体系 内容 建设步骤 第一阶段:定制度立规范 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的目的就是要强调业务协同,防止信息孤岛,处理好纵横关系。 因此首先要制度先行,要做好规范,形成一套长效的运行管理机制。 包括异构数据库接口规范及其他共享交换接入管理办 法等。 第二阶段:做试点创经验 资源交换体系在实施过程中, 为 实现“一数一源、一源多用”的跨部门业务协同。 以业务相对成熟的部门做试点,取得实施经验,是事半功倍的做法。 根据 我 县 的实际情况,可以以人口库、法人库建设项目为试点,以 与此相关的若干 部门 作为首批参建单位。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相关推荐
权运营书,按要 求填写表格后,上传加盖公章的扫描件到页面即可。 温馨提示: ( 1) 授权运营书中“授权代表”:是指公司 /机构的法人代表或者负责人,可以有权限代表公司授权的人员。 ( 2) 授权运营书中“公众号(公众号名称)”:是指注册时将要设置的公众号昵称。 6. 平台维护 关于微信平台的维护工作,建议 政府机关 网管并有一定 计算机知识和 文字基础的工作人员来负责维护。 维护工作主要是依据
零线并联,形成 TNSC 系统;在各分箱与各分路末端开关箱采用相 同作法对保护零线作好重复接地, 大型设备外壳做单独重复接地, 重复接地 可 与护坡钢筋网焊接,充分保 证 接地电阻 ≤ 10Ω。 接地装置图:(示意图) 总配电柜 焊接 40 4 扁铁 . N 248。 25 .. . PE 镀锌圆钢 5m 5m 5 防雷装置安装: 施工现场最高机械 龙门架 其保护范围能覆盖其他设备并在最后退场
连选连任。 董事会设董事长 1 名。 第二十四条: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 (一)负责召集股东会 ,并向股东会报告工作; (二)执行股东会的决议; (三)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四) 制订 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五) 制订 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损失方案; (六) 制订 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方案; (七) 制订 公司合并、分立、 解散 或者
了防汛领导小组,制定了防汛预案,购买了雨季防汛物资,进行停电演习, 防止雨天停电,影响收费工作的正常运行;三是防雷电。 针对夏季雷雨天气较多的特点,对员工加强防雷教育,房子出现伤害事故;四是防大风。 面对夏季有可能出现大风天气,我站对收费区的标志牌、宣传牌进行了检查加固,防止大风天气造成倾倒、损坏现象的发生。 (六)认真做好收费、保安人员安全保护工作。 近期由于多方面原因,闯岗车辆逐渐增加